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是在為自己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龍應台

龍應台的這段話想必大家都已經讀過,作為家長都明白,要想讓孩子努力讀書,真的是一件很讓父母頭疼的事,孩子,你在為誰讀書?為父母?為老師?還是為你自己?……其實,一個人做事的動力有兩種,一是內在動力,二是外在動力。

內在動力,源於一個人內心對事物的興趣,做事之後帶來的喜悅感、成就感,而這種感覺又會增加他對做事本身的興趣,促使他產生願意做事的自覺衝動。

外在動力,則是由一個人的外部因素刺激所導致的,這種刺激雖然也會讓他產生喜悅感、成就感,但這種感覺卻是有條件的,一旦這種外部因素髮生變化,不再對他有吸引力,那麼他就不再願意繼續做事,甚至會對事情產生厭惡感。

事實上,讀書學習亦是如此。

如果掌握方法,幫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孩子自然而然就開始認真學習了。

書集君今日推薦《孩子,你是在為自己讀書》,一本讓孩子明白讀書的意義、愛上學習的書。

這本書裡面有理論,也有舉例,書里還介紹了很多學習方法: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如何預習複習,如何攻剋薄弱科目等。

此外,還介紹了很多為人處世的方式:如何對待朋友圈,如何處理青春期困惑等,面面俱到,家長和孩子都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

最後這段話送給所有的孩子:

孩子,你要明白,你在學習上付出的所有努力,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你自己。

你今日的刻苦努力,成就你明日的輝煌,讓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充實、更精彩。

讀書能夠讓人變得聰慧、謙虛、有學識,最終讓你成為一個優雅且出色的人。

沒有日積月累的讀書學習,就不可能有明日的輝煌。

當你用自己的努力創造了一個美好的未來,當你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當你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你就能明白讀書的真正目的,也會感謝自己曾經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掌握讀書方法,磨刀不誤砍柴工

文:周舒予

很多時候,事情的成功與否不是看我們有多大的興趣和熱情,而是看我們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技巧。

如果方法得當,往往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方法錯了,那麼花費再多的工夫和精力,最後都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如果是在刀很鈍的情況下砍柴,可能就會影響砍柴的速度和效率,如果不急於去砍柴,而是在砍柴前先花費一些時間磨磨刀,把刀磨快了,那麼砍柴的速度和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砍同樣的柴反而用時比鈍刀少。

對於讀書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

如果我們沒有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縱使有滿腔的讀書興致、周密的讀書計劃,縱使付出再多的努力,恐怕也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而科學的讀書方法就好比一把鋒利的斧頭,可以幫助我們戰勝讀書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幫助我們又快又好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由此可見,讀書是否有成效,不僅取決於讀什麼,更決定於怎樣讀。

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讀書方法,我們可以借鑑一下:

第一,魯迅的讀書「六法」。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博覽群眾,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讀書「六法」。

一是多翻,不管手頭上有什麼書,都要拿過來翻一下,或者是讀幾頁內容,這樣既可以防止受到不良書籍的污染,還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二是設問,每每讀一本書的時候,都先大概了解一下書的內容,然後合上書,給自己提一些問題,自問自答,最後還要帶著這些問題去細讀全文;

三是跳讀,在讀書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難點,應該是認真鑽研直至弄懂,但是對於一時無法弄懂的難題,不妨暫時先跳過去,繼續往下讀,在讀後面的內容時,沒準就會搞明白前面遇到的難題了;

四是背書,魯迅的背書方法有些與眾不同,他製作了一張小巧精美的書籤,上面寫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字,他把書籤夾在書中,每讀一遍就蓋住書籤上的一個字,讀了幾遍之後,他就會默誦,以加強記憶。

