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諸葛亮誰厲害?諸葛亮和周瑜真正的比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瑜和諸葛亮誰厲害?諸葛亮和周瑜真正的比較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

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周瑜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諸葛亮在正史上其實並沒有那麼聰明,按照正史,蜀國沒有一寸土地是諸葛亮打下的。

三國演義寫的諸葛亮的勝仗全部是虛構的,或者移花接木從別人頭上搶功勞硬安到諸葛亮頭上的。

1、」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

)

2、氣量狹小的周瑜:三氣周瑜純屬羅貫中為抬高諸葛亮而虛構,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價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邁、蘇東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3、孔明借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4、孔明伐魏:並無七次實五次輸的沒演義那麼漂亮,甚至把敗仗寫成了勝仗,例如第二次北伐攻打陳倉,明明是敗了,小說卻寫成是勝仗,為了美化諸葛亮而顛倒黑白。

5、火燒博望坡: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

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6、舌戰群儒:無此事諸葛面見孫權而已..諸如舌戰群儒、群英會、苦肉計等均為虛構。

7、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









無他

8、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管糧草。

9、取蜀攻略:由法正龐統完成,非諸葛亮

10、火燒上方谷:即是孔明差點燒死司馬懿和魏延那回,純熟虛構

11、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12、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

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13、諸葛亮用兵如神:諸葛亮擅長內政治理,用兵並不是強項。

14、諸葛三氣周瑜:周瑜氣量寬宏根本不會被氣死,而且當時並未注意過諸葛亮。





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

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15、曹真:病死於洛陽,並非被諸葛亮寫信罵死

16、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王朗被罵死,完全虛構。

17、空城計:虛構靈感應該來自趙雲的空營計(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

但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就是《三國志》 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沖三事」,但它是假的。

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

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18、張郃:張郃先後敗於趙雲、馬超等人之手,這在高手動輒大戰數十回合平手的演義中實在是少見的。

只能說,羅貫中好像頗不喜歡張郃….(猜想跟三國志里那句蜀軍自孔明以下都懼怕他(張郃)脫不了關係)而正史中~張郃也不是中伏, 而是追擊孔明時膝蓋被流箭射中,跟龐統一樣死的滿衰的。

其實正史上的張郃相當厲害,諸葛亮曾屢次敗於張郃之手。

)

19、八陣圖退陸遜:陸遜退兵是因為魏國要攻打吳國,陸遜怕腹背受敵才退兵,八陣圖只是個普通的行軍陣法,並無此神奇功效。

20、七擒七縱:正史上沒有,僅野史說了一句「七擒七縱」,存疑。

這裡沒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哦,其實諸葛亮更善於治國,而周瑜是傑出的軍事家。

1 軍事:周瑜 9分。

諸葛亮 6分。

點評:

周瑜:赤壁之戰已經不須多說,這場名垂千古的戰役放到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以弱勝強的經典之戰,

面對精通軍事的強敵曹操和曹操的30萬大軍,周瑜在整個戰役中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謀略,用人,臨陣指

揮,戰前預見等等綜合軍事能力,周瑜一手培養出來的3萬水軍軍團的強大作戰能力也極大地擴大了戰果,

正是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優秀軍事素質的全面綜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

赤壁之戰後攻南郡,

南郡兵多將廣,戰略要地,周瑜又勝。

此外,周瑜與孫策多年南征北戰,為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百戰百勝——————攻橫江、當利

,皆拔之。

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

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

從攻皖,拔之。

復近尋陽,破劉勛

,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總的來說,給予9分。

諸葛亮:三國演義為諸葛亮虛構了大量戰績,但其實赤壁之戰,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定漢中,取蜀

,空城計。







等等所謂戰績都是羅貫中幫諸葛亮打的。

正史上的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勝利的戰役更少

,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國演義里的」六出祁山「,但每次都以諸葛亮撤退失敗告終。

