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得力助手——我國歷代名人讀書筆記方法匯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古今學者按照各自的特點、愛好和需要,皆有各具特色的作讀書筆記的方法。

歸納起來,大致有下面15種.

1、批語式筆記

就是在原文頂端的空白處,加上眉批(也叫書頭筆記),或在原文後面加尾批,在行與行之間加旁批,在佳妙處加旁點,在最精闢處加旁圈。

總之,讀書一有心得,就可以隨時隨手在書上加上批語。

這種方法被人們廣泛採用。

它的好處是靈活,簡便,有助於培養言簡意賅的好文風。

清代金聖嘆批點《水滸》,毛宗綱評點(三國演義》,張竹坡評點《金瓶梅》,黃小田評點《儒林外史》等也都屬於這一類讀書筆記。

批語雖然簡短,但作得好,也很有價值。

例如大文豪托爾斯泰在讀赫爾岑《來自對岸》時的批語,本身就可以說是一篇專題學術論文。

在讀書過程中,認真寫批註,不僅可以促使自己在讀書時開動腦筋,認真鑽研,把握書的主要內容,而且可以督促自己動手筆錄,記下某些感受、某個思想火花。

等到自己將來重溫此書的時候,還可以進行某些比較,看看自己當初的認識是否正確,以及現在的認識是否更全面、深入。

批語筆記是一種十分好用的讀書作筆記方法。

2、符號式筆記

就是在書中重要句段下面或原文的旁邊,加上各種符號,如直線、雙線、圓圈、黑點、交叉、箭頭、曲線、紅線、藍線、方框、著重號、疑問號、驚嘆號等等,便於找出重點,加深印象或提出質疑。

這些符號,各代表什麼意思,由自己掌握。

對那些比較長的段落,還可以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層次,使其眉目清楚,條理系統,便於複習和記憶。

如列寧,他的符號筆記有自己獨創的用法:在邊上畫直線 示這段話值得注意;畫兩條或三條直線,表示更加值得注意; 寫上「NB"(好好注意的意思)兩個字母則表示非常重要等等。

當然,上述兩種方法的使用,只能限於自己的書籍。

如果是圖書館的書刊,或是借他人的圖書,就不能隨意批點。

下面的例子很能說明符號筆記的意義。

當代美國著名學者、教育哲學家阿德勒,一生主要從事講學、著述和編輯活動。

他讀書時,特別喜歡隨著閱讀和思考,在書中寫寫畫畫,作各種各樣的記號,並寫下自己的隨感。

這一過 ,他稱之為占有書籍的過程。

他認為,擁有一本書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所有權,就是花錢把它買來,像花錢買來衣服和家具一樣,但這不過是占有一本書的前奏曲。

要完全占有一本書, 必須把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它上面寫寫畫 。

書籍擁有者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人擁有一切權威著作和暢銷書,卻不去讀,也不去碰;第二種人有大量的書,只有少數幾 本讀過,大多數只是粗粗翻閱一下,而全部書籍都像剛剛買來那樣新整;第三種人擁有的書不論多少,但都由於經常不斷地使用而弄得捲起書邊,書頁破爛,裝訂鬆動,從正面到背面都畫滿了記號,寫滿了字句。

只有第三種人才稱得上是書籍的主人。

3、摘錄式筆記

就是摘錄原文的重要處、精彩處、論點、結論、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實、資料等,目的在於累積資料,以便日後索檢。

摘錄的內容取捨要精嚴一些,做到少而好。

必要時,在摘錄之後,可以結合所摘錄的內容,寫一點自己的認識、體會。

摘錄時注意不要斷章取義,不要改動原文的字句和標點,還要註明出處,包括書名、作者、頁數和日期(如果是摘錄報刊內容,則要註明篇名、作者、第幾頁或第幾版、報刊名、期數或時間),以便日後引用時核對。

吳晗說:「摘抄絕不是一項簡單的機械的抄寫工作,而是極其重要的學習方法。

每抄寫一遍,就更加鞏固你的記憶,加深你的理解,激發你的創造。

據《辛亥以來藏書記事詩)記載,清代經學家、文學家陳灃(1810-1882),「閱書至博,每書皆有校記」,「凡閱一書,取其精要語,命鈔胥寫於別紙,通行之書則直剪出之。

