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時代更要講究「讀書方法」——名人「讀書方法」學習札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

習總書記提倡閱讀「古今中外優秀傳統文化書籍」。

唯其如是,才能吸納豐厚的理論營養,博採各類知識精華,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還說,「讀優秀傳統文化典籍,是一種以一當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閱讀。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1、宋朝皇帝趙恆留下一句名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曾被主旋律批判多年,其實仔細想想,趙皇帝不外乎是鼓勵「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問窗前書」。

用現在的話說,可理解為「讀書考取功名是人生一條奮鬥的出路」之一。

更何況原文還有一句「書中自有千鍾粟」,說的是好好讀書能長出糧食。

洋人諺語道「書房裡擺滿書籍遠比錢包里塞滿鈔票要好」。

2、讀書,光靠勤奮,未必一定奏效,還有個「讀書方法」的問題。

走心閱讀,舉一反三,事半功倍;膚淺翻閱,時過境遷,一片茫然。

網絡時代,信息爆炸,在茫茫大海里撈針談何容易,因之更需要講究讀書方法。

科學家愛因斯坦酷愛讀書,但書籍浩如煙海,內容五花八門,千頭萬緒,怎樣學以致用呢?他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讀書方法——「在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的一切統統拋掉」。

愛因斯坦認為自己「並非天才」,他留給青年朋友一個富有哲理性的公式:W=x+y+z。

其中,W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則代表少說空話或廢話。

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竟然連一天學堂都沒進過,因在書店乾的是裝訂書籍,自然與書為伴。

他裝訂《百科全書》時看到一篇關於電學的文章,對電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走完了崎嶇小路,攀上了光輝的頂峰,誕生了「法拉第定律」。

不能不說「書是一把啟迪智慧的金鑰匙」。

3、俄羅斯的偉大作家果戈里更是一位「讀書采蜜高手」,年輕時的果戈里有一本470多頁的筆記本,題名曰「萬寶全書暨日用百科全書」,其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作家的思想言論,有史地知識,也有他自己的讀書心得和作文。

像蜜蜂采蜜一樣的果戈里,釀出的是《狄康卡近鄉夜話》、《死魂靈》、《狂人日記》等傳世的作品。

4、舉世聞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傑出代表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小學,讀書改變命運,勤奮讀書是他成功的最重要一環。

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是一位最善於通過讀書汲取別人精華滋養自己的高手。

讀書如饑似渴,慢慢咀嚼,作學習卡片,有自己的「參考閱覽室」,儘管生命只有40歲,卻留下50部著作,成為世界的寶貴精神遺產。

5、魯迅先生愛書出名,嗜書如命,一生清貧,最大的愛好是買書。

翻閱魯迅日記中的書帳,僅1921至1936年的記錄,就有9000多冊。

魯迅先生留下一句關於買書的名言,「有關本業的東西,是無論怎樣節衣縮食也應該購買的,試看綠林強盜,怎樣不惜錢財以買盒子炮,就可知道。

」郭沫若做學問的博大精深是眾所公認的,他知識淵博,筆鋒獨到,才華橫溢,皆源於他少年時博覽古籍,打下深厚的文字基礎;涉獵群書,埋下興趣的種子,於是在文學、藝術、哲學、考古、甲骨文等方面,多有建樹。

即使到了晚年創作《蔡文姬》仍然下筆如有神。

6、至於說到古人勤奮和發奮讀書的故事,更是俯拾皆是,且讓人感動佩服。

諸如,蘇東坡的「日課」,即攻讀《漢書》手抄三遍,達到按題背誦一字不差的程度。

自稱文章如「萬斛泉涌,不擇而出」,正是知識積累的結果。

陸遊酷愛讀書,在自題「書巢」的房間裡,汗牛充棟,達到「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的境界。

歐陽修「一生勤苦書千卷」,家窮買不起筆墨,母親「畫荻教子」,用蘆荻當筆,在泥沙上習字。

在鄰居家的廢紙堆里覓得一本韓愈的書,借來後廢寢忘食,細讀好幾遍。

范仲淹流傳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確是他生活的感悟。

年少時是個苦孩子,窮得每日連兩頓稀飯都維持不下去,只能把每日一頓的粥和鹹菜分兩頓,留下「斷齏畫粥」的勵志故事。

司馬光「平生精力,盡於此書」,此書就是流傳千古的《資治通鑑》。

為撰寫這部史書,司馬光披星載月讀書寫作,為怕睡過頭,用木頭做了一個枕頭,夢中只要稍稍翻滾,便會醒來,立刻工作,故取名「警枕」。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是李時珍繼往開來的結果,他精讀了前人的《內經》、《傷寒論》、《本草經》等800多種書籍,記下幾百萬字的筆記,辨偽謬誤,驗證良莠。