諸葛亮

的軍事才能在正史「三國志」里也早有評價:「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

可見,諸葛

亮的軍事才能是其短處。

對這個評價,有亮迷提出軍事預見,軍事理論為依據辯駁,但須知一切理論最終都要為實踐服務,諸葛

亮的所有軍事理論,用到現實中效果卻都並不盡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而去,最後

卻都失敗而返,以被司馬懿活活拖死而終。

中間雖然有一些小規模戰爭的勝利,但對整個天下局勢產生不了

決定性的影響,更不能對魏國造成什麼大的打擊。

而在本國方面,卻因為連年征戰勞民傷財,反而加速了蜀

國的提前滅亡,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失敗。

這與周瑜定江東,赤壁一戰天下三分的影響完全不能相比。

另外,我國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也認為諸葛亮北伐失敗主要還是在於戰略失誤,而非其他各種客觀原因

,「司馬懿更大的智略還在於不戰,使亮自敗」,也就是說諸葛亮是被司馬懿故意拖死的。

從這一點看,諸

葛亮顯然不能算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比不上司馬懿也比不上周瑜。

對毛主席的評論有興趣或有疑問,可以

自己去研究。

總的來說,諸葛亮雖然敗多勝少,但在軍事上還是有一定才華和表現的,應算一個雖非優秀但卻合格的

軍事統帥,故給予6分。

2 戰略:周瑜:9分,諸葛亮,5分。

評價:周瑜的謀略,一是體現在赤壁戰前的分析,一是體現在他予孫權書里的取蜀之見。

赤壁戰前,周瑜的分析極為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且舍鞍馬,

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

病。

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極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戰的勝利也

說明了這一點。

周瑜的取蜀之見也極有眼光,周瑜傳記載: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

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

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分析非常到位。

2 周瑜與諸葛亮全面比較分析

有反對取蜀的人認為周瑜此法不能成功,因為前有曹操後有劉備,虎視耽耽。

但前文中已說明,曹操內

憂外患,已無餘力對付孫權,而劉備在後方雖然極不情願讓孫權得蜀,但他們最大的敵人依然是曹操,劉備

既無實力也無勇氣跟孫權撕破聯盟在背後偷襲孫權,因為這麼做的後果必定是兩敗俱傷,便宜曹操。

而周瑜

能征善戰,軍團作戰實力強大,劉璋暗弱,軍事和政治能力都極其平庸,又正忙著和張魯作戰,周瑜無論采

取偷襲還是正面進攻,勝算都很大。

因此周瑜說"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非常有把握。

甚至可以說這把握比赤壁之戰還大。

當年赤壁之戰劉備聽說周瑜只有3萬人要打曹軍30萬覺得他在吹牛,但

事後證明周瑜沒有吹牛,取蜀方略更是如此。

諸葛亮:能體現諸葛亮謀略的只有一個隆中對,征漢中和取蜀攻略則是由劉備,法正等人完成。

隆中

對先天不良,存在著很多問題,毛澤東作為軍事大家,曾經評點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

力。

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認為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國兵法強調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勢,戰勝兵力分散之敵。

這也是毛澤東慣用的策略。

三分兵力使本已弱

勢的蜀漢兵力不得集中,國勢分散,戰而無功,最終滅亡。

3 用人:周瑜8分,諸葛亮3分。

評價:周瑜氣度寬宏,雅量高致,他為東吳推薦了魯肅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薦時都要說對方的才幹十倍

於自己。

並且每次作戰前,周瑜都會全盤謀劃,集思廣益,聽取下屬的意見,這種習慣在赤壁之戰等戰役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與曹操的善於用人,喜歡聽取下屬意見有異曲同工之妙。

給予8分。

諸葛亮: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權獨攬,事必躬親,絕不假手於人,雖

然勤奮但卻缺乏全盤戰略的智慧,也無擅長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國人才凋零,到後來竟出

