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出主力大敗了曹操,卻為何成全了劉備占了荊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小河對岸

赤壁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頗具轉折意義的重大戰役,初步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勢。

但為何作為擊敗曹軍主力的東吳,卻為他人作了嫁衣,成全了劉備占據了荊州之地呢?

赤壁之戰前,劉備寄身在新野彈丸之地。

其後,曹操率軍南下,荊州牧劉表病卒,劉表之子劉琮投降。

劉備兵少力弱,不能禦敵,被曹軍追趕得望風而逃,而欲投蒼梧(今廣西境內)太守吳巨。

卻遇上了東吳使臣魯肅,在魯肅的規勸與斡旋之下,劉備與孫權結成抗曹聯軍。

雖說是孫劉聯軍,但劉備的兵力卻微乎其微,又遭遇了新敗,赤壁抗曹還是賴東吳的軍隊為主力。

而據《江表傳》記載:..(劉)備..乃乘單舸往見(周)瑜,問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

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

"備曰:"恨少。

"瑜曰:"此自足用,豫州(劉備)但觀瑜破之。

"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

又孔明已俱來,不過三兩日到也。

"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即是說,劉備不但原本就兵少,還擔憂周瑜未必能戰勝曹軍。

故不肯盡力,而將自己有限的兵力布置在東吳軍隊之後,交由關羽、張飛指揮,以作進退之計。

東漢時期,荊州共分為七郡,即: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

而在赤壁之戰後,曹魏占據了南陽郡,孫權占據了江夏郡(在赤壁之戰前,孫吳已攻取江夏郡的大半)。

而劉備卻攻取了荊南四郡,即:長沙郡、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又從東吳那裡借來了南郡,共占了荊州五郡之地。

在今人看來,劉備實在是「撿人頭」的高手,成了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

那為何劉備能輕鬆「撿人頭」呢?

其一,劉備在荊襄之地,深孚眾望,而有較為廣泛的士族基礎。

對荊州的當地勢力來說,曹操與孫權都系外來入侵勢力。

而劉備卻早已寄身在荊州,又與劉表同為宗室,且能力出眾。

故而,很容易受到當地勢力的擁戴。

如史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劉備)。

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

而赤壁之戰後,荊襄士族亦多歸了劉備。

其二,劉備以劉琦為旗幟經略荊州之地,名正而言順。

荊州原為劉表的地盤,劉表死後,其幼子劉琮被擁立為荊州牧,而劉琮又投降了曹操。

故而,劉表的長子劉琦,便成為了荊州之地最為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

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其三,曹軍雖退,但在荊州之地仍留下不可低估的兵力,而東吳為聯合劉備共拒曹操,便對劉備「撿人頭」的行為暫時予以忍讓。

如《三國志·吳主傳》記載:..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南郡的治所),使樂進守襄陽(屬南陽郡)。

...瑜、仁相守歲餘,所殺傷甚眾。

仁委城走。

權以瑜為南郡太守。

赤壁之戰後,周瑜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奪取了南郡。

其後,關羽的攻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皆在荊州之範圍。

可見,曹操在荊州的勢力之強大。

此後,劉備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

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之下,將周瑜攻取的南郡又「借」給了劉備,此即「借荊州」(其時,荊州的治所已移至南郡,過去常以州郡的治所代指州郡,故南郡與荊州可以互代)的由來。

東吳為了聯劉抗曹,連周瑜攻取的南郡都「借」給了劉備,當然對劉備「撿人頭」的行為就更能暫時予以忍讓了。

但這也為後來蜀吳同盟的破裂,東吳襲取荊州、斬殺關羽埋下了隱患。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借荊州背後隱情:荊州到底歸誰?

一、荊州到底歸誰董卓亂政時,各地紛紛起兵討伐,此時的荊州刺史為王叡。據《三國志·孫堅傳》及注引,孫堅當時拜長沙太守與刺史王叡共擊零陵、桂陽之間的黃巾賊,王叡認為孫堅就是一介武夫,所以不把他當作一...

荊州究竟歸誰?這是魏蜀吳三國最大的謎團!

荊州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劉備集團一舉創下「有借無還」「大意失荊州」兩個典故。赤壁之戰後,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屯兵公安,為了更好的發展便向孫權暫借荊州的南郡,於是北抗曹操,建立...

今天湖北省荊州市,是不是三國時期的荊州?

首先,三國時期荊州不是一座城。天下十三州,各州設刺史,當時的叫法是荊州刺史部。刺史其實官職不高,僅有六百石,主要負責監察考核官員,每年通知各郡官員到治所開會,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就是荊州治所。...

劉備借荊州的背後其實另有目的

《三國演義》里有個橋段叫「借荊州」,說的是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占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