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可惜,諸葛亮的無奈,周瑜的遺憾,諸葛亮和周瑜到底誰更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國演義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出自周瑜的一句名言,但事實上小編認為,兩人其實都是頂級的人才,孰優孰劣其實在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計與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中可以看出端倪。

一、兩戰略相同之處

(1)皆是由弱勢(相比曹魏來說)針對強勢而提出的發展指南。

(2)皆為取得有利形勢(一個南北對立,一個三分天下)以此完成最終目的(統一)。

(3)皆屬半成品。

周瑜入蜀前喪命,魯肅接任改其戰略,「南北對立」破滅,東吳實際形勢只是「二分天下」計劃的一半。

蜀國橫跨荊、益,卻又丟失荊州,蜀國實際形勢也是原計劃的一半。

(4)二人都是戰略提出者,同時也是執行者,且取得優秀成績。

(5)失敗的原因,多在於天命。

非是二人能力不夠,操作不佳。

所以說,周瑜、諸葛亮唯一有可比性的,大概就是戰略了。

當然,相比的意義說明不了誰高誰低,也沒這個必要,重要的是二人都值得我們感受到什麼,了解到什麼……

二、周瑜戰略——南北對立

《三國志 周瑜傳》載「二分天下」——是時劉璋為益州牧。

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 通過這僅有的記載,我們不可能窺知周瑜的全盤計劃,卻也了解不少。

周瑜談到諸多勢力,豈會獨少劉備?且當時與劉備形勢,多多少少也關係到周瑜戰略。

所以,我認為下面這段記載,也應算進「二分天下」。

《三國志 周瑜傳》載周瑜對劉備方針——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三、執行(周瑜篇)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周瑜抗曹的一番言論,與其戰略密不可分。

所以我們從頭說起,就破曹前直到周瑜去世,總體來看,周瑜若想入蜀圖二分,至少要有三大條件,並除去一大阻礙,處理一大問題。

下依順序而分:

(1)生存條件

公元208年,曹公南下,東吳危在旦夕,無生存還談什麼戰略?

依《三國志 周瑜傳》加《江表傳》載,周瑜主戰,並指出曹軍隱患,分析雙方兵力,堅定孫權抗曹決心。

領聯盟軍破曹公於赤壁,用黃蓋計,火燒烏林,以少勝多。

生存條件達成。

(2)發展條件

發展是實力的保障,實力是達成目的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新破曹公,自然也提供了東吳的發展空間,周瑜直奔南郡。

一說到這,我就不得不重複了。

因為有不少「三國演義印象病患者」,常拿「南郡之戰」來貶低周瑜的軍事能力,人家可贊之處,也硬是能醜化。

於此,再說明一下。

南郡之戰的四大難點。

難點1:曹軍全力以赴

南郡是荊州之精華,孫、劉誰家入蜀?曹操平定江東的夢想是否破滅?長江天險與誰有……這一切幾乎都由南郡決定,其意義如此重大,曹操野心更大,怎能相讓?必全力以赴。

其留名將數位守荊州,亦可說明。

而且曹軍狀態比赤壁時強多了,說明一點,「南郡之戰」不存在「赤壁勝負」所帶來的士氣影響,就算有也早已打消。

吳軍士氣持續高揚卻不能克,曹軍士氣持續低沉卻能堅守一年,這是不可能的。

難點2:周瑜無兵力優勢

赤壁戰前,依周瑜分析,曹操盤踞在荊州的軍隊有二十三萬。

投入赤壁之戰有多少?史無記載,但可以肯定兩點,其一、荊州水軍必上。

其二、北軍出動數量很多,何以見得?因為連船。

由此看來,投入是多卻也不會太多,撐死能有二十三萬的一半。

就算這一部分一去不回頭,其殘部也與曹操北歸,可剩餘曹軍守荊州,少說也有十萬吧?肯定比周瑜那幾萬人要多。

難點3:周瑜無地利優勢

將面對曹軍騎兵

難點4:大範圍作戰

「赤壁之戰」是火燒烏林,以少勝多,一棋定勝負。

可「南郡之戰」不同,曹軍是以數位名將大範圍配合作戰,周瑜不可能找到類似於「赤壁之戰」的致命點。

這樣打起來,當然費時間了,能攻克已經很不錯了。

換成他人,不知要幾齣幾退?戰多少回合?