現了「蜀中無大將,繆化為先鋒」的情況,用錯馬謖導致北伐失敗更是一大短,但發現姜維倒可以抵過馬謖

之一短,而北伐時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襲計策而採用硬碰硬正面作戰的打法,跟強大的魏國打消耗戰,

事後也被證明是完全失策的。

而諸葛亮死後任命的楊儀、費禕也很不怎樣。

總的來說,給予3分比較合理。

4 品德忠誠。

周瑜10,諸葛亮10。

結果:平手。

周瑜:周瑜與孫策內結骨肉之親,外連君臣之義,多年征戰為東吳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孫策

去世後,年輕的孫權即位,東吳人心浮動,周瑜帶兵來歸,雖然軍權在握,但他見眾人對孫權執禮甚慢,就

帶頭行君臣禮,擁護孫權,穩定了孫權的地位。

後來更是為擴大東吳領土而甲不稍解四處奔波,最後因勞累

傷病而死於出征途中,可見其對東吳至死不渝的忠誠。

諸葛亮:先主病逝,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

」而諸葛亮後來雖然大權獨攬,卻並沒有象曹魏的司馬家族那樣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樣為國

盡忠而死,其忠誠可見一斑。

5 政治眼光:周瑜9,諸葛亮9。

評價:

周瑜氣度開闊,胸懷天下,膽略過人,不畏強權,常有為東吳逐鹿天下之雄心。

三國志記載:曹操大破

袁紹後,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命令孫權送子為人質。

孫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周

瑜說:」江東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所向無敵,有何必要送人質?人質一入,就不得不聽從曹

操,有命召就不得不往,受制於人。

而好處不過一侯印,僕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怎能與南面稱孤相

提並論?不如勿遣,徐觀其變。

若曹氏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

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不戢將自

焚。

將軍韜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全文太長,系半白半文摘要)

這番**非常強硬有魄力,對孫曹二人當時的政治情況分析也很到位,孫權聽了周瑜的話便沒有送人質。

曹操心懷怨恨,數年後傾大軍意欲入侵東吳,此次又是周瑜和魯肅力排眾議主張迎戰,周瑜還為孫權精闢地

分析了曹軍弱勢和我軍必勝的原因,使孫權堅定了抗曹的決心。

周瑜最終以少勝多,在赤壁大破曹軍。

而赤

壁之戰也以孫吳的大捷和曹操的大敗而告終,周瑜以他卓越的政治魄力和絕佳的軍事才能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奠定了東吳的基業。

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應算是一種戰略,前面已與周瑜的戰略一起分析。

而以政治眼光而論,個人以

為孔明擇主應算是政治眼光的良好體現,孔明選擇劉備,而不選擇孫權或曹操顯然是非常正確的政治選擇。

此後聯吳抗曹,東征後再聯吳,都是非常正確的政治選擇。

故給予9分

總的來說,兩人都是奠定本國基業的股肱之臣,平手。

6 胸襟氣度:周瑜9分。

諸葛亮5

雖然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把周瑜塑造成一個心胸狹窄的小人,但正史中的周瑜氣度寬宏,胸襟廣

闊,三國志裴注云:「(趙)普……數陵侮瑜。

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

普後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而同時代人也都紛紛給予了高度評價,

「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謀無不成,規無不細,「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等等。

諸葛亮:陳壽《三國志》評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但從三國志中找不出關於他胸襟氣度特

