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劉備做過,趙光義也做過,評價卻截然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後,率大軍南下,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荊州刺史劉表之子劉琮畏懼曹操實力,率眾投降了曹操。

此時的劉備駐守新野小縣,眼看荊州被曹操占據,自身勢單力薄,諸葛亮便勸說劉備退往江夏,劉備回答,若退,需帶百姓前往。

諸葛亮聽了之後,無奈的搖了搖頭,只能應允。

隨後,新野的百姓們,扶老攜幼,離開了祖輩生活的家園,追隨劉皇叔一路敗退,前有大江,後有追兵,百姓死傷無數,最終只有一部分活著到了江夏。


以上就是三國演義中用大量筆墨描寫的劉備新野逃亡戰,這段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成了劉備仁義作風的典範,但也有人說,劉備此舉是居心不良,用百姓為自己做掩護。

究竟是什麼緣故,恐怕只有劉備自己知道了,我也難以評判,我這裡只說另外一個故事,和劉備的做法極為相似。

雍熙三年,宋太宗趙光義派遣二十萬大軍征遼,試圖一舉收復被遼國占據的幽雲十六州。

大軍共分三路,初始階段非常順利,楊業和潘美率領的西路軍已經拿下了雲、應、寰、朔四個州,眼看著勝利在望,但就在此時,本來擔當牽制遼軍任務的東路軍主帥曹彬,貪功冒進,被遼軍擊潰,致使另外兩路大軍陷入了被動,不得不撤回,否則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各路兵馬緩緩撤退,東路中路已經安全撤回,只有西路軍由於已經收復了四個州,進度稍緩,但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可就在這時,趙光義給西路軍下達了一條軍令,西路軍撤退需把已收復的四州百姓一併帶會。

這一下,可要了西路軍的老命了,本來已經深入遼軍腹地,很難撤退,現在還要攜帶百姓,潘美楊業都很無奈,但是軍令如山,不得不從,只好一面派軍保護百姓,一面抵抗遼國追兵。

最終大軍和百姓全部順利退回,但是殿後的楊業將軍,由於勢單力薄,無人接應,最終兵敗受傷,被遼軍所擒。

楊業將軍視死如歸,不食敵粟,絕食三天而死。

趙光義命人遷回百姓的原因,這個在歷史上是沒有爭議的,一共有兩條,一是北伐失敗,二十萬大軍無功而返,他這個力主北伐的皇帝臉上無光,遷回四州百姓,讓趙光義多少有了些顏面。

二是,古代社會以農為主,百姓就是立國之本。


趙光義此舉和劉備的做法非常相似,但劉皇叔的仁義之名已經傳遍了天下,趙光義卻落下了一個不懂軍事,瞎指揮的罵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血戰陳家谷-是誰竟能俘獲無敵楊業

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天波府一門忠烈,抗擊契丹入侵,保家衛國,父子兄弟血灑疆場,老令公楊繼業兵敗兩狼山,蘇武廟前碰李陵碑而死,七郎八虎子孫世代為國盡忠。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確實存在著楊家將,特別是...

也說攜民渡江,劉備赤壁之戰的首功之人

本文基於小說三國演義而非歷史。三國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無數的英雄、梟雄、奸雄、武者、智者在這個大舞台上為了各自的目的而演出著不同的曲目,而無論怎麼評價,作為蜀漢開創者的劉備,三足鼎立中的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