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光武帝劉秀之後,若按他的規劃,整個三國的歷史將被改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起三國時期的謀士,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蜀國的諸葛亮,「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嘛。
其實,三國時期,謀士最多最優秀的是在曹魏。
看看曹魏的那些謀士們,荀彧,程昱,賈詡,郭嘉,哪一個都不比諸葛亮差。
但是,荀彧最終沒有和曹操一心,後來被曹操殺掉了。
郭嘉天不予壽,夭亡了。
程昱抱定知足不辱的信條,後來也主動退居二線了。
賈詡倒是沒有退居二線,不過,他是從敵營中投降過來的人,又曾經差一點搞死曹操,所以呢,為人比較低調,謹慎,曹操若不問他話,他一般不會主動發表意見。
這些都無妨。
曹操手下還有一個謀士,叫劉曄,乃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
其智慧謀略比之以上四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若按照他的規劃,整個三國的歷史走向將被改寫。
為了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建安二十年,曹操率軍攻打張魯,意欲奪取漢中。
可是,當他來到漢中的時候才發現,這路真難走,這仗沒法打。
張魯的兵都在高高的山上,人家居高臨下,他的軍隊根本沖不上去。
曹操不禁大嘆了一口氣說,這哪裡是人的國度啊!簡直就是妖獸的世界,我不該來這裡啊!便命令大軍回撤。
劉曄知道後,火速從後軍趕上曹操,對曹操說,還是繼續攻打吧,只要咱們再打兩下,張魯就完蛋了。
曹操看劉曄那麼有把握,就採納了他的意見,繼續攻打張魯。
果然,不久,曹操就平定了漢中地。
漢中再往南,就是川蜀。
這個時候,曹操是繼續南下,還是就此收手呢?作為行軍主簿的劉曄再次向曹操提出建議,他說,劉備剛剛入川,不如乘勝一舉拿下川蜀,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若不當機立斷,蜀中有雄視天下的劉備、精於治國的諸葛亮、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一旦他們安定下來,再想入川,就真是難於上青天了。
可惜啊,曹操說,人苦不知足,何必得隴望蜀呢?就否決了劉曄的建議。
過了七天之後,曹軍抓到一個蜀國的降兵,那個降兵說,蜀國一日數驚,劉備雖然殺了幾個人,但還不能穩定治安。
曹操一聽,這樣啊!他就又想伐蜀了。
可是,劉曄卻說,已經遲了。
現在蜀國已經小定,即使攻打,也只會徒勞無功。
倘若曹操按照劉曄所說的那樣,挾平定漢中的餘威,趁著劉備剛剛入川人心未穩之際,一舉南下,很可能就將川蜀收入囊中了。
若如此,就沒有後來的劉備諸葛亮,也就沒有三分魏蜀吳了。
另外一次,是在魏文帝曹丕的時候,關羽被孫權殺害。
曹丕問群臣,劉備會為關羽報仇嗎?大家都說,蜀國蕞爾小國,應該不敢攻打東吳。
可是,劉曄卻說,劉備是一個性情中人,他和關羽名雖君臣,實則兄弟,他一定會為關羽報仇的。
果然,沒多久,劉備率傾國之兵,殺向東吳。
孫權為了自保,向曹丕稱臣,希望得到魏國的援助。
這個時候,魏國該怎麼辦?大家都說應該接受東吳的稱臣,但是不出兵,坐山觀虎鬥,收取漁翁之利。
劉曄反對。
他說,這又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如果我們出兵和蜀國一起攻打東吳,東吳一定招架不住,肯定會滅亡,這樣三國就只剩下了兩國。