別廣闊的例子,而在史學界,關於託孤大臣李嚴為何被貶黜,諸葛亮是否排斥異己大權獨攬的疑問依然爭執

不休,眾說紛紜,有人評價諸葛亮是和霍光一樣的「正直的權臣」,個人深以為然。

從這方面看,諸葛亮的

胸襟氣度比之周瑜頗有不如。

7 內政治理:諸葛亮9分,周瑜3分。

評價:諸葛亮是蜀國丞相,對於他的內政治理三國志中有大量溢美之詞,在此不一一轉述。

本傳中所有

對諸葛亮善於內政的理由,竟全是由陳壽和他人的評價讚美組成,嚴重缺乏實際證據,而諸葛亮傳中6000多

字的傳記,其中竟有將近一半是對話和評論,與別人的傳也大不相同,事例記載嚴重不足。

但三國志畢竟是目前研究三國最可靠的史料,我們給予高度信任,因此仍打9分,給予高度評價。

周瑜方面: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從側面亦可以看出周瑜的內政才幹——

1 周瑜二十歲就出任縣長,三國志記載他很年輕就「恩信著於廬江」,建立恩信必定只能靠理民才幹,

而不可能僅僅靠軍事才能。

2 赤壁後周瑜當了南郡太守,而他一死,魯肅和程普都收不住南郡,只能借給劉

備,這說明周瑜當太守的能力很強,至少比魯肅強多了。

3 周瑜曾幫助孫策資助了不少糧草船隻,對孫策起

了很關鍵的作用,這也是後勤內政的一部分。

4 周瑜二十四歲就當了太守,駐紮在前線巴陵,除了軍事,應

該也監管當地民事的。

總上所述,雖然周瑜內政上表現不多,但上述史料表明,周瑜只不過沒精力搞內政後勤,並不是不會這

方面不行,如果周瑜一直活下去的話,後來陸遜當的荊州牧,肯定是周瑜來當的。

但畢竟史書上對周瑜內

政記載較少,因此只給予3分。

8 氣質風度:周瑜9,諸葛亮7。

周瑜:三國志雲」瑜長壯有姿貌「,翻譯過來就是身材高大又有姿色,有姿色一詞常用於女性,可以推

測周瑜長相比較偏向秀氣類。

三國演義系小說家言,其對周瑜的描述」儀態風流,姿容秀麗「可以不予採納

,但民間更有美周郎之說,而蘇軾更是以「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表達對周郎風采的

仰慕之情。

諸葛亮:三國志雲」亮身長八尺,姿容甚偉「,雖然偉字也是讚美,但在三國志里,寫成「身長八尺,

容貌甚偉」的就有劉表、蒯越、公孫瓚、何楨、何熙、張既、蔣干、彭羕、孫權、孫桓、程普、呂范、陸績

、張溫、朱據等一大批人,顯得非常廉價,可見這句形容只是表示長相端正,中人之姿而已。

因此,周瑜9分,諸葛亮7分應該是比較恰當的。

9 藝術才華:周瑜8,諸葛亮6。

三國志記載:瑜少精意於音樂。

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

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

,周郎顧。

」 在音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已經達到世人皆知的地步。

而在文學方面,周瑜留世的不多,只有從遺書上可以略窺其文采:「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

以腹心,遂荷榮任,統御兵馬,志執鞭弭,自效戎行。

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

至以不

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

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

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這封遺書全部採用四字駢言,對仗工整,用詞雅致,既體現了周瑜的戰略思想和臨死不忘

王事的忠誠,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他的文學才華。

雖然這封遺書是周瑜臨死前口述,時間非常倉促,但還

是從中可以看出周瑜高超的文學修養。

周瑜與諸葛亮全面比較分析

諸葛亮:諸葛亮主要作品是前後出師表。

前出師表在正史中有記載,後出師表疑點甚多,盛傳是其侄諸

葛恪偽造。

但在此處我們不以為非,相信乃諸葛亮所作。

總評:周瑜文武全才,於文學音樂方面都頗有造詣,而諸葛亮從正史看,只體現了文學方面的才能。

一個給8分,一個給6分。

10 外交:諸葛亮4,周瑜1

這一條我本不想設置,因為無論周瑜還是諸葛亮都沒有特別體現,但似乎有人對此津津樂道,並以此作

為諸葛亮外交才能的證據,說明周瑜外交不如諸葛亮,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諸葛亮唯一能體現其外交才能的只有赤壁之戰前出使東吳,勸說東吳抵抗曹操,但在此之前,魯肅便已

勸孫權聯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三國志魯肅傳云: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







