諸葛亮主政期間,曹丕為何不敢進攻蜀國,而要進攻吳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公元220年,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關羽被殺、曹操去世,隨後曹丕取代漢獻帝,建立了曹魏政權。
但接下來的一個情況,讓人很琢磨不透。
魏國沒有進攻實力大損的蜀國,而是全力進攻正在崛起的吳國。
有人認為曹丕是懼怕諸葛亮,當時劉備已經去世,諸葛亮主政。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曹丕大舉進攻吳國,其實是為了重新恢復戰略平衡。
公元219年,關羽率領荊州地區的主力部隊,進攻曹操控制下的襄陽地區。
但隨後的局勢發展讓人大跌眼鏡,關羽遭到了曹操和孫權的夾擊,關羽的軍隊全軍覆沒。
關羽本人被殺,荊州地區被吳國軍隊占領。
從當時的實力對比來說,蜀國明顯是最差的。
魏國進攻蜀國是最明智的,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在一年前,蜀國和魏國之間剛剛爆發了漢中大戰。
在這次戰役中,魏國的損失很大,暫時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在東線戰場,魏國的東部地區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爆發太大的戰役。
因此,無論是物資儲備,還是軍心士氣,都有不錯的基礎。
曹丕登基之後,面對這樣的局面,確實也只能在東線戰場上尋找突破。
此外,有一個因素很重要。
吳國在吞併荊州之後,國力已經大大增強,甚至具備了從中線和東線兩路進攻魏國的能力。
三國的戰略平衡已經被打破,曹丕認為有必要打壓正在崛起的吳國。
其實在夷陵大戰結束之後,蜀國的國力大幅度衰退,孫權甚至產生了吞併西川的野心。
但是隨著諸葛亮的努力,面對蜀國這個鐵核桃,孫權放棄了計劃。
此時,吳國和蜀國的關係很差,吳國需要調集一部分部隊防禦蜀國,這進一步分散了兵力。
曹丕調動大軍進攻吳國,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後來的事實證明,吳國的家底很厚,並不是可以輕易占領的。
魏國有人口400多萬,總兵力40餘萬。
蜀國的總人口90多萬,總兵力接近10萬。
至於吳國,總人口200多萬,總兵力25萬左右。
魏國的兵力雖然多,但是有10多萬都分散在北部邊境,防禦草原遊牧民族。
真正能夠用於作戰的部隊,不超過30萬。
再分為西、中、東三路戰線,吳國在兵力上甚至占據了優勢地位。
在曹丕看來,蜀國沒有多少實力,吳國才是自己真正的對手。
諸葛亮雖然屢屢北伐,但是蜀國沒有消滅魏國的實力。
公元263年,魏國最終滅掉了蜀國。
請注意,即使在吞併蜀國之後,吳國仍堅持了17年。
直到公元280年,西晉皇帝司馬炎才最終滅掉了吳國。
吳國之所以能夠支撐那麼久,除了自身家底雄厚以外,還有就是擁有長江天險和強悍的水軍。
司馬炎最終消滅吳國,也是依靠自己兵力上的優勢,從多路進攻吳國完成的。
不過,西晉王朝也沒有持續多久,司馬炎為王朝埋下了一個禍根,那就是傻瓜兒子司馬衷。
本以為劉備不是個短命皇帝呢,三國魏蜀吳各家的皇帝都做了多久?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時期之一,更是有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來述說,從東漢末年到蜀吳覆滅,這是一個英雄豪傑並立於世多姿多彩的時代,恨不能親身經歷,與英雄豪傑共舉杯戰沙場!看三國演義,說實話,孔明一...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三國演義里,若不是此人死於非命,劉備有機會成為第二個劉邦
從古至今,文學作品其實跟歷史事實之間有著很多差距,在文學作品裡為了描述宏大的場面,自然會將原本對戰的人數相應的誇張描述,實際上遠遠沒有這麼多人,我們拿赤壁之戰做例子,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率八...
夷陵之戰,劉備為興復漢室進取中原而盡傾國之力的最後一戰!
在關羽死後,劉備傾全國之力,對吳國的孫權發動了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旨在消滅東吳。最後在夷陵被陸遜火燒連營。死傷慘重。自此蜀國由盛變衰,由強轉弱。歷史上很多人都劉備伐吳的做法嗤之以鼻,認為是錯誤...
三國時期劉備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嗎?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比較輝煌的時期,在這段亂世文明中產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魏國的曹操和吳國的孫權還有蜀國的劉備了,且不說曹操的奸雄本色,吳國孫權的三國...
蜀漢被神化的2000年,吳國才具有與曹魏正面對抗的實力
在文學作品中,特別是《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被嚴重的美化,文章用了很長的篇幅來介紹蜀漢政權的強大,以及蜀漢政權如何取得對曹魏戰爭勝利,其實這都是文學作品的美化,蜀漢政權真有這樣的實力嗎?
孫權眼中,為什麼東吳和關羽只能活其一,而不能並存
公元220年,東吳呂蒙殺關羽,其後九年,孫權建立東吳稱帝,這是為何?想必很多人不曾發現其中隱藏的秘密。《三國演義》我們都看過,講實話,說真事,在當時魏、蜀、吳三個國家,以魏國的國力最為強大,吳國...
吳蜀聯合伐魏為何總是失敗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場經典戰役,這場戰爭劉備與孫權聯合大敗了曹操二十萬大軍奠定了未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等到魏蜀吳三國相繼建立之後,諸葛亮和姜維曾多次伐魏,在此期間蜀國曾和吳國聯合出兵攻打過...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三國時期,魏國和蜀國在交戰的時候,為什麼感覺吳國掉線了一樣?
三國時期的時候,魏蜀吳三國之間,表面上是分足而立之勢,感覺是穩定的局面。其實,蜀國和吳國都非常清楚,魏國的國力是遠勝於自己的。並且一時的穩定,不是代表永久的,天下的大勢總歸是要統一在一起的。但...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還會是三分天下嗎?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劉備要回荊州,三國又會重新取得另一種平衡,不會出現變數。劉備不可能滅掉吳國,如果一旦把吳國滅掉,那麼魏國勢必會攻擊,到時候獲利是魏國。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回頭攻打強盛的東吳呢?原因太簡單
許多朋友說三國可以簡單的分成兩個階段,那就是曹操死之前和曹操死之後。喜歡曹操的朋友們認為曹操是一個文治武功雙全、有雄才偉略的一個英主,所以覺得曹操死後的三國索然無味,後面只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爭鬥的...
夷陵之戰後,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大家對三國這個時期可以說比較了解了,對於裡面的人物更是十分的熟悉。而劉備雖然有兩個極強的兄弟,但是在前期一直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好在最後請得諸葛亮出山,這次慢慢有了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