始分某經,繼發某章、某句、某字,連綴為一,然後別其得失,下以己見。

如司法官之搜集證據,乃據以定案也。

」並詠其事,有「群書手校墨淋滴,百冊殘餘署《學思》」之句。

國學大師錢穆曾譽陳灃為近「百年來提倡新的讀書運動之第一人」。

4、金抄式筆記

就是將原文一字不動地抄下來,也叫抄書。

抄書是治學的一種「硬功」,是一項雖笨卻十分有益的工作。

它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所抄的書必須是具有較高科學、資料價值的圖書;二是抄書的人必須有堅毅的精神。

宋代大學者、《容齊隨筆》作者洪邁,就曾手書長達294卷的《資治通鑑》三通。

《魯迅日記》中也有魯迅挑燈夜讀、辛苦抄書的記載,有時身體不佳,也不肯休息仍然堅持抄書。

為了著述《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從占有原始材料手,先後搜集和閱讀了1000多冊古籍,親手抄錄了大量史料,辛苦用功達20年之久。

他一生中輯佚、校勘的古書,竟達12部之多。

魯迅這種辛苦抄書、精心治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5、提綱式筆記

就是提要筆記,即把原文的基本內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也可以摘引一些原文,並加上自己一點說明。

韓愈在《進學篇》中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秉纂言者必鉤其玄。

」指的就是提綱筆記。

這種讀書筆記首先要求把原文讀通、讀懂,抓住重點,然後再把基本內容概括出來。

文字力求簡明扼要,但是不可把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寫進去。

這種筆記比較適用於內容較為艱深的書或文章,也可以練習編寫文章的段落提綱,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時間一久便熟能生巧了。

寫得好的提綱式筆記,應該是全書的縮影。

下面請看一例:

窮學生拉斯考尼考夫為了挽救將要餓死的母親和姊姊,殺了鄰居的一個盤剝窮人的老婆子,並且正想拿她的錢來救自己的窮,那當兒,他忽然心上一震,就倉倉皇皇跑走了。

他在殺那老婆子以前,他確信殺她是正當的。

然而見了血,他的思想就轉了路,他明白這不過是為了一二人(他的母姊)而殺死另一個「人」罷了。

於是他的「他可以殺人」這一信念動搖了,他覺得是犯了罪了。

而罪必得罰。

他知道他不是超人,還是一個平常的人。

他精神上痛苦了許多時候,也做了無數惡夢,他矛盾了許多回數,結果從他這罪惡中卻產生出一個「超人」的他來了。

他去自首,他被充軍到西伯利亞。

在西伯利亞的苦工中他得了報償——一就是他的靈魂的凈化或「復活」。

犯罪而受罰是拉斯考尼考夫所付的靈魂凈化的代價。

這段文字是作家茅盾讀了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代表作《罪與罰》之後所寫的提綱式筆記(概要)。

長篇小說《罪與罰》全書共48萬餘字,而茅盾僅用300字就把該書的故事情節概述清楚了。

6、心得式筆記

就是讀後感,是讀者讀了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以後,把自己的見解、心得和體會寫下來。

它是讀者鞏固和發展閱讀成果的一種比較正規的筆記形式,其寫作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可以針對某問題或一個觀點寫,也可以針對一篇或整本書來寫。

寫的時候,要注意聯繫實際,既可以針對當前的社會實際,也可以對照自己的思想、學習、工作的實際;但是必須突出重點,不要脫離文章的主旨,也不要主次不分,面面俱到。

如沈括的《夢溪筆談》、茅盾的《讀書札記》、《陳寅恪讀書札記》、《梁實秋讀書札記》等,都屬於這一類心得式的讀書筆記。

7、專題式筆記

就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而作的讀書筆記。

這種專題筆記,一定要圍繞某一個專題或主題,在讀書時偶有所得就記下來,或原文,或片段,或體會,或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如作家柳青,在深入生活時,並沒有每天作筆記,而在匯報會上聽人們講到具體事實的時候才記筆記。

專題筆記用處很大,許多作品就是從這些筆記里提煉出來的,不少科學工作者的學術論文,也是從專題筆記整理而成的。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很善於作專題式筆記。

他總是帶著教育領域中的一些問題而讀書,孜孜不倦地從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以及各種教育方法專著中,摘錄「最出色的內容」,然後分門別類編輯成專題研究筆記,撰寫論文和著作,寫出了著名的《把心靈獻給兒童》、《學生的精神世界》等書。

