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的陸遜何以能打敗身經百戰的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夷陵之戰是影響三國歷史進程的最後一戰,此戰後三國並立的格局完全定型,中國的歷史步入了真正的三國時代。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語,這句話所說大概是指中國歷史一亂一治的發展規律。

從利益集團之間的窩裡斗到董卓之亂後,曹操本來是結束亂局,使天下重歸一統的最佳人選,然而擂台上的選手都不是泛泛之輩,致使他的統一夢落空。

在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後,曹操已經具備了一統天下的條件,但是赤壁的敗績,讓他喪失了統一的機會,因為他遇到真正的對手。

在赤壁之戰後,孫劉結成同盟以對抗北方。

然而隨著赤壁之戰的勝利孫劉聯盟的裂痕也日益擴大,終於因為荊州的歸屬問題徹底破裂,爆發了孫劉夷陵之戰,這是三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場大戰,也是真正進入三國時代的開局之戰!

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所做的戰略規劃是橫跨荊益,以圖中原。

在奪取漢中之後,劉備集團跨出了統一天下的第一步,但是劉備集團得意忘形,幾乎以為跨出第一步前面就全是坦途了,殊不知這不過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前面還有漫漫的荊棘路要走。

其實,不僅前面路荊棘叢生,背後也不安全,因為孫權集團的戰略規劃也是據長江天險而守,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孫權一定是要奪取劉備在荊州的所有地盤。

鎮守荊州的關羽的驕狂疏忽給了孫權機會,致使關羽被殺,荊州易主,劉備橫跨荊益統一天下的戰略規劃被打破。

因此劉備說什麼也要奪回荊州,豈能就此善罷甘休,劉備為了荊州也不惜一戰!

是的,荊州被奪,孫劉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別的不說,與劉備多年出生入死的好兄弟關羽死於東吳之手,劉備也咽不下去這口氣,更主要的是,被劉備視為咽喉之地的荊州被孫權方面襲取了,失去這塊戰略要地,劉備集團被困在蜀地,施展不開拳腳。

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就這麼算了,不跟孫權算一筆總帳,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此時的劉備憤怒而急躁,他要奪回屬於他的荊州。

劉備向來是最能沉得住氣,最能隱忍,城府極深,但是關羽被殺,荊州被奪,他受到巨大的打擊,他絕不能容忍孫權公然背盟!

因為急於要奪回荊州,劉備在稱帝不久之後御駕親征,找孫權算帳兼奪回荊州。

曹操後期稱帝的條件基本上已經成熟,但是曹操在迎奉天子那一刻起就背上了道德包袱,在心理上有障礙,終其一生也沒有稱帝。

反正自己比皇帝還皇帝,沒必要到了晚年背上篡漢的罵名。

但是他的兒子曹丕已經是新世代了,沒有必要堅守那套陳舊的君臣觀了。

因此在曹操死後,曹丕一接班就迫不及待的逼迫漢獻帝退位讓賢,這個天下是他父親打下來的,漢獻帝當這麼多年傀儡皇帝也當的夠了,已經沒有什麼利用的價值了,所以漢獻帝就下課唄。

劉備不管怎麼樣都無法超越曹操,但是總是在模仿曹操。

曹操稱王,劉備馬上跟進,曹丕稱帝,劉備緊隨其後。

在劉備稱帝之後,馬上發動了旨在奪回荊州的夷陵之戰。

孫權方面也知道劉備不會善罷甘休,為了對付劉備,孫權乾脆向曹魏新朝廷稱臣,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他並不會真的倒向曹魏的懷抱。

曹魏也知道孫權不是真降,新皇帝曹丕雖然是個二代,但是奸詐也不在乃父之下,他正要兩家拼個你死我活,他也在打他的如意算盤。

孫劉兩家拚命正是他樂意看到的,兩家不管是誰贏誰輸,對曹魏都是有利的。

兩家咬的差不多了,曹魏可以最後去收拾殘局,坐收漁翁之利,所以曹丕自然接受孫權的投降,以鼓勵兩家拼個兩敗俱傷。

孫劉兩家對峙於猇亭。

這場大戰雙方都很重視,劉備方面是劉備御駕親征,他要奪回他的荊州,不能就這麼讓孫權占了,他必須要親自去奪過來!孫權方面也是拿出了多半的家底來抵禦劉備的進攻。

孫權將抵禦劉備的這副擔子交給江東的後起之秀陸遜,擔任猇亭前線總指揮的陸遜是孫權方面繼周瑜之後最傑出的青年將領。

早在謀取荊州的前後,陸遜就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可以說,孫權方面最後能奪取荊州,陸遜是功不可沒的。

正是陸遜跟呂蒙唱的那出雙簧才成功的麻痹了關羽,甚至陸遜配合呂蒙演這齣戲比呂蒙花的心思更多,難度也更大,這場戲實際上是陸遜在跟關羽唱的對台戲。

陸遜在台前跟關羽裝蒜要比呂蒙裝病的技術含量高的多,呂蒙只要暫時淡出公眾的視野就足夠了,而陸遜要直接跟關羽玩心計,他裝痴裝呆,裝的跟真的似的。

陸遜果然是軟刀子殺人於無形,溫水煮青蛙毫無知覺,關羽很快著了道,將荊州的防禦力量抽空,呂蒙趁荊州後方空虛,兵不血刃拿下荊州,關羽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實際上也是被陸遜捧殺的。