有金城

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

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

先。

」權即遣肅行。

從上可見,無論諸葛亮來不來,魯肅已經在勸孫權聯合劉備迎戰曹操,孫權也已經認真考慮接受他的意

見了。

諸葛亮到東吳後也勸說孫權迎戰,但孫權畏懼曹操兵力,仍然猶豫害怕,於是魯肅勸孫權招周瑜還,

周瑜對孫權曉以大計,給他分析曹軍弱勢和我軍必勝的原因,三國志周瑜傳云:瑜曰:「不然。

操雖託名漢

相,其實漢賊也。

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

所長。

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

操皆冒行之。

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從上可見,促成孫劉聯盟的首要功臣是魯肅,其次則是周瑜對曹操軍事情況的精闢分析使孫權有了信心

,諸葛亮既不是促成孫劉聯盟的發起人,也沒能打消孫權對曹操的畏懼使孫權打定主意抗曹。

諸葛亮去東吳

的主要作用,只是做了做聯絡的信使,一個傳聲筒而已。

給予4分應該是恰當的。

周瑜方面,外交本與他這樣的軍事統帥無關,如果一定要談,三國志裴注所引中接見蔣干可為一例,周

瑜接見蔣干顯示東吳威儀,而拒曹操誘降,使蔣乾沒來得及開口便已噤聲,回去後只得向曹操感嘆」周瑜雅

量高致,非言辭所能間爾「。

故評分1 。

總分:周瑜74,諸葛亮62,瑜略勝。

周瑜以36歲的短短年華而有如此大的貢獻,不能不說是奇才,諸葛

亮36歲時其成就遠不及周瑜,尤其是他的很多才華如內政等都是在人生後半段表現出來。

因此周瑜的英年早

逝實在是東吳的一大損失。

而與此對比,諸葛亮雖然在歷史上的確是個出色的名相,但在三國演義的吹捧下,民間形象被越來越神

化,已經嚴重偏離其真正的歷史形象了。

從歷史上講,周瑜比諸葛亮更完美。

先說史評。

《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是「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意思是,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良才」,僅次於管仲、蕭何這樣的人物(注意這兩個人都是搞內政的,軍事方面均不行),但是他(諸葛亮)連年動眾征戰,不能取得功績,是因為將兵應變,不是他的長處啊!

同樣是《三國志》,其對周瑜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 意思說,周瑜雅量高致、心胸寬廣,做事英明決斷,與眾不同,實在是「奇才」一個啊!

諸葛與周瑜,一個「良才」,一個「奇才」,高下立見。

再說心胸。

說周瑜心胸狹窄的完全是被《三國演義》誤導了。

說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周瑜年紀輕輕就做了東吳大都督,以程普為代表的老將不服,甚至都督點將的時候並不親自到場。

但是後來,他們卻成了好朋友。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這是程普的原話。

試問如果周瑜氣量狹小的話,他怎麼能容得下先前倨傲無比的程普呢?東吳的許多名臣,如魯肅、諸葛瑾等都是周瑜推薦給孫氏的,臨死,他還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大都督之位(魯肅的史評也是「奇才」,不是演義里那個被諸葛亮耍得團團轉的「老實人」哦!)他要是氣量狹小,不怕這些人搶了他的風頭麼?

反觀諸葛亮,把持蜀漢朝政多年,他一死,蜀國幾乎無人可用。

難道諾大個蜀漢只有諸葛亮一人堪用嗎?他六出祁山,親自挂帥均無功而返。

事實上,他的身邊明顯的就有兩個比他更會打仗的人:魏延和趙雲(魏延的反骨是演義附會,至於趙雲,自始至終他都只是個皇家護衛隊長而已,蜀國根本沒有「五虎上將」之說,有也只是「四虎」),可均得不到他的重用。