「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徐霞客正是在少時「博覽古今書籍及輿地誌山海圖經」中產生疑竇,立志「問奇於名山大川」,是《徐霞客遊記》寫作的動力之源。

至於「匡衡鑿壁」、「車胤囊螢」、「孫康映雪」的讀書立志的傳說,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家喻戶曉的讀書故事。

李清照以「漱玉詞」立足詞林,享譽天下,其實她的《金石錄》「窮盡天下古文奇字」,確是「皓首窮經」讀書的結晶。

明末思想家方以智,靠勤奮讀書並詳細筆記,成為那個時代的哲學、文學、醫學等著名的學者。

顧炎武遍讀天下書,精讀《資治通鑑》,手抄一遍,一部書變成兩部書。

7、書海無涯,生命有限。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

「最有益的不是博覽群書,而是選擇有用的書去讀」。

「浩瀚的書海,乃人類最偉大的創造品」。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

「書是我的奴隸,應該服從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8、人們多記得培根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辨。

總之,『知識能朔造人的性格』」。

其實,培根還有一句更重要的話——「對於書本上的東西,我們既不可存心挑刺找茬,也不可以一味地盲目聽信,更不能拿他們當聊天的談資和說教的材料,而應該辨別良莠,潛心體會。

有些書只能淺嘗,有些書只能吞咽,只有少數一部分書才值得細嚼慢慢消化。

換言之,有些書只能挑選其中某些章節隨便看看,有些只可粗略地瀏覽一遍,只有少數一部分書才值得通篇精讀,刻意理解」。

9、著名學者錢理群教授,日前關於讀書有一番講話,跟當下的青年更加貼近。

人生觀和信仰的點應該是經典著作。

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你會找到一兩個你自己更接近、更欣賞的經典人物,應該把他的著作讀得更多,甚至要有一點研究,這會成為你終身某種精神的源泉。

譬如魯迅對我一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去找魯迅,但你的精神要靠一兩位大家來維持。

通過讀經典著作掌握這個學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創造力和想像力。

我主張先讀原本,找到第一感覺,多少有點自己的看法之後,再去讀讀別的解釋。

不要一開始不讀原著就去讀別人的解釋,別人的思考代替了你的思考,這樣你就很難自己思考了。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

我多年前讀過一本商務印書館編輯的《古今名人讀書法》的小冊子,也作過札記,今天翻閱,仍感到很有啟迪。

爰為之轉錄幾則,供今天愛讀書的年輕朋友參考。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教誨,已經是莘莘學子發蒙時背得滾瓜爛熟的名句。

更深層次地理解孔大師的讀書要義,則是,「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於是後人理解的孔子讀書教學方法是——「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

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

不善問者反此。

善待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不善答問者反此。

此皆進學之道也」。

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誕生的諸多大學問家,幾乎都遵循孔子的教導,循序漸進,讀書揚名。

孔子的孫輩孔伋留下一句讀書名言,同樣令人信服。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篤行之。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孟子留下的讀書箴言也對後人影響很大,一句是「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朱子解釋為,「能如是,則志氣清明,義理昭著,而可以上達……」還有一句是「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顯然孟子對讀書是有選擇的。

漢景帝之子河間王劉德,留下一句至今還被政治家引用的名言,「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從民間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是讀書窮理之要」。

愚以為,這幾句話,定能千古輝煌下去。

治國理政之重臣諸葛孔明《誡子書》曰——「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陶淵明則留下一句更豪放的見解,「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輒欣然忘食」。

讀書止觀大意,不求甚解也是一種方法。

2、北齊顏之推曰,「學者,猶如種樹;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隋人王通則曰,「不求廣,故得;不雜學,故明」。

唐太宗也留下一句讀書的經驗之談,「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不免為下」。

3、大學者韓愈,不僅《師說》留有名言——「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更有《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還有一句關於讀書方法的經驗之論——「手披目視,口頌其言,心惟其義」。

蘇軾的「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是對「溫故知新」的解讀。

其弟蘇轍更直言「讀書百遍,經義自見」。

詩人黃庭堅曰,「大率學者喜博而常患不精。

泛濫百書,不若精於一也」。

4、古人中最會讀書的大學問家,非朱熹莫屬。

關於讀書之類的箴言也留存最多。

我記住的最深刻的教誨有兩句。

其一,「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

其二,「目前為學,只是讀史傳,說世變。

其治經亦不過是記誦編節,向外意多,而未嘗反躬內省,以究義理之歸。

故其身心放縱,意念粗淺,於自己分上無毫髪得力處」。

聯想起李白的詩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墮煙霧」,這句話對今天某些執政者來講,依然有新意。

