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名人讀書方法(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
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 此相適應。
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
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係,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生於半通之中。
採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毛姆的「樂趣」讀書法 :
英國作家毛姆提出「為樂趣而讀書」的主張,他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
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余秋雨的「畏友」讀書法 :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
儘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
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 的書。
」
顧炎武自督讀書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
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
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
」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
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
①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
②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
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
③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
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
④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
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秦牧主張「牛嚼」和「鯨吞」
當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書報雜誌,廣搏地積累知識。
結果,他寫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識的珠寶串成,閃耀著獨特的光彩。
秦牧在談到讀書時,主張採取牛和鯨的吃法,即「牛嚼」與「鯨吞」。
什麼叫「牛嚼」呢?他說:「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
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覆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
有的書,剛開始先大體吞下去,然後分段細細研讀體味。
這樣,再難消化的東西也容易消化了。
」這就是「牛嚼」式的精讀。
那什麼叫「鯨吞」呢?他說,鯨類中的龐然大物——鬚鯨,遊動時儼然能一座漂浮的小島。
但它卻是以海里的小魚小蝦為主食的。
這些小玩藝兒怎麼填滿它的巨胃呢?原來,鬚鯨游起來一直張著大口,小魚小蝦隨著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從齒縫中嘩嘩漏掉,而大量的小魚小蝦被篩留下來。
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噸整噸的小魚小蝦就進入鯨的胃袋了。
人們泛讀也應該學習鯨的吃法,一個想要學點知識的人,如果只有精讀,沒有泛讀;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它幾萬字的話,知識是很難豐富起來的。
單靠精緻的點心和維生素丸來養生,是肯定健壯不起來的。
「牛嚼」與「鯨吞」,二者不可偏廢。
既要「鯨吞」,要大量地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又要對其中少量經典著作反覆鑽研,細細品味。
如此這般,精讀和泛讀就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李白讀書 :
讀書是件苦事,也是件樂事。
李白在《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詩中寫 讀書的方法很重要,必須講究,但這點因人而異,又不拘於一途。
「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
」(《送孟贊府兄還都序》)這是李白對諸葛氏的贊語。
「觀其大意」,並非草草,而是分清輕重、主次,求其精義,得其神蘊,不在細枝末節上糾纏,然後融會貫通,結合實情,再加創造。
李白說自己:「嘗覽千載百家之書」,想亦是效仿諸葛氏之法。
也有飽學之士,兀兀窮年,苦吟不綴,咬文嚼字,背誦如流,但毫無創造,頂多是個書篇而已。
何足道哉?
提起李白,人們便想到天才。
誠然,他生性聰敏,異於常人。
但「天才」是不可以模仿,而他的勤奮刻苦,講究方法,講究實效的學習精神,則是可以學習的。
華羅庚讀書 :
「厚薄」法: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
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
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 愈讀愈厚。
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
推想法:一本書拿到手後,華羅庚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開始閉目推想:這個題目如果自己來做,該怎麼做。
待一切全部想好後,再開始閱讀。
凡是已經知曉的內容,很快瀏覽而過,專門去讀書中那些新的獨到的觀點,這樣,華羅庚博採眾長,得益很多。
蘇軾的讀書方法 :
蘇軾在信中說:「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
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說,年輕人讀書,每一本好書都讀它幾遍。
好書內容豐富就像知識的海洋,讀書時人的意識指向一個方面,就像打開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個方面的知識進入視野,讀一遍書只是獲取了意識指向的那個方面的信息而已。
所以希望讀者每讀一遍都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
這種定向專一、反覆整取的閱讀模式,我姑且命名定位為「模式閱讀」。
因為它是一個模式:帶著A目標讀第一遍,帶著B目標讀第二遍,帶著C目標讀第三遍,帶著D目標讀第四遍……蘇軾就是這樣來讀《漢書》的:第一遍學習「治世之道」,第二遍學習「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
數遍之後,他對《漢書》多方面的內容便熟識了。
運用此法去讀一篇文章,比讀一本書就容易多了。
信末說:「甚非速化之術,可笑可笑。
」意思是,遠不是速成的方法,是十分可笑的。
有人恐怕會把蘇軾的謙虛當作淺陋,自以為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何必一意求之、勿生余念呢?殊不知貪多求快乃生性浮躁,涉獵雖廣卻是過眼煙雲。
錢鍾書 :
錢鍾書的治學之道,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博聞強志,深思慎取。
錢鍾書從啟學之時,就博覽群書。
讀中學時,就讀了《天演論》等英文原版著作,還啃下了《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至於他喜愛的小說雜誌更是愛不釋手,披閱不倦。
他閱讀書籍所寫的札記,可以用汗牛充棟來 形容,毫不誇張,他寫學術巨著《管錐編》時,所用的資料足有幾麻袋。
錢鍾書主張先博後約,由博返約。
即先廣泛涉獵,博覽群書,然後再在此基礎提煉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使他成為一代學術泰斗,也為後學者指出了正確的成功之路。
毛主席的讀書方法,你可能不知道!
