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真的是「攜民渡江」?完全不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為了防止曹操對荊州地區的壓迫,在曹操進攻荊州地區的時候帶著老百姓集體南逃,「攜民渡江」已經成了千古佳話,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本來攜民渡江這事兒在歷史上的記載寥寥無幾,《三國志》記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此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非常的簡單,陳壽老先生也沒有寫原因。

那麼讓我們看看演義是怎麼寫的: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的回目是:「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且看原文:(劉備)在城中聲揚曰:「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

」兩縣之民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

」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十餘萬百姓跟隨劉備南逃?

劉備因徐庶出謀劃策獲得博望之戰的勝利,劉表因此戰「舉薦」劉備為荊州刺史,同時將與荊州治所襄陽一河之隔的重鎮樊城防務交給劉備負責。

曹操南征的消息傳來,劉表及時「病」死,幼子劉琮被蔡蒯兩族立為荊州牧,隨後遣使暗降曹操,置劉備的生死於不顧。

劉備得到消息後,倉惶放棄樊城,分水陸兩路南撤,準備遠離襄陽到江陵防禦。

劉備走陸路,路過襄陽時,爆發了大規模的多達十餘萬的襄陽民眾出城追隨劉備南逃的事件。

這個事件成為千古謎團。

為什麼說是謎團?因為普通老百姓跑了已經很奇怪了,更奇怪的還有大批襄陽中下層官員也跟著劉備跑?集體跑路?不應該啊。

我們充分考慮各種因素,認為大規模民眾追隨劉備南逃的理由有五個:

A曹操在徐州的屠城壯舉轟動了荊襄九郡,人人皆知,人人膽寒;

B曹操屠殺名士的壯舉嚇壞了躲到荊州的流亡北士們,他們惡意散布;

C蔡氏、蒯氏在荊州大肆上下其手,徹底失去民心;

D劉備仁慈的做法確實收買了荊州人心;

E 曹操統治的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人民不願意被曹魏統治。

我們來逐點分析:

A、曹操的屠城壯舉有所收斂

俗話說的好,聽人勸,吃飽飯。

曹操的屠城壯舉確實嚇壞了徐州的巨富們,導致巨富糜竺拒絕曹操的太守官職,帶著他的妹妹,趕著馬車,追隨劉備浪跡天涯。

但是大家都知道,曹操屠城徐州是因為父親曹嵩在徐州被殺,要知道在漢代殺父之仇是不共戴天滴(現在也是)!在曹操隨後的北方大戰中,除了坑殺袁紹的八萬降軍的壯舉以外,曹操聽了荀彧的勸,暫時沒有搞過屠城運動。

荊州大地是個富庶的地方,劉表劉琮父子二人沒有幫助過曹操的敵人,更沒有殺害過曹操的家人,而且劉琮還很利索地投降了,像裕仁天皇一樣宣布無條件投降了。

荊州子民變成了曹操的子民,曹操就沒有在荊州搞大規模屠殺的動機,百姓也根本沒有理由大規模出逃。

B、曹操屠殺名士的壯舉

曹操屠殺名士確有此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名士都被殺了,而且殺了什麼人大家心裡都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易中天品三國之借刀殺人》這一集,曹操用人的標準一目了然:一是區分「提意見」和「唱反調」;二是區分「鬧彆扭」和「搞陰謀」;三是區分「一個人」和「一伙人」。

對待起草討曹檄文的陳琳居然也很善待,要知道陳琳把曹操祖孫三代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袁紹傳》引《魏氏春秋》全文收錄了這一名篇,把曹操罵的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既然荊州的蔡氏和蒯氏都決定投降了,幾個客居荊州的流亡北士能鬧出什麼風浪來?像諸葛亮這樣志大才大的絕世人才,也只是對劉表、蔡蒯等人心懷不滿,曹操來了,諸葛一類的人很可能會出仕。

