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完人二個半 行知合一王守仁 為何王陽明那麼受推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幾年中國突然颳起了一陣旋風,極力地推崇王陽明。

其中的很重要原因是《明朝那些事》一批描寫明朝的通俗讀書的介紹。

可精通明史的人仔細琢磨,王陽明行政能力不及張居正,軍功不及于謙,何以被部分歷史學家冠上「明朝一哥」的頭銜。

在此介紹下王明陽的生平及心學,至於結論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王守仁(1472--1529),浙江餘姚人;因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後人稱其為王陽明。

明成化十七年,王陽明誕生於一個官宦家庭。

同年其父王華狀元及第,為陽明取名王雲,但五歲了還不會說話,一名高僧提議給王雲改名,故改名為王守仁。

王家的家教極嚴,陽明學文習武,騎射、兵法無不精通。

少年迥異,志存高遠

王陽明十一二歲在京城讀書時,問私塾老師「何為第一等事」。

老師說「讀書獲取科舉及第」。

陽明回「非也,應該是讀書學做聖賢」。

初見其少時的放蕩不羈,從不循規蹈矩。

時年正值末年,皇帝昏庸,民生凋敝,內憂外患。

目睹這一切的王明陽在十三歲時,從家裡偷了一匹馬遠奔關外,月余登長城、評古蹟、思戰略,經略四方之志在那時開始醞釀。

並在回程途中,大戰兩元韃靼騎兵,使對方受傷而逃。

足可見陽明的膽略和勇氣,立志做漢朝伏波將軍馬援那樣的名將,並作詩一首:

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

雲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文上不磨。

十七歲成婚當天,王明陽外出偶遇萬壽宮道士,徹夜論道。

引起了岳父的不滿,為了防止這個「落跑新郎」再次出走,安排陽明到自己的官署上班,每日按時報到。

婚後一年拜訪當事大儒婁諒。

婁諒認為「聖人必可學而至」,深深影響了王陽明。

龍場悟道

陽明少時推崇宋朝大儒朱熹「格物致知」的觀點,既是研究事物而獲得知識、道理。

一連七天七夜觀察庭院裡的竹子,非但毫無所獲還大病一場。

觀政工部時,閒暇之餘再次嘗試沉思竹子之理,同樣一無所獲,並引發了他的老毛病。

這是陽明思想衝突最為激烈的一次,他不得不懷疑朱熹的學說。

直到得罪權貴,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做驛丞。

龍場位於現在的貴州省文修縣,經濟較為落後,自然環境也不優秀,當時確是貴州通往川東官道上的九個驛站之一。

面對惡劣的環境,王陽明自建屋舍,結交當地少數民族,善待僕人。

終於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並在當地及貴州講學,傳授自己悟出的「行知合一」的學說。

《明史》上記載,他的講學達到了「貴州士始知學」的境界。

至此王陽明的仕途也開始有了轉機。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率兵謀反,兵出鄱陽湖,對安慶 進行圍攻。

初建軍功

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王陽明臨危受命,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巡撫南贛汀等地。

剿滅四省境內的嚴重的匪患。

土匪仰仗險要地形、易守難攻,官府中多有耳目,不將官兵放在眼裡。

其中贛南戰役,一舉搗毀了山賊的老巢,解除了十餘年額匪患,朝廷震驚。

贛南戰役


平定朱宸濠謀反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借在南昌大擺壽宴的機會,舉起謀反。

寧王早想拉攏王陽明,但未成功,便改為追殺。

王陽明一路躲避追殺逃亡,一邊設法召集軍馬。

因為王陽明的差事是平定福建的病變故無兵可用,只能向鄰省借兵。

但他虛虛實實的用兵,使寧王謀劃十年的造反變為了四十二的鬧劇。

其中王陽明平叛初期的用兵起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

初戰寧王

王陽明活捉寧王后,荒唐的皇帝又給他出了難題。

叛亂以平,正德皇帝卻要御駕親征,各方也想爭奪寧王搶功。

皇帝更是讓其放了寧王,非要自己再抓一次寧王。

王陽明無奈與當時八虎」之一的張永接觸,他的一番侃侃感動了為人尚算正直的張永。

張永出計讓王陽明讓功給皇上,陽明依計上奏摺說平叛都是在皇帝的英明指揮下成功的,這才阻止了皇帝勞師動眾的玩鬧之舉。

而王陽明卻遭受其他正直大臣的恥笑,各種濁水撲面而來。

論功行賞

正德皇帝很快駕崩,王陽明對新皇帝抱以希望,也希望能洗刷自己的冤屈。

然而新皇帝嘉靖實權未穩,雖然賞識王陽明卻只給了王陽明一個有名不俸的「新建伯」爵位。

後又封王陽明祖上三輩為「新建伯」。

這種不世出的榮耀對王陽明來說意義卻不大。

很快其父王華去世,王陽明守孝三年,那些嫉妒王陽明的當權者總算鬆了一口氣。

桃李滿天下

守孝的日子裡以講學為主,自此心學得到了廣泛的轉播。

嘉靖七年,王陽明在平定廣西叛亂後,在返回家鄉的路上逝世。

嘉靖皇帝聽信讒言將心學定為偽學,剝奪王陽明「新建伯」封號。

直至嘉靖的兒子即位才為他平反,王陽明的牌位被搬進孔廟,成為「先儒王子」。

他的學說更是傳薪有人,經久不衰。

中國古人提出「」三不朽「的標準,聖人當「立德"、「 立功」、「立言」。

三者雖久不廢,流芳百世的。

然而從古至今能做到上述三點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剩下半個是曾國藩。

回顧王陽明的一生,從他曲折的經歷中感受到他坦蕩的胸懷,高尚的人格,滿腹經綸。

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能夠安民立政的大儒。

他的心學包含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各個方面,內容豐富。

實非隻字片言能概括。

只能說心學構建起了「心即理」、「行知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論框架。

希望現代人不論是崇拜陽明先生還是詬病他,都可以在深入了解他的生平和理論後再下結論。

畢竟簡單的去相信,本身就是對這位大儒的不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數百年來 中國評價第一人

此人生於明成化七年,五歲錢不會說話,後經異士改了名字,才頓悟初化,後經弘治、正德、嘉靖五十餘年,築學立說,被儒學文士稱為自孔子以來,儒家「二聖」。他就是影響了明朝半部歷史,甚至直接促進了日本的「...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

君心若有雜蕪生,何不讀讀王陽明

1926年,梁啓超向青年學生髮表演講時說:「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個字,可謂「心學奧義」。說起來容易,理解透徹並付諸...

明朝一哥王陽明:我就是不一樣的煙火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這是古今聖賢的最高理想。縱觀歷史長河,能達到這「三不朽」境界的也不過才兩個半...

全能大儒——明朝第一牛人

前一段時間去浙江餘姚,發現「陽明"兩個字出現的比較多,比如:當地有一個陽明街道,餘姚市第一人民醫院又叫陽明醫院等等。隨即就想到了歷史上的明朝第一牛人——王陽明。

神奇聖人-------王陽明

明朝第一牛人,一生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傳奇!文韜、武略、兵法、哲學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他鑽研朱熹「格物窮理」的儒家思想,發現其「存天理、去人慾」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他創建了心學,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