主席在延安時曾說:「學習可以想法子解決。一個法子叫做『擠』,好比木匠師傅把釘子釘到木頭上,最後木頭讓了步。另一個辦法叫做『鑽』,如木匠鑽木頭一樣 地鑽進去。看不懂的東西我們不要怕,就用『鑽』來對...
世界讀書日,來談談讀書的十一種方法
本文內容由【訊飛快讀】小程序用戶創作、分享,點擊音頻收聽全文: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書籍作為精神的食糧,陪伴我們的一生。但是,您有仔細了解過讀書的方法嗎?下面,有十一種讀書方...
文學大師如何讀別人的書
成為文學大師還會看別人的書嗎?答案是肯定會看。那麼,他們怎樣看人家的書?下面盤點幾位文學大師的讀書經。錢鍾書:讀書做筆記錢鍾書好讀書,不僅讀,還做筆記。他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書館讀書時養成...
10位名人讀書方法,教你愛上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提起讀書,都覺得是個苦差事。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我們來看看名人的讀書方法,為學海之舟加上引航的帆,助力的槳,事半功倍,苦中作樂。諸葛亮|「...
十六位名人讀書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毛澤東的讀書法 :「三復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是毛澤東主要讀書方法。他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古籍,並不斷重溫;就是到了晚年,對他喜愛的同一本史書,也是反覆研讀,並有讀過...
2017年想晉升閱讀達人?你還差六件事的距離!
美妝達人?電玩大人?滑板達人?閱讀達人?新的一年,你期待自己成為哪種達人類型?對於熱愛閱讀的人來說,自然沒什麼比成為「閱讀達人」,更稱得上是完美的新年寄願。閱讀達人,不僅意味著讀書多,更重要的是...
個性學習法——進食學習法、先後學習法
96.進食學習法許多名人學者,把讀書學習視為進食的過程,主張學習中要經過進食、稍化、吸收乃至反芻的過程,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這方面,他們創造的各具特性的方法很多,現舉幾個比較典刑的例子如...
少林寺武校:讀書破萬卷,習武要習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古代)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近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國外)書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古代、近代、國外...
歷史上六位卓越文人學者的讀書方法,教你怎樣讀書
在歷史上,有很多文人學者在歷史的舞台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傳奇,他們或是言語非凡,妙語連珠,或是筆鋒犀利,字字珠璣,留下一篇篇珠璣般美麗的詩章。這些文人學者的成功,跟他們好的讀書方法不無關係,今天小編...
讀書隨想錄|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
喜歡讀書,要知道讀好的書,如何讀好書。「行十里路,讀萬卷書」,人獲得知識有兩個根本的途徑,一是直接通過實踐獲得,但試錯成本較高,且是從零起步;二是間接通過書本獲得,讓書充當進步的階梯,但「書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