事實上,和諸葛友善的其他流亡北士,曹操用了好幾個。

名士煽動百姓最多也就是十戶八戶,不可能有這麼多百姓集體逃亡的。

C、蔡蒯兩族失去民心

我們知道蔡氏和蒯氏兩族是荊州的大族,他們滿足於控制當地土地和人事的豪族生活,他們和老百姓也沒有深仇大恨,雖然沒有給流亡北士們創造仕途機會,但還是願意和傑出的流亡北士的子女聯姻,希望靠表面上的親民舉動來化解雙方的矛盾。

蔡蒯兩族如果失去了民心,老百姓早就走了,還非要等這個時候跟一個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劉備一塊兒不知道走到哪個天涯海角?顯然,攜民渡江跟蔡蒯兩族失不失去民心沒有半毛錢關係。

D、劉備有多仁慈?

劉備自出道在江湖上混開始,就有仁慈的名聲,並將這一名聲貫穿於一生。

從他敢帶著幾千人馬援助徐州的時候就已經美名遠播了。

但是我們說,要知道中國人是很重視鄉土歸宿的,你劉備再怎麼仁慈,我們老百姓也不可能連家園都不要了,再進一步,連命都不要了,拖家帶口跟著你走?況且,你劉備打仗就是個廢物,隨便哪個諸侯都能打得你到處鼠竄,要說我們跟你走,有安全保障也行啊,你連我們的安全問題都不能解決,我們憑什麼要跟著你走?老百姓也不傻,會跟著一個沒有前途的人去趟渾水?

E、曹操統治下的人民處在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回顧三國前的歷史,東漢桓帝年間,中國的人口曾經達到五千多萬,但到了三國時銳減到七百多萬,甚至還不如四五百年前動不動就「斬首十萬」的戰國時代(那時還有一千多萬)。

殺光這麼多人不可能,但餓死卻不難。

究其根源,無非是天災人禍。

自東漢桓帝靈帝以來,旱災、水災、瘟疫、暴動、少數民族叛亂不斷,民不聊生之餘人口、戶數大量減少。

根據後漢書記載,漢桓帝時期,比較大的災禍有「延熙九年(公元166年)春三月,司隸、豫州飢死者什四五,至有滅戶者」按照這個估計,僅此一年這兩地就餓死了大約三四百萬;漢靈帝時期,「建寧三年(公元170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二月,大疫。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夏,大旱」。

其餘小規模的天災、少數民族叛亂或入侵,不計其數。

加上爆發於公元184年的黃巾大起義和隨後的軍閥混戰後,生產遭到了完全的破壞。

這樣的亂世中,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使民眾豐衣足食,是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

然而,漢末三國中的各個諸侯中,軍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內政上有作為的不多。

政治經濟上的成功與失敗都會自然的反映在軍事上(反過來,絕不容易),大多數的人因此吃盡苦頭,最終受困於「米」而連證明自己是否是「巧婦」的機會都沒有。

恢復生產的方法,無非是開源節流,這兩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實行,實際上是以國家投資的方式保證再生產(社會主義?),工作效率當然高於普通的自耕農。

因此這個政策收到立竿見影之效,短時間內就將地方變成「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的欣欣向榮,稱其為一大創舉並不過分。

曹操在攻破鄴城後,鑒於東漢後期沉重的人頭稅,改為戶調製,對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農和地主)收田租每畝為四升,每戶出絹二匹、綿二斤,「他不得擅興發。

」大力制止對農民的亂攤派行徑。

這一政策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得到了一致的擁護。

後來曹真張合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屢次在祁山等地把戰術上沒有什麼錯誤的諸葛亮拖垮,就是因為他們「內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質保證。

不管怎樣,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保護老百姓不受軍閥、強盜隨意侵奪,能讓老百姓活下來,在亂世就是對老百姓最有用的幫助。

——從這點上看,曹操的「民屯」對自己有利,對老百姓也有利,所以這也不是老百姓「攜民渡江」的原因。

那麼問題出來了,攜民渡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讓我們回到原文:玄德問計於孔明,孔明曰:「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

」玄德曰:「奈百姓相隨許久,安忍棄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先使雲長往江岸整頓船隻,令孫乾、簡雍在城中聲揚曰:「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