他的著術被譽為「學校的百科全書」。

他說:「面對浩瀚的書刊海洋,要非常嚴格慎重地選擇閱讀的書籍和雜誌。

要善於限制閱讀範圍,從中排除那些可能會破壞學習的書刊。

」圍繞問題讀書,正是選擇書籍、專題閱讀、深化效果的好方法。

8、分類式筆記

就是把不同書箱和若干資料中的相同內容,按類別整理、綜合到同一個題目或專題之下。

我們在閱讀時,有時會遇到論述內容相同的不同版本的書籍,雖然各書的水準高低不同、主次不同,甚至觀點不同,但卻是同一內容。

這樣,我們在讀這些書時,就可以作分類筆記,把這些資料歸納在一起。

作這種筆記, 要儘量做到簡練、準確,把所需要的材料儘可能都寫進去。

分類式筆記和專題式筆記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對學習和科研幫助很大。

社會學家費孝通就很推崇分類筆記,主張讀書要定期「盤貨」,把摘記下來的材料進行分類、比較、歸納和提煉。

他認為讀書過程中的每一次「盤點」,都會加強學習的針對性,使學習更有效益。

如果沒有分類,資料就是一團亂麻;沒有比較,就選不出「最佳」;沒有歸納,就不能認識規律;沒有「提煉」,就達不到升華。

黑格爾也養成了作分類筆記的良好的習慣,他把讀過的東西詳細地摘錄在一張活頁紙上,然後按照語言學、美學、數學、心理學、史學,神學和哲學等項目加以分類。

每一類都嚴格地按照字母次序排列。

所有摘錄都放在貼有標籤的文件夾里。

這些文件夾伴隨了這位哲學家一輩子。

不少人讀書時,書本東丟一本,西塞一摞,沒有次序。

有的人抄寫筆記和卡片,亂放亂堆,毫無系統。

一旦要查閱某一本書或某種資料,翻了半天也找不到,而黑格爾寫在活紙上,又系統地進行整理,使之便於查閱。

這種好習慣,對讀書大有裨益,值得廣大讀者效仿和借鑑。

9、綜合式筆記

就是對所讀同一主題的幾本書或文章進行綜合敘述。

這樣既可以進一步弄清每一本書或每一篇文章的基本觀點,也可以幫助自己進一步思考問題,判斷是非。

寫綜合敘述的讀書筆記,要抓住重點,把見解相同的或大同小異的觀點放在一起敘述,做一番擇優、補充的加工;對不同的見解,對比寫出來,最好能寫出自己的看法。

綜合式筆記就好像蜜蜂在花海中采蜜,因此被人們譽為「採花釀蜜法」。

這種筆記往往很精彩。

例如,朱熹在《朱子語錄》中表達對陶淵明詩的看法:陶淵明詩,人家說是平淡,我看他是豪放,但豪放得本不自覺耳。

其露出本色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說得出這樣言語來。

朱熹在讀了陶淵明的詩之後,之所以得出與一般人不同的看法,是因為他同時也讀了許多其他流派、詩人的作品,透過比較研究才得出陶淵明「骨子裡是豪放」的觀點。

10、札記式筆記

就是隨時記下某條資料或心得,也叫隨筆。

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說:「札記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記,則無窮妙緒,皆如雨珠落大海矣!」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強調說,要置一本札記冊子。

我們讀書讀到精闢的地方或疑難的地方,就隨手分類摘抄下來,或加上自己的點滴見解。

這樣做,可以加深印象,方便日後查考。

清代學者顧炎武治學以勤奮著稱,「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書」。

他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寫成札記。

就這樣整整累積了30多年,然後加以整理,這就是著名的《日知錄》。

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周一良先生也喜歡寫札記。

他在讀《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以及《南史》和《北史)的過程中, 續寫了340餘條札記,結集出版了《魏晉南北朝史札記》一書。

由於該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出版後受到了廣泛好評。

11、日記式筆記

就是將心得當日記來寫,是心得筆記的一種,形式很活潑,易於把一點一滴的讀書體會記下來。

清末學者本慈銘寫《越縵堂日記》就很有名。

他把關於經學、史學、文學、音韻、金石、詩文、風俗、評論古人等讀書心得,全記下來,堅持30多年,共 51冊,幾百萬字,很有價值。

我們也要養成記日記的習慣,每天結合讀書,做到記真生活,見真思想,有真感受。

記日記的好處很多,不僅可以備忘,可以累積知識和練習思考,而且還可以練習作文,提高寫作能力。

如果我們能堅持不解地記下去, 一年又一年,一冊又一冊,就是一筆可貴的財富。

12、紙條式筆記

就是把摘錄的資料寫在紙條或卡片上作為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它為歷代讀書人所採用。

