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五百年來王陽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陽明,一代心學宗師,從被囚詔獄到被貶龍場,他經歷九死一生。

從南贛剿匪到平寧王之亂,他一路所向無敵。

他一生最愛是講學,他說人人心中都有個聖人。

五百年過去了,他提出的「知行合一」、「事上煉」、「致良知」,又將如何影響今天的我們呢?我們邀請到了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來為我們講述《五百年來王陽明》。

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酈波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住在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陽明

生而不凡,年少有為

王陽明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氣質。

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取命為「守仁」。

他的父親王華喜愛紹興的山水,舉家離開餘姚,移居紹興。

幼年的王陽明,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並且爺爺經常誦讀詩書,王陽明將其牢記於心。

少年時他志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

一次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

步入仕途,被貶龍場

二十歲時,王陽明第一次參加鄉試,中舉人後,學業大有長進。

但他越來越喜歡談論軍事,並且很會射箭。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歲的他參加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

出治葬前威寧伯王越,回朝上疏論西北邊疆防備等八事,隨後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決斷囚獄,隨後因病請求歸鄉。

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王陽明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龍場驛棧驛丞。

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

王陽明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

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王陽明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王陽明在一種困頓和痛苦之中,結合自己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終於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史稱「龍場悟道」。

由此提出了心學的著名理論,「心即理」、「心外無物」。

五百年來思想史上最偉大的心學,由此誕生。

剿匪平叛,立院講學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王陽明得到了兵部尚書的賞識。

先是平定了江西,後又平定了寧王的叛亂。

在王陽明的帶領下,軍隊銳氣十足,越戰越勇。

然而,平叛大功沒有得到武宗的認同,王陽明也直到世宗即位以後才加官晉爵。

王陽明54歲的時候,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宣講「王學」,並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他的思想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一切與他的家庭成長環境對其的塑造、王陽明本人的精神嚮往、時代賦予他的使命等等都是分不開的。

讓我們一起走進《百家講壇》,去感受《五百年來王陽明》。

百家講壇

《五百年來王陽明》

播出時間:4月9日—5月4日 12:1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君心若有雜蕪生,何不讀讀王陽明

1926年,梁啓超向青年學生髮表演講時說:「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個字,可謂「心學奧義」。說起來容易,理解透徹並付諸...

淺談大明王朝第一猛人、牛人、永垂不朽

儒家將「三不朽」當成畢生奮鬥之目標:立德立功立言。有人說,我國歷史上能夠做到三不朽的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稱於世,對傳承與發展儒學的貢獻尤為卓著。其學上...

傳奇王陽明

以下內容是以浙江大學教授董平先生的《傳奇王陽明》為摘錄和感悟,和一些版本的事件有出入。個人認為董平教授的這個版本因為是以百家講壇的講稿為基礎編著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因為想要增加趣味性而在一些地方對...

歷史向——新的角度看王守仁:令狐沖式的陽明

這篇文章算是我的一點點見解,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大家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畢竟思想的碰撞才能讓思想更加進步。王守仁,我相信是一個了解歷史的人都聽過的名字;令狐沖,則是一個看過笑傲江湖的人...

中國兩個半聖賢之一的王陽明—龍場悟道

上一期講到,王陽明因上書論政得罪了劉瑾,被庭杖後發配到貴重龍場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這裡蟲蛇滿布,瘴氣流行,對體質不好的王陽明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由於外部環境條件的惡劣,王陽明不斷的問自己,倘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