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最被低估的謀士,跟郭嘉一樣算無遺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手下能人如雲,有一人同郭嘉一樣算無遺策,卻經常不被採納,是曹魏方面最被低估的謀士,他就是劉曄。
劉曄是漢室宗親,十三歲時遵循母親的遺命殺了父親的寵侍。
二十多歲時,在酒桌上直接拿刀砍死了當地豪強鄭寶,並收服了鄭寶的部眾交給了廬江太守劉勛。
後來劉勛不聽劉曄的勸告,被孫策打敗,兩人便投靠了曹操。
曹操很看重劉曄的才能,「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十至耳」,並「授曄以心腹之任」。
劉曄跟隨曹操征討漢中張魯。
張魯派將據險而守,難以攻克,曹軍傷亡甚多,糧食又缺乏,於是打算撤軍,劉曄見張魯已經支撐不住,勸曹操再接再厲,最終拿下了漢中。
此時劉備剛剛拿下緊鄰漢中的蜀地,劉曄立即勸曹操進軍蜀地,認為攻占漢中後令蜀人震驚,只要進攻他們就會望風歸附;否則等劉備穩定人心,派兵據守險要,那日後就難以征服。
曹操沒有採納。
七日後,有從蜀地投降的人說蜀地人心惶惶,劉備斬殺驚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
曹操於是問劉曄可否進攻,劉曄卻說蜀人人心已經較為安定,時機已過不能進擊。
曹操最終回師。
曹丕問朝臣劉備究竟會不會為關羽報仇,征討孫權?大多數都是認為劉備不會。
但劉曄卻認為劉備和關羽感情深厚,一定會為他報仇。
果如所料,孫權見劉備勢大向曹魏稱藩,劉曄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更建議曹丕乘虛領兵攻滅東吳,以絕後患,曹丕沒有聽從。
後來吳蜀和好,孫權也不聽命於魏國,曹丕很生氣,就準備討伐孫權。
劉曄認為吳國剛剛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現在全國上下一心,又有長江天險,很難攻打。
曹丕不聽最後無功而返。
劉曄還預見魏諷和孟達會叛變,最終應驗。
遼東公孫淵脅逼叔父公孫恭讓位,自立為遼東太守,劉曄認為公孫氏占領遼東很久,恃海和山的阻隔,會像胡人一樣難以制約,甚至叛亂。
建議應趁公孫淵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討伐,並懸賞引誘他的反對者協助,不戰即可解決遼東問題。
但最終都沒有被接納,公孫淵後來叛魏,司馬懿花了一年時間才平定。
劉曄料事如神,算無遺策,但他的計謀很少被上司採納,鬱郁不得志。
後又被讒言中傷,漸漸被疏遠,最終發狂而死。
曹魏最被低估的奇才,曾獻計滅蜀、滅吳,比郭嘉都牛!
在三國迷中,總有一批人吹捧郭嘉,說他是曹魏第一謀士,只可惜英年早逝。但是,曹魏手下還有一個人遠比郭嘉強得多。這個人就是劉曄(音葉)。劉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後人,這一點恐怕比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要靠...
他是曹操帳下的謀臣,空懷佐世之才,卻因為出身一直得不到重用
說到曹操帳下的謀臣,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賈詡、荀彧以及郭嘉等人,唯獨很少有人會提到劉曄。其實這個也難怪,整部《三國演義》中他的出場機會實在是少之又少。但是如果您有觀看《三國志》的話,就會發現他其實...
曹魏隱形謀士,曹操曹丕不聽其計必敗,兩大謀略可更早統一天下
聽其他謀士之計,曹操勝。不聽劉曄之計,曹操敗,曹丕也敗。沒有多少人意識到他的存在,但認真閱讀,他似乎又無處不在。曹操、曹丕對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悔不聽君言」。
毛主席熟讀他的傳記,批了15個字,曹操因沒聽其計三國晚統一65年
三國時期可謂群雄逐鹿,武將、謀士各展報復,比如諸葛亮、周瑜、郭嘉等,這其中論說謀臣,當屬曹操帳下最多,最後曹魏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其二,在人才上曹操占著主導因素。
毛主席讚揚他足智多謀,三朝元老,不是曹魏五謀臣,不輸司馬懿
三國時期可謂群雄逐鹿,武將、謀士各展報復,比如諸葛亮、周瑜、郭嘉等,這其中論說謀臣,當屬曹操帳下最多,最後曹魏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其二,在人才上曹操占著主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