自己明明不善將兵,還死把著軍政大權,要麼是他沒有識人之明,要麼就是他自信到了自負的地步。

從這點上說,孔明不如公瑾。

戰功就不用說了,周瑜平吳郡、鎮丹陽、守柴桑,再加上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以及後來擊敗曹操的得力戰將大將軍曹仁,占領南郡,可以說,吳的地盤有一半是周瑜打下來的(打下另一半的是孫策),可謂戰功赫赫。

打下南郡後,周瑜提出先取蜀、再並張魯、結援馬超、北圖曹操的戰略方針並積極地付諸實施。

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於巴陵巴丘,年僅36歲。

周瑜此前曾提醒孫權提防劉備,然而孫權不聽,甚至借荊州給劉備。

不難看到,劉備後來以荊州為跳板的擴張路線同周瑜的設想如出一轍,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吧。

而諸葛亮呢,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法正,征討孫權帶的是馬謖,諸葛一直在後方,並未親臨前線。

從這一點上,諸葛更像是曹操的荀彧,若不是此人的品行足夠好、威望足夠高、主君對此人絕對放心,是不能擔此重任的。

(在這裡亂插一句,可不要小看荀彧,此人被評有「王佐之才」(何顒),而三國里另一個被稱「王佐之資」的是周瑜(孫權)。

不管你多麼不服氣,曹操言荀彧乃「吾之子房也」,孫權言「吾非周公瑾,不帝也」,可是劉備卻沒有任何一句相似的話稱讚諸葛亮,最多也只是說「如魚得水」罷了。

「留香荀令」、「顧曲周郎」,在當時就是人盡皆知的美好鏡像。

和周瑜一樣,荀彧推薦了大批優秀的人才給曹操(如郭嘉等),曾經有人戲言,若是三國只能選一個武將的話,必選荀彧,因為周瑜太短命,而荀彧可以幫你搞定你需要的任何一方面人才。



至於公瑾「曲有誤,周郎顧」、「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美男儒將風采,毋庸複述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一無是處,作為大權獨攬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品行高潔、治國有方。

賈詡、劉曄等人均言諸葛亮「善治國」。

他在蜀國大力推廣種桑養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蜀漢相對窘迫的經濟狀況。

他開誠布公、賞罰分明、恪盡職守、事必躬親,對劉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被後世所推崇。

在這一點上,三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同諸葛媲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不止對孔明,對公瑾也是一樣。

天妒英才,時不我與。

不論他們有多優秀,畢竟歷史是不能改變的,笑到最後的是「鷹顧狼視」的司馬仲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周瑜碰上孔明,還指不定鹿死誰手呢

諸葛亮在正史上其實並沒有那麼聰明,按照正史,蜀國沒有一寸土地是諸葛亮打下的。三國演義寫的諸葛亮的勝仗全部是虛構的,或者移花接木從別人頭上搶功勞硬安到諸葛亮頭上的。1、」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

正史軼聞:還原歷史中真實的周瑜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三氣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才華橫溢 寬宏大度

三國時代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樂奀今天也斗膽說說其中的英雄人物--周瑜。相信諸多博友和樂奀一樣,對周瑜這一歷史人物的了解主要來自於由明朝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一句「既生瑜,...

被三國演義黑了多年的周瑜應該是什麼樣子!

說起三國,我們便會談到赤壁之戰,談到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便成為兩個繞不開的人物。三國演義當中把諸葛亮設定為赤壁之戰的主角,並賦予了他一系列神通廣大的本領,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然而真正的主...

東吳大都督周瑜死後諸葛亮為什麼要哭周瑜

周瑜是東吳四英之首,很早之前就與孫策認識,並結交為摯友。周瑜文武雙全,在孫策平定江東之亂的時候,成為孫策的謀士,得以順利的平定江東戰爭。隨後,周瑜擔任水軍都督一職。公元200年,孫策去世,臨死之...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

大家知道歷史上有名的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嗎,知道其中講的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講講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看看諸葛亮 三氣周瑜是哪三氣,也可以幫助大家多了解些中國的歷史,話不多說,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