等到書籤上的10個字都蓋住了之後,也就把全書都背下來了。

五是剪報,魯迅十分重視運用剪報這種方法積累資料,他的剪報冊非常整齊,而且有嚴格的分類,每一頁上都有批註。

六是重讀,凡是讀過的書籍,隔些日子,魯迅就會重新讀一讀書中標記出來的重點,這樣花費的時間不多,反而會有新的收穫。

第二,毛澤東的「三復四溫」式讀書法。

毛澤東提倡讀書要「三復四溫」,他對於自己喜歡讀的書,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讀,一些重要的馬列著作、黨史類及文學類的著作,他更是反覆研讀,如《共產黨宣言》他就讀了一百多遍,《聯共(布)歷史簡明教程》他讀了10遍以上,《紅樓夢》他至少讀過10種不同的版本,《史記》、《資治通鑑》他通讀過數遍。

每讀一遍書,毛澤東都習慣性地在封面上畫上一個圈做記號,從故居保留下來的一些書籍中,均留下了他讀過三遍、四遍、五遍的圈記,有的書的頁面上還留有紅、藍、黑各色筆記的圈畫批註,這便是他在不同時期反覆讀書留下的筆跡。

第三,華羅庚的「厚薄」讀書法。

華羅庚是靠自學成才的數學家,他的讀書方法自然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兩個階段。

讀書的第一階段是「由薄到厚」,讀書要扎紮實實,每個知識點、概念、定理都要徹底搞明白,對於各章節內容都要做深入的探討,在每一頁上都添加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就變得厚了,而且是越讀越厚。

讀書的第二階段是「由厚到薄」,有了第一階段的基礎,我們對書的內容就有了透徹的了解,然後要分析歸納,抓住全書的要點,把握整本書的精神實質,做到融會貫通。

經過這樣認真分析歸納,就會感覺真正需要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時,讀書就由厚變薄了,而且,越是懂得透徹,就越有薄的感覺。

第四,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

楊振寧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他提倡「滲透」讀書法。

他認為,知識都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所以讀書的方法也應該與之相適應。

當我們正在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的時候,如果能有意識地觸及到臨近的知識領域,很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我們時間和精力允許的話,不妨經常拿出來讀一讀,即使暫時看不懂也沒有關係,那些有價值的東西也許正產生於半通之中。

楊振寧認為,採用「滲透」讀書法,不僅會開闊視野,活躍思路,還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第五,余秋雨的「畏友」讀書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倡「畏友」讀書法,所謂「畏友」,顧名思義,就是讓自己感到敬畏的朋友,而這裡的「朋友」特指書籍。

他認為,在讀書的時候,應該選擇一些稍稍高於自己閱讀能力的書籍,這樣一來,讀書學習就變成了一種既親切又需要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

在我們的書架上,可能有適合不同閱讀水平的書,而那些適於選作精讀對象的書,不應該是我們可以俯視或平視的,而應該是那些需要我們仰視的。

簡單來說,我們應該儘量減少閱讀一些與自己現有水平基本相當的書,而是樂於接受更多好書對自己的塑造與提升。

讀書方法雖然很多,但是我們切勿盲從,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讓自己從中受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人是如何讀書的

世界上許多名人之所以成功,與他們善於讀書有關。讀書有成效,不僅取決於讀什麼,而且決定於怎樣讀。以下選擇現代名人讀書方法6例,介紹如下:魯迅的「跳讀」法:魯迅先生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

名人讀書十三法(品質人生)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經濟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補品。史學家說∶書是進步的階梯。奮鬥者說∶書是人生的嚮導。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迷惘者說∶...

生活里如果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讀書能讓人進入另外一個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靈感會進發,智慧會開花結果,人生會更加美麗。無論在地鐵上,還是公交上,...

細談名人讀書方法(二)

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 此相適應。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

細談名人讀書方法(一)

毛澤東的讀書方法: 在第一師範讀書時,毛澤東刻苦鑽研,虛心求教。他常說:讀書的方法要「四多」——多讀、多寫、多想、多問。他自己就是這「四多」方法的實踐者,所謂「多讀」就是不但要博覽群書,而且對重...

中國文學名家教你如何「淘」好書

人生是一段多姿多彩的旅程,不斷前進,尋找不同的世界,閱讀就是那個不同世界的入口。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下面小編為你總結了中國文學名家們的「淘」書方針,希望對你如何選購合適的書籍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