然後我們再回過頭來收拾蜀國,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倘若我們接受孫權的稱臣,一旦他打敗劉備,就會翻臉無情,撕毀同盟。
那個時候,三國依舊鼎立,要想完成統一又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
劉曄的這個建議多麼危險啊!如果曹丕採納的話,東吳肯定要提前滅亡,三國紛爭的歷史將提前結束。
可惜啊,曹丕否決了他的建議。
而否決的代價是殘酷的。
等到孫權打敗劉備,果然就對曹丕無禮了,什麼稱臣啊,人家根本不認帳了,都是假的,權宜之計。
曹丕大怒,起兵征伐東吳,想教訓一下孫權。
劉曄卻說,哎,東吳剛剛打了一個大勝仗,上下齊心,這個時候去打它,不會撈到什麼好處。
曹丕不聽,御駕親征,結果是勞而無功,跑到前線轉了幾天又撤回來了。
你不得不佩服劉曄的智慧。
如果他的意見被採納並付諸實施的話,三國鼎立恐怕就成為一場歷史的虛幻大夢了。
然而,歷史沒有成就劉曄,曹操及其子孫沒有給劉曄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後來,劉曄這傢伙喜歡賣弄聰明,有時候根本不把皇帝當回事。
最終葬送了他的前程。
曹睿想伐蜀,問劉曄什麼意見。
劉曄說蜀國可伐,然後又說了一大堆理由,曹睿相信他。
可是大臣們多數都反對伐蜀,尤其是有個叫楊暨的態度最堅決。
楊暨私下裡曾問劉曄什麼意見,劉曄說蜀國不可伐,然後也說了一大堆理由,楊暨相信他。
當楊暨再次面見曹睿的時候,又說蜀國不可伐。
曹睿怒斥他說,你就是個書生,懂什麼軍事!楊暨辯解說,我固然是個書生,可劉曄是個聰明人啊!他也反對伐蜀。
曹睿一聽,不對呀,劉曄明明跟朕說蜀國可伐啊!於是,曹睿叫來劉曄對質,問蜀國到底可伐不可伐。
劉曄卻沉默不語,不發一言。
後來,劉曄單獨面見曹睿,竟然責備起了這個當朝天子。
劉曄說,征伐敵國,這可是軍事機密,怎麼能隨便議論呢?陛下這樣搞,恐怕早已將軍事機密傳到蜀國去了。
一旦蜀國有了準備,我們還怎麼征伐它呢?曹睿聽後,訕訕地說,哦,是朕錯了。
劉曄還自得地對楊暨說,你呀!太憨直了!這樣是不行地。
我也知道蜀國不可伐,可是皇帝說可伐。
你得先順著皇帝的意思說,然後再慢慢運作,讓皇帝自個明白蜀國的確不可伐。
這就叫放長線釣大魚。
皇帝的意志也不過是大魚而已。
放長線釣大魚這個典故就是劉曄發明的。
劉曄如此自鳴得意,難免就會招惹麻煩。
有人在曹睿面前打他小報告,說劉曄這傢伙首鼠兩端,出爾反爾,喜好揣摩別人的想法,順著別人說,是個阿諛奉承的小人。
曹睿想想確實如此,就逐漸疏遠了劉曄。
劉曄由智慧哥,變成了鬱悶哥,不久就發起狂症,雖然後來又當了太中大夫,但基本上已經淡出歷史舞台了。
毛主席熟讀他的傳記,批了15個字,曹操因沒聽其計三國晚統一65年
三國時期可謂群雄逐鹿,武將、謀士各展報復,比如諸葛亮、周瑜、郭嘉等,這其中論說謀臣,當屬曹操帳下最多,最後曹魏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其二,在人才上曹操占著主導因素。
劉備原本可以統一北方,卻因這個原因放棄了,諸葛亮攔都攔不住!
如果要給三國里的謀士做一個排名的話,無論怎麼排諸葛亮都是榜上有名的。而郭嘉這個名字,相比諸葛亮來說也不會比差到哪裡去,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就能看得出來。大家都知道,郭嘉一開始是袁紹的人...
本以為劉備不是個短命皇帝呢,三國魏蜀吳各家的皇帝都做了多久?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時期之一,更是有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來述說,從東漢末年到蜀吳覆滅,這是一個英雄豪傑並立於世多姿多彩的時代,恨不能親身經歷,與英雄豪傑共舉杯戰沙場!看三國演義,說實話,孔明一...