陸遜貌似書呆子,關羽認為不足畏,所以被陸遜牽著鼻子走還一點也不知道,這說明陸遜抓住了關羽的心裡,做到了知己知彼。

在指揮夷陵之戰,陸遜能夠打敗劉備也是做到了知己知彼。

而劉備失敗,跟關羽失敗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方面,劉備關羽不是異性兄弟,簡直就是親哥倆。

劉備對這場戰役很重視,但是他重視的是荊州這塊地盤,而對陸遜的態度跟關羽對陸遜的態度是一樣的。

他也認為陸遜不過是「孺子」,不足畏,不是他這樣用兵經驗豐富的老江湖的對手。

所以劉備也著了陸遜的道,一把火被燒的狼狽不堪,但是他至死都不認為是他輕敵。

劉備敗給了後生晚輩陸遜,他心中說什麼也不服,他覺得這完全是天意,認為老天爺讓陸遜來折辱他。

自己輕敵冒進,不會打仗,卻賴老天爺!夷陵之戰,劉備慘敗,他身心備受打擊,憂憤不已,從此一病不起,終於駕崩於白帝城,臨終前他將他的兒子和他開創的一方霸業託付給了諸葛亮,這位三國舞台上前期的強人在夷陵之戰後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

夷陵之戰孫權方面大獲全勝是離不開主帥陸遜的軍事才能。

陸遜指揮得當,調度有方,穩紮穩打,知己知彼,有當年指揮赤壁之戰的周郎之風。

而劉備慘敗,幾乎葬身於火海,狼狽不堪,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退回白帝城,若非陸遜擔心曹魏也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敗走麥城的悲劇未嘗就不會在劉備身上重演。

當然,陸遜是個清醒的人。

他知道,曹魏畢竟還是最強大的敵人,跟劉備打的兩敗俱傷,最終便宜的還是曹魏。

說到底,在曹孫劉三家中還是曹魏最強,只有維持一個穩固的孫劉聯盟才能避免被曹魏吃掉的命運,所以孫劉聯盟還是要繼續維持下去。

其實,夷陵之戰劉備之所以敗的如此之慘,除了他本人不曉軍事外,主要還是將帥乏人。

劉備御駕親征,但是劉備本人不會打仗,而四大將軍關羽黃忠已死,馬超要防守曹魏。

本來張飛倒是劉備最得力的助手,不幸在臨行前也被他帳下的部將刺殺。

張飛也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他跟關羽是劉備的左膀右臂。

關羽已死,劉備特別重用張飛。

在東征孫權之前,張飛被提拔為車騎將軍,但是張飛跟關羽一樣也是有毛病的人,而且也挺深的,劉關張這三兄弟果然是好基友,連他們的毛病都差不多,而且都是致命的。

關羽對士大夫很傲慢,很看不起讀書人,對基層的士兵倒是很愛護,可以說是一位愛兵如子的好長官。

而張飛相反,對讀書人比較客氣,卻不拿基層官兵不當人,動輒打罵,甚至鞭打死士兵也是家常便飯。

關羽對他的部下傅士仁糜芳施加冷暴力,毫不掩飾對其厭惡和輕視,給他的部下留下了很深的心裡陰影,因此傅士仁糜芳回報他的是在關鍵時刻投降敵人,斷了他的歸路,最終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而張飛對他的部下范強張達直接實施暴力,打得死去活來,因此這二人回報他的也用最直接的方法,索性豁出去,一刀結果了這個暴虐的長官,張飛也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關羽張飛相繼遇害,後方離不開諸葛亮,而趙云為人耿直,不討劉備歡心,加上不贊成討伐孫權,自然就不受劉備信任,所以不會打仗的劉備只帶著幾個小角色就去找孫權算帳。

在將帥乏人,準備不足情況下就貿然行動,註定是報不了仇雪不了恨的,如此草草出征焉有不敗之理,所以奪回荊州肯定是無望的。

夷陵之戰,以劉備慘敗而告終,自此荊州算是完全姓孫了,永遠也回不到蜀漢的懷抱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是為了奪荊州還是為弟報仇

劉備是為了奪得荊州還是為弟報仇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被孫權呂蒙襲取荊州,兵敗身亡。自此,吳蜀仇根深種。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公元221年,劉備續漢脈正大統,年號彰武,史稱蜀漢。同年...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夷陵之戰全面梳理回顧 揭秘劉備慘敗的原因

夷陵之戰,是三國的著名戰役。關於夷陵之戰的細節,大家還記得嗎?夷陵之戰中,劉備又一次痛失領土。如果不懂夷陵之戰,那就不算讀懂三國。今天,小編為大家重新梳理了夷陵之戰的細節和各個階段,夷陵之戰,雖...

三國蜀國國主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