」兩縣之民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

」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玄德於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

聞者莫不痛哭。

船到南岸,回顧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

玄德急令雲長催船渡之,方才上馬。

......路過襄陽時「城外百姓,皆望敵樓而哭。

」......(劉備)「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

今人歸我,奈何棄之?」時,百姓聞玄德此言,莫不傷感。

......「玄德擁著百姓,緩緩而行」,「令張飛斷後,趙雲保護老小,其餘俱管顧百姓而行」,「每日只走十餘里便歇」,「時秋末冬初,涼風透骨,黃昏將近,哭聲遍野」。

不知道大家看出來了沒有,一個恐怖的事實:攜民渡江是假,挾民渡江才是真!

試問:一邊讓自己的心腹去整頓人馬,整頓武備,一邊在城中揚言,願意跟隨的跟隨,不願意跟隨的留下!說的多好聽,但是我——不——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碰到過車匪路霸?我是經歷過,大致過程是這樣的:上來三五個五大三粗的人,手裡拿著明晃晃的刀子,然後有一個點頭哈腰的小子張著口袋,挨個兒說:「實在對不住啊,生活所迫,給倆錢花花吧。

」沒有一個人天真的以為給十塊八塊就算了,都不得不「傾囊相助」!那些「有難不幫」的,少則拳腳伺候,多則多幾個透明窟窿。

此時此景,與彼時彼景何其相似!正如易中天說劉備的「以人為本」不是以人為根本,而是以人為資本。

金銀財寶是資本,牲口騾馬也是資本,而人是最大的資本。

劉備當時心裡肯定說:走不走由你,但是不走的我也不會留下來成為曹操的資本!老百姓最大的願望就是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而且生活了祖祖輩輩的地方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離開?就像現在就算在外面多風光的人,也講究一個「葉落歸根」!但是老百姓也不傻,明晃晃的刀子就在那兒晃悠,誰敢說個不字?走吧,走一步算一步,總比現在就死在刀下的好。

君不見荊襄百姓號泣而行,兩岸哭聲不絕?君不見玄德「擁」著百姓,緩緩而行?君不見「令張飛斷後,趙雲保護老小,其餘俱管顧百姓而行」?老百姓當時肯定是這樣想的:玄德啊玄德,別假裝仁義了好不好?你就當我們是個屁,把我們這些螻蟻小民放了,如何?到了最後若不是曹操的騎兵追上,劉備還捨不得這些老百姓呢!等到曹兵追到,老婆孩子不要了,百姓更不要了,命才是關緊的!風扯呼緊,快跑!

攜民渡江太虛假,挾民渡江始為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真的仁義嗎?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好像是「仁義」的代表,他是大漢皇叔,有仁義之君的美名。劉備宣稱為了大漢天下而奮鬥,一生之中以仁義立身,三讓徐州,攜數萬百姓渡江,帶兵入川,為關羽報仇,以及白帝城託孤,一些列...

劉備為何「三顧茅廬」?

劉備何以三顧茅廬?難道僅因諸葛亮有「逸群之才」嗎?不,「三顧茅廬」的發生,有其具體的歷史背景,只要分析一下當時荊襄地區的各方政治力量,就可看出,先主「三枉駕以見孔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諸葛亮...

劉備攜民渡江,帳本算得好!

劉備攜民渡江,是愛民,還是以民為盾掩護逃跑?原因是他算了一本帳。 諸葛亮火燒新野、水淹曹仁後,帶領新野軍民轉到樊城。曹操八路大軍攻樊城,假買民心誘降劉備,諸葛亮知樊城守不住,準備退守襄陽。劉備發...

劉備「攜民渡江」是陰謀嗎?真相可能毀人三觀

劉備可以說是三國演義裡面最富有爭議的人物了,有人說他是真君子,一生仁德,善待他人,又有人認為他是一個虛偽的小人,假仁假義,江山都是騙和哭來的。如果我們持的是後面的角度,那麼回過頭來再去想想劉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