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也許這六大名家能夠幫得上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不愛看書,一見書本就頭疼?

其實,閱讀是孩子的天性,理論上而言,這世上就沒有不愛看書的孩子!因為,對於孩子而言,這個世界充滿了神奇,要了解這個世界,讀書是惟一既省力又省時的方法。

孩子之所以不愛看書,是因為還沒有尋找到足以引起他興趣的所在。

而興趣的培養,除了尋找孩子的興趣點以外,還有讓孩子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善於閱讀,善於從書本的世界裡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興奮點,沒有哪位孩子不會愛上閱讀的。

世界上許多名人之所以成功,與他們善於讀書有關。

讀書有成效,不僅取決於讀什麼,而且決定於怎樣讀。

以下選擇現代名人讀書方法6例,介紹如下:

魯迅的「跳讀」法:

魯迅先生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麼無論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這種方法是對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方法的進一步發揮。

它的好處是可以由此節省時間,提高閱讀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體理解和最重要的內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說:「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

『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華羅庚的「厚薄」法:

華羅庚主張: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

就是說,讀書要扎紮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徹底清楚。

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了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了,這是「由薄到厚」。

這一步以後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

經過這樣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就是「由厚到薄」這樣一個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

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

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

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係,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生於半通之中。

採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白壽彝的「研讀」法:

著名史學家白壽彝認為,「讀書之讀,似應理解為書法家讀貼讀碑之讀,畫家讀畫之讀,而不是一般的閱覽或誦習。

馮亦代說:「我在看書時,每逢看到好處,不免自己的身心也進入書中的『角色』。

好像演員在舞台上演戲,演到好處,不由得為所飾劇中人的『角色』左右」。

余秋雨的「畏友」讀書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

儘量減少與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

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人淘書指南:余秋雨馬雲王嚴歌苓力推書單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 「雙11」啦!購物的氣氛越來越濃,你的購物車裡都有什麼?零食、日用品、衣服、數碼產品、化妝品?零食總有吃完的一天,衣服總有穿膩的時候。再囤這些你就out啦!「腹有詩書氣自...

同步教育:試試這些辦法,讓孩子愛上閱讀!

1、父母帶頭讀書 每個愛讀書的孩子背後通常會有一個"書蟲"家長。"愛閱讀其實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就像他們愛玩是一樣的。家長要做的是,早早地把書籍引入他的生活。"尹建莉說。隨著智慧型手機等設備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