由於古代沒有卡片,所以就寫在紙條上。

據清代張爾岐《蒿庵閒話》記載:葉奕繩嘗言:「某性甚鈍。

每讀一書,遇所喜即摘錄之,錄訖朗誦10遍,粘之壁間,每日必10餘段,少亦六七段。

掩卷閒步,即就壁間觀所粘錄,日三五次以為常,務期精熟,一字不遺。

壁既滿,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

俟再讀有所錄,補粘其處。

隨收隨補,歲無曠日。

一年之內,約得3000段。

數年之後,腹笥漸滿。

古人為增強記憶、加深理解,往往喜歡採用紙條筆記的形式。

如清代學者張稷若在讀書時,遇到好段落,先用紙記下來朗誦10餘遍,再貼存牆上。

每天摘錄,每天粘貼,以便隨時都能觀賞,等牆上紙條貼滿,並一一記熟後再取下來,隨收隨補,做到歲無曠日。

堅持數年之後,其腹中文章果然富足起來了。

再如,近代高僧、佛學大師圓項在研究《愣嚴經》的過程中,一遇到疑義深奧難解之處,遂一一書條,貼於壁上,逐條靜坐研究,明白一條,即扯一條,如是者8年之久,一牆疑義,扯盡無餘。

13.剪報式筆記

就是把資料從書籍或報刊雜誌上剪下來貼在本子或活頁紙上,這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

剪哪些內容,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定。

剪報要勤快,要堅持,還要細心,剪下的文章或資料,要註明出處,以便日後查詢。

同時,對剪報要進行分類,如果是貼在單紙張上,則可按類存放在紙夾或紙袋中。

如果用本子貼,則先把本子按類分開、標明,把剪報分類貼在不同的本子上。

剪報資料累積多了,就能嘗到甜頭。

例如,周樹人就曾根據自己剪報的有關蕭伯納的資料,編輯了《蕭伯納在中國》一書,而且書的封面也是他用各種剪報圖案拼成的。

14.索引式筆記

就是根據搜集到的資料,把它們編成索引,並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歷史學家陳垣說:「教學和研究要從目錄學人手。

」「目錄學就好像一個帳本,打開帳本,前人留給我們的歷史著作概況,可以瞭然。

」就是說要閱讀和研究卷帙浩繁的著作,首先要學會查看目錄和索引。

索引筆記就是為了方便閱讀、查找資料而作的一種讀書筆記。

讀者平時在閱讀過程中,應及時把遇到的有用的資料按照內容本身的性質編出索引,以備查用之便。

索引筆記有書目索引、篇名索引和主題(內容)索引三種。

它們像圖書館的目錄、索引樣,記錄著你要讀的書籍是由哪家出版社出版、什麼時候出版的(書目索引),記錄著你要閱覽的文章是在哪本書的哪一頁上,或在哪種報刊雜誌上(篇名索引),也記錄著你要查找的資料在什麼書刊上可以找到(主題/內容素引)。

這樣,我們在學習和研究時,就隨時可以找到所需的圖書、報刊和資料,節省翻檢時間,十分方便。

15、圖表式筆記

就是把摘錄下來的一些對比數字、調查統計結果等材料,列在一張圖表里。

這種讀書筆記一般適用於專業研究,如經濟學研究、歷史學研究、心理學研究、人才學研究、今昔對比調查等。

把有關的數字和資料,列成圖表,就非常醒目和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在作這種筆記時,一定要掌握可靠的數據、數字,不能道聽途說想當然,否則就會差錯百出,貽誤大事。

同時,對所摘錄的資料,要反覆核對,不能疏忽、大意。

字跡要清楚,字體要端正,不可「龍飛風舞」,以致事後連自己也認不出甚至認錯。

總之,作圖表筆記也好,作其他讀書筆記也好,不能馬馬虎虎,信筆亂塗,一定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了那麼多書感覺都白讀Why?這9種技巧你要懂

來源於:酷學直播微信公眾號(ID:酷學直播)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當你讀完一本好書時,可轉眼就給忘記了?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想要真真切切讀透一本書,就一定要做好讀書筆記。接下來,就由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