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時間壯大自己,然後一統三國,這個計劃能否最終實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20年,曹丕取代了早就淪為政治傀儡的漢獻帝。
曹丕自己稱帝,建立了曹魏政權。
至此東漢王朝壽終正寢,劉備所建立的漢政權被稱為季漢或者蜀漢。
在連續三年的時間裡,曹丕、劉備先後稱帝,孫權選擇了稱王。
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在這樣的情況下,曹丕準備利用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
等中原地區兵強馬壯以後,在逐步統一全國。
認真的說,這個計劃過分的理想化,即使曹丕想安心過日子,諸葛亮和孫權也不會給他這個計劃。
一、建國之初,曹丕喪失了消滅東吳的機會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擊敗了強大的曹操,隨後劉備稱漢中王,開始正式與曹操分庭抗禮。
幾乎於此同時,坐鎮荊州的關羽開始了私自行動。
作為劉備陣營的第一名將,關羽不能坐視張飛、馬超等人建立功業,而自己卻穩坐釣魚台。
為此關羽調動荊州地區的主力進攻曹操控制下的襄樊地區,這是一次傾巢出動的進攻。
本來如果是只進攻曹操,到也無可厚非。
問題是關羽在自己軍糧不足的情況下,私自徵用了孫權的軍糧,這徹底激怒了孫權。
孫權開始與曹操聯合,曹操派遣軍隊吸引關羽的注意力,而孫權派遣呂蒙趁機奪取了荊州地區。
隨後關羽遭到了兩路夾擊,他本人被俘以後,試圖假意投降,然後再逃回西川。
只可惜被孫權識破,最終一代名將隕落。
關羽的死亡和荊州的丟失,讓劉備勃然大怒。
關羽是劉備手下唯一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綜合型大將,他的被殺對大哥劉備刺激很大。
荊州的丟失更是造成劉備集團的發展戰略全盤皆輸,因為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發展計劃就是從西川和荊州兩路夾擊北方。
現在荊州丟失,造成了發展戰略嚴重受挫。
為此劉備集結了國中的大部分精銳6萬多人全力進攻東吳,此次東征的第一目的就是為了奪回荊州。
就在劉備與陸遜率領的軍隊對峙期間,北方的曹丕開始由動作了。
重臣劉曄建議出兵夾擊東吳,這樣孫權必亡。
但是曹丕此時卻認為孫權剛剛稱臣,現在就進攻東吳,極為的不合適。
認真的說,在這件事上曹丕太意氣用事了。
此時夾擊東吳,陸遜的主力根本就無法回援,到時魏軍絕對可以拿下東南。
二、想休養生息10年,然後再發動戰爭
曹丕的遲疑喪失了良機,隨後陸遜擊敗了劉備。
但陸遜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立刻回防,這讓曹丕無機可乘。
曹丕無奈之下發動了強攻,自然是沒有成功。
再然後,又氣又怒的劉備去世,蜀漢政權進入最危險的時候。
曹丕又調轉槍口進攻西川,問題是西川不好打,而且諸葛亮和那些名將都還在。
這兩次戰爭除了耗費錢糧以外,曹丕連半毛錢都沒有得到。
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曹丕比起自己的父親曹操有著很大的差距。
當時由於長期戰亂的影響,全國的人口大幅度下降。
曹魏政權帳面上的人口還不到500萬,當然有很多流民無法統計。
由於國力虛弱,曹丕計劃利用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在這10年時間裡,儘量不發動戰爭。
等國家力量達到一定程度以後,他再開始統一戰爭。
這個政策看上去很完美,但執行起來難度很大。
無論是蜀漢還是東吳都距離曹魏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坐視曹魏繼續發展壯大,那兩國遲早都玩完。
諸葛亮和孫權都看到了這一側,因此在蜀漢進攻曹魏西北地區時,東吳也出兵進攻淮南地區。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曹魏發展計劃,迫使其不得不迎戰。
孫權屢次派陸遜出戰,和諸葛亮的目的完全一致。
最終曹丕和平發展的計劃基本泡湯,在東線應對東吳的不斷襲擾,西面又要對付蜀漢的全力進攻。
諸葛亮每次進攻曹魏都只出動了3萬多人,這麼點軍隊只能起到襲擾的作用。
想一口氣拿下曹魏的西北地區,那還差得遠。
三、曹丕對宗室的過分限制也有兩面性
曹丕是一個標準的文藝皇帝,他沒有屠殺自己的兄弟們,但是對兄弟們的限制相當嚴重。
曹植、曹彰等兄弟僅僅擁有地位和財富,卻沒有一點的實際權力。
曹丕這樣做是為了保住自己繼承人的穩定性,因為他的身體不怎麼樣,他擔心自己去世以後,自己的兒子壓制不住叔叔們。
為此,曹丕幾乎剝奪了兄弟們所有的權力。
這確實起到了作用,使兒子曹睿成功繼位。
曹睿是一個平庸的皇帝,他繼續執行父親對待宗室的政策。
但是曹睿也是一個短命皇帝,在他去世以後,司馬懿發動了政變。
在政變的過程中,曹氏宗族沒有一點反抗的能力。
同一件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以後,為了防止權臣篡權,開始大封宗族為王。
凡事總有利弊,結果在晉惠帝時期激起了八王之亂。
如果沒有曹丕幫倒忙,擊敗劉備6萬大軍後,孫權會幹什麼?