曹魏隱形謀士,曹操曹丕不聽其計必敗,兩大謀略可更早統一天下
聽其他謀士之計,曹操勝。不聽劉曄之計,曹操敗,曹丕也敗。沒有多少人意識到他的存在,但認真閱讀,他似乎又無處不在。曹操、曹丕對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悔不聽君言」。
三國蜀國國主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
諸葛亮一生料事如神,卻犯下這一大失誤,直接埋葬了蜀國統一夢想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四十五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司馬遷記載道:「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麼一句話,大家都經常用在形容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身上,但是,客觀來說...
曹魏最被低估的奇才,曾獻計滅蜀、滅吳,比郭嘉都牛!
在三國迷中,總有一批人吹捧郭嘉,說他是曹魏第一謀士,只可惜英年早逝。但是,曹魏手下還有一個人遠比郭嘉強得多。這個人就是劉曄(音葉)。劉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後人,這一點恐怕比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要靠...
夷陵之戰後,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大家對三國這個時期可以說比較了解了,對於裡面的人物更是十分的熟悉。而劉備雖然有兩個極強的兄弟,但是在前期一直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好在最後請得諸葛亮出山,這次慢慢有了起色...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眾所周知三國里最先稱帝的是曹丕,魏王曹操雖奮鬥一生,卻到死那天也沒有稱帝,在曹操死後,曹丕不得不稱帝了,因為曹丕的能力沒有曹操強,長此以往的話怕群臣不服,引發事端,所以曹丕要靠稱帝來提升自己的...
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謀士,曹丕若聽其計,早滅東吳59年
三國時期,能臣謀士眾多,蜀國有諸葛亮、龐統和法正,東吳有張昭、周瑜和陸遜,曹魏陣營則更多,比如郭嘉、荀彧和司馬懿等。但毛主席最欣賞的既不是諸葛亮也不是郭嘉,而是在三國演義中跑龍套的劉燁,曾向幹部...
此人出身漢室宗親是曹操手下智囊曾獻兩條統一大計可惜均沒被採用
我們知道在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文臣武將雲集,其中智囊之士更是曹操能打下曹魏基業的重要功臣,比如我們熟知的郭嘉 荀彧 程昱等人在當時都是赫赫有名的謀臣。但是這次我們說的這個曹魏謀臣他的身份比較特殊而且...
三國最牛謀士,差點讓曹操父子一統江山!
三國期間最牛叉的謀士是誰?你可能會舉出一大堆,比如諸葛亮、郭嘉、龐統等。可是有一個人,你可能不太注意。他是曹操這一派系的謀士,曾侍奉曹魏三代君主,他的目光十分獨到。如果曹魏父子可以完全聽從他的話...
三國最狠謀士,曾獻妙計2條,若曹操父子採納,諸葛亮也回天乏術
三國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們去深入了解,畢竟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所以也成就了許多的英雄人物。今天我們說一個人,在讀者眼裡可能不是一個正派的人物,但是這個人不得不說是很厲害的存在,以狠出名後一直為曹操...
三國時期曹丕有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三國群雄並起,連年紛戰,尤以曹操、劉備、孫權最為突出,曹操建立的魏國政權是最為強大的,占據了整個北部,蜀吳聯盟加起來,才能與曹操有一戰之力,可見曹操當時的勢力,天下無人能出其左右。
劉曄的一條計策差點讓諸葛亮再也救不了劉備,太狠毒了!
公元220年曹操離開了人間,此時的曹丕更換開始導演鬧劇,讓漢獻帝給自己讓出了皇位。由於在前幾次戰役當中曹操因為未聽留劉曄的意見大敗使得曹丕更加重視劉曄。
三國最狠謀士,曾獻2條妙計,曹操父子若採納,諸葛亮都無力回天
一、13歲時一鳴驚人他叫劉曄,跟劉備一樣都是漢室宗親。但他的家庭條件可比劉備強多了,不但不用織履販席,而且還有一位非常「狠」的母親。那年劉曄剛七歲,母親便得了重病,臨死前對劉曄道:「你老爸身邊的...
這位謀士的計策,差點提前統一三國
三國時期是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年代,各大陣營里都有神機妙算的謀士,因此才造就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曹操手下謀士們各個都不白給,堪稱智囊團。其中前期五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