周瑜取南郡,東吳勢力猛增,發展條件達成。

(3)入蜀條件

生存和發展的達成,也就提供出了入蜀的必備條件。

占南郡,打開東吳向西門戶。

同時又兩次大破強敵,周瑜暫時占據主動權。

入蜀條件達成。

(4)劉備問題

如何面對劉備這位吃不飽的盟友?周瑜自有一套方案,只是遭到魯肅反對,孫權並未採納。

不過話又說回來,劉備是個什麼樣的問題,這還不好說,只能確定的是,其必不利於周瑜「二分天下」。

劉備問題,未解決。

(5)魯肅阻礙

戰略思想不統一,自然會有阻礙。

輕則,比如「軟禁劉備」,就因遭到魯肅的強烈反對而泡湯。

重則,比如周瑜病亡,魯肅接任,借地給劉備,東吳「二分天下」徹底粉碎。

那周瑜有錯嗎?答案是肯定有!倒不是因為戰略思想不統一,這一點不怪周瑜,畢竟不是每個臣子都能獨攬大權的。

那錯在何處?看看周瑜的遺書就很清楚了。

既盤算著留住荊州,勸孫權找一良將把守,卻又推薦提出「借荊州」的魯肅來接任,豈能兩全?最重要的是,周瑜是明知魯肅與自己戰略思想不合,卻還如此決定。

所以,「二分天下」的泡湯,孫權負主要責任,魯肅其次,周瑜第三。

魯肅阻礙,未除去。

結論:周瑜提出「二分天下」,並親自執行,能完成的都完成了,難以做到的也做到了,取得優秀成績。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推薦魯肅,自毀成果。

諸葛亮戰略——三分天下

依《三國志 諸葛亮傳》載,諸葛亮對劉備說:「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個人比較習慣將「三分天下」分為兩半。

因為前半部分執行者是劉備。

五、執行(劉備篇)

同周瑜一樣,生存條件和發展條件皆先後達成,但劉備執行「聯盟孫權,破曹公,占荊州」的含金量並不高,因為這三步更多的是東吳貢獻。

是誰先提出孫劉聯盟?誰先去找的劉備?抗曹主力誰家的?分析敵我形勢且估算兵力的是誰?聯盟軍統帥是誰?獻火攻計的是誰?借南郡的又是誰?喜歡和討厭是另一回事,史實總該承認吧?否則會影響你的「視覺」。

比如我當初貶亮,就算能眼望千里,也難見其才之可貴。

話不多說,劉備親自挂帥,用龐統之謀,黃忠之勇,奪取益州。

又北擊漢中,依法正之策,漢升也再立功勞,終教強魏退步!這技術含量就相當充足了。

結論:劉備,「三分天下」執行者。

相比諸葛亮和周瑜來說,劉備成績最佳,因為他是「跨荊、益」的完成者。

可若說到失敗,劉備也是三人中最嚴重的一個。

荊州之失,夷陵之敗,留給蜀國翻身和發揮的空間,太小了。

六、執行(諸葛亮篇)

個人認為,既可以說諸葛亮執行成績最差,也可以說他執行成績最好,關鍵在於你怎麼看。

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上說,劉備扔下一盤散沙,損兵失地;關、張之猛,法、龐之謀,早已埋於黃土;內有李嚴分權;外有強魏在北,不可動搖;吳國則完成長江防線,沿江作戰占有地利,更有水軍發揮,蜀國想拿回荊州,難上加難。

諸葛亮欲爭朝夕,奈何天下不變,一時間定局。

所以說,受限制的太多,發揮空間太小,而能使蜀國重新振作,統一思想,注入鬥志,南征北伐,鞠躬盡瘁,已是難得。

總體來說,成也好,敗也好,由「二分天下」和「三分天下」所標誌的一切,其價值、意義,同等貴重,不單單是劉備可惜、周瑜遺憾、諸葛無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周瑜的才能和諸葛亮不相伯仲,他們只是輸給了天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氣死周瑜的另有其人,諸葛亮沒那麼大能耐!

《三國演義》周瑜被描寫成諸葛亮的一大勁敵,嚴格地說應該是一個陪襯。在羅貫中眼裡,周瑜就是用來烘托諸葛亮神機妙算的綠葉。但事實可能會讓大家大跌眼鏡,歷史上的周瑜可比諸葛亮高明太多。首先從軍事上來說...

簡單讀三國:劉備入蜀(02)蛟龍始得雲雨

建安十五年,孫權分豫章為番陽郡,步騭為太守;分長沙為漢昌郡,魯肅為太守,並借南郡給劉備。史稱「借荊州」。劉備從孫權手中借得南郡,以關羽為襄陽太守駐守江北,張飛為宜都太守,轉在江陵,劉備自屯公安。...

誰才是三國最強大腦?曹操、劉備、孫權?

一、赤壁戰後曹操的戰略選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戰敗後,孫、劉聯軍進逼江陵,與曹操守將曹仁相持大戰。劉備利用周瑜和曹仁相持的機會,平定荊州南部武陵(治所臨沅,今湖南常德)、零陵(治...

周瑜是名將嗎?周瑜是怎麼死的?

周瑜在軟禁劉備,挾制關張;奪回「南荊」, 同化劉備集團的諫議伩,未被孫權釆納以後。又想岀了另一個辦法或圖謀:《周瑜傳》: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赤壁一戰,其實並不需要東風!

赤壁之戰只是曹滅劉的一個局部戰爭,但是產生的影響很深遠。第一點,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不再把追求國家統一當做第一要務了。赤壁的失敗,給了曹魏軍事集團當頭棒喝,同時也給北方一些面和心違的各個小集團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