公元222年,關乎兩國命運的夷陵大戰有了結果。陸遜依靠火攻擊敗了劉備,劉備率領的6萬多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在擊敗劉備以後,孫權甚至準備乘勝追擊。但這個時候,北方的曹丕幫了倒忙。曹丕突然進攻東吳,以...
如果沒有曹丕亂幫忙,擊敗劉備大軍後,孫權能否征服西川?
公元222年,關乎兩國命運的夷陵大戰有了結果。陸遜依靠火攻擊敗了劉備,劉備率領的6萬多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在擊敗劉備以後,孫權甚至準備乘勝追擊。但這個時候,北方的曹丕幫了倒忙。曹丕突然進攻東吳,以...
諸葛亮一共只有7萬多軍隊,為何仍要不停的進攻魏國?
公元222年,劉備遭遇了夷陵大敗,帶去進攻東吳的6萬多軍隊幾乎全軍覆沒。這些軍隊是蜀漢政權最後的家底,夷陵之戰以後,蜀漢的國力遭到了大幅度的削弱。雖然諸葛亮經過長期經營,國力上有所恢復,可是蜀漢...
劉備攻吳為何沒有帶諸葛亮出戰,致使夷陵之戰的全軍覆沒
公元221年,剛剛登基稱帝的劉備統帥國中大部分兵力,以為關羽報仇為名義,開始大舉進攻東吳。不料吳軍以逸待勞在第二年夏天大破劉備,劉備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有很多人認為劉備的失敗是因為他沒有帶諸葛亮...
蜀漢被嚴重神化了600多年,東吳才是與曹魏正面對抗的主力
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被嚴重神化,在小說後半段利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諸葛亮、姜維與曹魏政權的戰鬥。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從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虧輸之後,蜀漢政權就已經喪失了與曹魏政權正面抗...
蜀漢僅僅擁有9萬軍隊,但諸葛亮為什麼還要主動進攻曹魏?
首先,需要解釋一下文學作品和歷史之間的差別。在文學作品中,軍隊數量可以進行無線的擴大,而歷史是講究事實根據的。例如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中說曹操統帥83萬大軍南下。但是真實的歷史中,曹操南征的軍隊...
劉備竭盡全力攻打東吳 竟非為關羽報仇
公元221年,已經晉升為皇帝的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起初蜀漢軍進展非常順利。但是在夷陵之戰中,東吳軍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漢軍隊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此戰不經使蜀漢政權奪取荊州再無可能,並且是蜀漢...
劉備東征時,為何沒有帶上諸葛亮,以至於6萬人全軍覆沒
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之後,率領國內6萬多精銳進攻東吳。但是此時的劉備當真成了孤家寡人,身邊既沒有文臣也沒有武將,自己孤零零的東征。雖然軍隊不少,但是這隻軍隊沒有大腦。最終劉備被陸遜擊敗,6...
彝陵之戰,諸葛亮為什麼眼睜睜地看著劉備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稱帝剛三個月,劉備急於替名將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勸解,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