5、在近代大學問家中梁啓超是特立獨行者自不待言,先生卻說,「若問讀書方法,我想向諸君上一條陳。

這方法是極陳舊的,極笨極麻煩的;然而實在是極必要的。

什麼方法呢?是抄錄或筆記」。

天資聰慧的智者鼓吹「笨法」,當給我們想讀書的現代人很大的啟示。

先生讀書研究學問,首先「用懷疑精神去發生問題。

天下無論大小學問,都發端於『有問題』。

……若萬事以『不成問題』四字了之……一切學問都拉倒了」。

這其實是繼承了古人說的,「學貴善疑,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

梁啓超先生認為,「善疑是排除『故見』的第一法門。

無論讀什麼書,聽什麼話,看見什麼事,你疑他一下總不會蝕本」。

梁啓超講起做學問,也不乏幽默,他說,「滿屋散錢請你拿,但沒有一根繩子串上他,你便拿不去。

會切燒鴨子的人,塊塊都是肉;不然,便塊塊都是骨頭。

這兩句雖然是鄙俚,卻是做學問的極好比喻」。

梁啓超關於讀文獻,也有真知灼見,「一求真,二求博,三求通」,這是攻讀國學的必經之路。

6、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自謙讀書雖多,但無成就,歸結於「讀書不得法」。

第一是不能專心。

即「以一物不知為恥,種種都讀。

算學書也讀,醫學書也讀,都沒有讀通」。

到德國進大學聽講以後,更是貪婪,哲學史、文學史、文明史、美術史、心理學、美學、民族學統統去聽……結果多是淺嘗輒止。

後來雖勉自收縮,以美學和美術史為主,輔以民族學,然而他類的書仍不能割愛……第二是不能動筆。

即讀書量很大,重點亦能抓住,為速讀往往無暇把關鍵的要點沒能摘抄下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蔡元培先生見胡適先生出門常帶一兩本線裝書,在舟車上忙裡偷閒翻閱,或折角,或用鉛筆做記號,斷定他回家後尚有摘抄的手續。

蔡先生鑒於自己的「短處」,語重心長地告訴青年朋友,讀書「第一能專心,第二能動筆,就一定有許多成效」。

當然也有學者,很是贊成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之說。

那當是指在基礎知識紮實之後的博覽讀書法。

7、胡適先生直言,「讀書的方法,據我個人的經驗,有兩個條件,一精,二博」。

讀書要在前人提倡的「讀書三到」即「口到心到手到」的基礎上,另加「眼到」,目的則一,就是為了「精」。

口到要把文章爛熟地背出來,心到要融會貫通,手到要抄錄備忘,眼到要不放過疑點。

胡適先生解釋的「博」,很是贊同「開卷有益」的大眾說法。

「博是為參考」,「博是為做人」。

「我們應該多讀書,無論什麼書都讀,往往一本極平常的書中,埋伏著一個很大的暗示。

「我們理想中的讀書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樣,又大,又高,又尖」。

「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胡適先生留有一句世人皆知的名言——科學的方法,說來其實很簡單,只不過是「尊重事實,尊重證據」。

在應用上,科學的方法只不過「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8、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留下一則被後人經常引用的箴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我們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鴻篇巨著可以發現,習總書記是最善於讀書學習的佼佼者。

既有「望盡天涯路」的高瞻遠矚,又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勤奮韌性,因之能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學以致用。

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文藝青年」「白左」「聖母」:西方主流自由派文化面臨衝擊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師的風采——「張慈中書籍裝幀設計藝術館」追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學大師的讀書指南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清華大學,流傳著一個令人極為振奮的傳說,據說,在校園裡有一本神秘之書,只要你讀過,你就會知道圖書館裡哪些書是最好最值得閱讀的,同時,它還會教你如何閱讀這些經典名著。換句話說,...

全民讀書的今天,你知道孩子應該怎麼讀書嗎?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正處人生十字路口的小學生,健康成長倍受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注,更離不開優秀書籍引導。因此小學生在努力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要大量閱讀有益的課外書。讀什麼書,...

古今中外名人最牛的十二種讀書法

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沖!多讀書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大數學家華羅庚認為讀書類似化學的「蒸餾」,蒸餾過程就是提取某一物質精髓的過程。他曾說:「一本書在未讀之前,感到並不厚;在讀的過程中,如果對各...

讀書小記:掌握這3個方法,閱讀效果提升10倍

「如果說人生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彷徨的,只留下一瞬間用來成長,那彷徨的時間就去讀書吧!」閱讀能力是獲取信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而在於信息爆炸時代,獲取有效信息的難度反而增大。面對瀚如星海的信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