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的一條計策差點讓諸葛亮再也救不了劉備,太狠毒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20年曹操離開了人間,此時的曹丕更換開始導演鬧劇,讓漢獻帝給自己讓出了皇位。
由於在前幾次戰役當中曹操因為未聽留劉曄的意見大敗使得曹丕更加重視劉曄。
後來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戰役。
此時雙方的形式開始緊張了起來,孫權怕了沒有辦法,只得向曹丕稱臣。
此時朝中的官員也只能向曹丕發來賀信,曹丕也相當的高興,他認為他老爸並沒有當上皇帝,但他做到了。
此時的劉曄卻看出了這裡面的蹊蹺,他曾對曹丕這樣說,「你看孫權擁有那麼多的兵馬,卻一直在向您稱臣,很顯然他是害怕現在當劉備對他進攻的時候,您在他的背後插一刀。
如果此時我們攻打東吳,那麼孫權也只有挨打的份。
就此次作戰雙方的兵力,來看劉備是沒有贏的機會的。
如果等到孫權打敗了劉備,那時候他就不會向我們稱臣了。
這小子翻臉比翻書還快,現在我們最好的對策就是孫權怕啥,咱給他來啥。
現在就應該出兵,讓孫權知道知道什麼叫厲害,」
這條信息當中最關鍵的是孫權處在一個曹操與劉備夾擊的尷尬地帶。
無論他攻打哪一方,只要另一方出手,他就一定會失敗,剩下的就只是向誰投降的問題了。
況且孫權殺了關羽,劉備是不會放過他的。
現在孫權和劉備死磕,如果能此時打敗孫權,那麼孫權一定會依附於曹魏。
這條計策的核心並不在於出兵,最主要的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高壓態勢使得孫權徹底投降。
如果事情真的到了這樣的地步,孫權向曹操投降,那麼諸葛亮只能以一個弱小國家的實力去面對曹操的百萬大軍。
那時的諸葛亮也就只能在四川進入防禦態勢,此時的曹魏已經沒有了孫權的搗亂,所以對於進攻蜀國還是勝算很大的。
劉備死後諸葛亮之所以敢肆無忌憚的向曹魏進攻,就是因為孫權一直在曹魏的背後搞小動作。
當魏國全力反撲諸葛亮的時候,孫權便會在曹魏的背後捅上幾刀。
而當曹魏全力對付孫權的時候諸葛亮也會進行北伐。
雖然後來劉備病死了,但是雙方看清楚了當時的形式,決定先把仇恨放到一邊合力對抗曹魏。
此時的曹丕已經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後來曹氏的內部也出現了混亂,最終也被別人取代了,可以說十分令人惋惜。
此人得罪劉備,諸葛亮做夢都想幹掉他,司馬懿威武,親率大軍圍攻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後曹操元氣大傷,只得退回北方。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自此鎮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隨後發動大軍攻打曹操。關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衛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而...
夷陵之戰後,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大家對三國這個時期可以說比較了解了,對於裡面的人物更是十分的熟悉。而劉備雖然有兩個極強的兄弟,但是在前期一直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好在最後請得諸葛亮出山,這次慢慢有了起色...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曹魏最被低估的奇才,曾獻計滅蜀、滅吳,比郭嘉都牛!
在三國迷中,總有一批人吹捧郭嘉,說他是曹魏第一謀士,只可惜英年早逝。但是,曹魏手下還有一個人遠比郭嘉強得多。這個人就是劉曄(音葉)。劉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後人,這一點恐怕比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要靠...
劉備夷陵大敗之後,為何曹丕不攻蜀漢,反而討伐東吳?
公元220年,蜀漢五虎上將關羽由於孤軍北伐,又中了曹操與孫權聯合之計,腹背受敵,不幸於臨沮與義子關平一同被殺,這年劉備剛剛稱了漢中王。另一方面,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魏,正是因為如此...
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謀士,曹丕若聽其計,早滅東吳59年
三國時期,能臣謀士眾多,蜀國有諸葛亮、龐統和法正,東吳有張昭、周瑜和陸遜,曹魏陣營則更多,比如郭嘉、荀彧和司馬懿等。但毛主席最欣賞的既不是諸葛亮也不是郭嘉,而是在三國演義中跑龍套的劉燁,曾向幹部...
夷陵之戰時曹丕為什麼不趁機進攻吳國或者蜀國?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眾所周知三國里最先稱帝的是曹丕,魏王曹操雖奮鬥一生,卻到死那天也沒有稱帝,在曹操死後,曹丕不得不稱帝了,因為曹丕的能力沒有曹操強,長此以往的話怕群臣不服,引發事端,所以曹丕要靠稱帝來提升自己的...
三國最狠謀士,曾獻2條妙計,曹操父子若採納,諸葛亮都無力回天
一、13歲時一鳴驚人他叫劉曄,跟劉備一樣都是漢室宗親。但他的家庭條件可比劉備強多了,不但不用織履販席,而且還有一位非常「狠」的母親。那年劉曄剛七歲,母親便得了重病,臨死前對劉曄道:「你老爸身邊的...
此人出身漢室宗親是曹操手下智囊曾獻兩條統一大計可惜均沒被採用
我們知道在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文臣武將雲集,其中智囊之士更是曹操能打下曹魏基業的重要功臣,比如我們熟知的郭嘉 荀彧 程昱等人在當時都是赫赫有名的謀臣。但是這次我們說的這個曹魏謀臣他的身份比較特殊而且...
三國最狠謀士,曾獻2條妙計,曹操父子若採納,諸葛亮都無力回天
一、13歲時一鳴驚人他叫劉曄,跟劉備一樣都是漢室宗親。但他的家庭條件可比劉備強多了,不但不用織履販席,而且還有一位非常「狠」的母親。那年劉曄剛七歲,母親便得了重病,臨死前對劉曄道:「你老爸身邊的...
三國孫權為什麼會向曹丕投降?
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卻沒有遠大的眼光。他所想的,不過是保住江東,把荊 州吞併進來。至於一統天下,恐怕想都不敢想。赤壁之役,若非孔明和周瑜聯合在一起,孫權可能早已向曹操投降。
他是光武帝劉秀之後,若按他的規劃,整個三國的歷史將被改寫
說起三國時期的謀士,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蜀國的諸葛亮,「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嘛。其實,三國時期,謀士最多最優秀的是在曹魏。看看曹魏的那些謀士們,荀彧,程昱,賈詡,郭嘉,哪一個都不比諸葛...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