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生死蛻變終成聖人——王陽明的龍場悟道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龍場驛棧驛丞。

王陽明

正德二年(1507)夏天,王守仁奔赴謫所到達錢塘,劉瑾派人一直尾隨盯梢,企圖暗中加害。

他託言「投江」,才僥倖擺脫了閹黨的追殺。

繼後「因附商船游舟山,偶遇颶風大作」,一夜飄泊閩界,獨宿野廟,倖免於虎口,僧眾以為神。

當時有位異人對他說:「汝有親在,萬一瑾怒,逮爾父,誣以北走胡,南走粵,何以應之?」守仁覺得此言有理,於是打消了遠適避禍的念頭,當即題詩一首曰: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隨後取道武夷,歸省貶官南京的父親。

這一年十二月,他返回錢塘,途經廣信、袁州、長沙、玩州,進入貴州玉屏;然後又經過鎮遠、黃平、清平、福泉、新添、尤里等地,終於在正德三年(1508)三月抵達貴州龍場驛謫所。

貴陽修文陽明洞

龍場驛位於今貴陽市西北80里許的修文縣城區,據《貴州通志·建置志》記載,明代在這裡設「驛丞一員,吏一名,馬二十三匹,鋪陳二十三副」,專為傳送公文的差役和來往官吏小住、換馬等提供方便。

該驛地處萬山叢棘之中,蟲蛇怪獸橫行,蠱毒瘴癘瀰漫,四境荒涼,人煙稀少。

王守仁剛到這裡,既無住房,又無糧食,只好棲居山洞,親手種糧種菜,折薪取水,苦熬度日。

有時自耕不足以餬口,還需要采蕨充飢。

其《采蕨詩》云:

采蔗西山下,扳援陟崔嵬。

遊子望鄉國,淚下心如摧。

浮雲塞長空,頹陽不可回。

南歸斷舟揖,北望多風埃。

已矣供於職,勿使貽親哀。

詩中充分展現了王守仁淪落天涯,百感交集的痛苦心境。

王守仁身為貴家公子,一介儒生,又患了虛癆肺病,居此惡劣壞境,他深知隨時都有倒斃荒野的危險,於是「自計得失榮辱皆能超脫,惟生死一念,尚覺未化」,當即便做了一副石棺材,指天發誓曰:「吾惟俟命而已!」他極力排除生死雜念,「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時或歌詩談笑。

超然於塵世之外。

顯而易見,王守仁是在苦煉製心功夫,力圖發揮「心」(主觀精神)的作用來戰勝險惡的環境,以求得到自我解救。

久之,王守仁感覺胸中洒洒,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一日,「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涼,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乃以默記《五經》之言證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經臆說》」。

這就是後人盛稱的「龍場悟道」。

王守仁頓悟之「道」,即吾心之道,意謂聖人之道先天地固存於吾心,不必外求,所以吾心即道。

這便否定了朱熹「求理於事物」的認識途徑,肯定了「吾性自足」,而「求理於吾心」,就是「聖人之道」。

從此王守仁開始發明「心即理」的心學命題,為其「知行合一」說的創立準備了理論基礎。

龍場悟道,正是王守仁由否定朱程理學而飛躍到建立自己的學術思想體系之關鍵、為他大步邁進明代新儒學的巍巍殿堂開闢了道路。

王陽明故居

經過龍場悟道這次思想飛躍,王守仁消沉苦悶的心境一下豁然開朗,由此煥發了主觀精神。

他鑒於當地居民生活方式落後,便教之范土架木以居。

隨後,居民們特意為王守仁建造了龍岡書院,他便在此授徒講學,常常與諸生秉燭講習,乃至通宵達旦,樂此不疲。

其《諸生夜坐》詩云:「講習有真樂,談笑無俗流。

緬懷風沂興,千載相與謀。

」王守仁教育學生特別注重培養其獨立人格,曾親手制訂教條以訓示龍岡諸生,要求他們立志、勤學、責善、改過,關鍵就是要學會「做人」。

諸生多為中土追隨守仁求學之士,其學習熱情空前高漲,給守仁以莫大的精神鼓舞。

他以「心與理合而為一」和「求理於心」的新理論作為教學內容、大膽否定程朱道學的一些學術成見,又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否定程朱道學的死板說教,深受四方學子所歡迎。

王陽明草書

正德四年(1509),王守仁38歲,在講學中正式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命題,成功地邁出了獨創心學思想體系的第一步。

由於他聲名聞於遠近,貴州提學副使席書前來拜訪,請求賜教以辨朱(熹)陸(九淵)異同。

王守仁「不語朱陸之學,而告知以其所一悟」,席書一時還疑惑不解,只好暫且離去。

第二天又來請教,守仁「舉知行本體證之五經諸子」,使席書漸漸有所領會。

如此往複數次,席書方才恍然大悟,十分感慨地說:「聖人之學復睹於今日,朱陸異同,各有得失,無事辨詰,求之吾性本自明也。

」這年十一月,席書聘請王守仁主講於貴陽書院(文明書院),自己親率州縣諸生以師禮事之。

席書常常到書院與守仁論學,兩人設問答疑,多至深夜;從而結下了沒齒不忘的友誼。

王守仁在貴陽書院首次公開講論「知行合一」之說,對四方學者影響很大,貴州之士也由此始知有心性之學。

王守仁是我國明代中葉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堪稱有明思想界泰斗、心學的傑出代表,其學上承孟子,中繼陸九淵,集我國心學之大成。

由他創立的陽明學派,與朱子學派分庭抗禮,成為明代中後期一個體系龐大、門徒眾多、思想活躍、影響深遠的新儒家學派,在我國儒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龍場悟道絕對是導致他思想轉變的關鍵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廷杖之辱到龍場悟道

從廷杖之辱到龍場悟道史飛翔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因晚年居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有明一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明史《王守仁傳》這樣記載王陽明:守仁天姿異敏。年十七謁上饒婁諒,與論朱子格物大指。還...

一代聖人王陽明,頗具神秘色彩的龍場悟道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

王陽明在龍場

王陽明在龍場楊德俊 王陽明心學研修院主講人:楊德俊 龍場草根楊德俊,受邀進入「王陽明心友研修群」。楊老師從事陽明學研究二十八年有餘,篤行真切,是我們的榜樣。目前是獨行者,經過努力,龍場陽明遺蹟玩...

百家講壇|五百年來王陽明

王陽明,一代心學宗師,從被囚詔獄到被貶龍場,他經歷九死一生。從南贛剿匪到平寧王之亂,他一路所向無敵。他一生最愛是講學,他說人人心中都有個聖人。五百年過去了,他提出的「知行合一」、「事上煉」、「致...

明朝一哥你知道是誰嗎?是他!

明代是一個有趣的朝代,歷經二三百年,能人輩出。前有能征善戰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後有抗擊倭寇的愛國將領戚繼光。有剛正不阿兩袖清風的海瑞,也有中興明朝的張居正。有風流不羈的唐伯虎,也有博學多才的明代三...

在明朝,有一個人文能安幫,武能定國,他是?

知道歷史上有個王陽明先生是在很小的時候,那個時候酷愛武俠小說,有一本小說是這樣描寫王陽明的:軍陣之前,月圓之夜,作為軍事主帥的王陽明一夜頓悟,功力大增,一聲長嘯,驚敵百萬。長大後讀《明史》,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