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請東吳不要重用自己的姪子「諸葛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據說諸葛恪自小就聰明非凡,深受孫權的賞識,年輕輕輕就被任命掌管全軍糧餉供給的重責大任。
按理來說,這可是一項殊榮,但遠在蜀國的諸葛亮得到消息,竟然不是恭賀自己的姪子,而是趕緊寫信給陸遜,請他向孫權轉達,諸葛恪的才能不足以擔任這份任務。
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糧谷軍之要最,仆雖在遠,竊用不安。
足下特為啟至尊轉之。
《諸葛亮與陸遜書》諸葛恪字元遜,是東吳名臣諸葛瑾之子,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姪兒。
諸葛恪自年輕時即揚名東吳,與人辯論從無敵手。
不過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卻同樣跟諸葛亮一樣很擔心這個兒子,認為他非保家之主,總有一天會惹來大禍。
張昭之子張承更直言:終敗諸葛氏者元遜也。
為什麼他們認為諸葛恪不行呢?史載諸葛恪有急智,甚得孫權的喜愛,讓他在弱冠之年就拜為騎都尉,並與顧譚、張休等隨侍太子孫登,極力栽培他為東吳下一代重臣。
孫權臨終之時,更指派諸葛恪為輔政大臣。
但孫權託孤諸葛恪,實在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諸葛恪素來自負,個性剛愎自用,從來不聽人言,總以為自己絕對正確,有人對他提不同意見,他總是激烈反彈。
諸葛恪受命輔政,要從武昌啟程回京前,上將軍呂岱勸他:世道亂,國事難,做任何決定前,最好謹慎思考十次才去做。
呂岱是東吳元老重臣,功勳彪炳,是諸葛恪的大前輩,所說也是從國事出發,只是希望諸葛恪做決定前能謹慎思考。
但諸葛恪卻毫不留情地反諷:春秋時,魯國大夫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孔子說,再思即可,現在你要我十思,這足以顯示我有多無能了。
古希臘史家希羅多德說:上帝要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諸葛恪上任第一年曹魏大將軍司馬師趁孫權病亡襲吳,諸葛恪親率領四萬援軍救東興,重用丁奉、呂據、留贊、唐咨等作前鋒。
此戰各前鋒奮勇當先,讓諸葛恪以少擊眾,大勝而回,因功升丞相。
東興大捷,本該是孫吳的一大喜事,可是諸葛恪因此戰,輕視魏國,總覺得,只要他一出手,傾刻間曹魏就灰飛煙滅。
因此東興之役在十二月剛結束,諸葛恪就打算隔年春天調集二十萬大軍北伐。
當時,東吳總人口不過二百四十萬人左右,二十萬大軍,可說是舉國之力。
這種竭盡民力,妄圖挑戰強敵的做法,東吳上下都極力反對,認為戰爭剛結束,士兵都疲憊不堪,應該休養生息。
但諸葛恪自有一套說辭,他舉夫差、劉表等坐失時機敗亡為例,強烈主張進攻曹魏。
丹陽太守聶友素為諸葛恪好友,為此寫信勸他:東興之戰,曹魏失敗是因為勞師遠征,而我將士們為了保家衛國所以能獻身捨命。
既然現在贏了,那應該養精蓄銳,等待時機,才乘隙而出。
現在並沒有什麼好的機會,你這樣輕率北伐,我很擔心。
諸葛恪不但不聽,反而說聶友不識時務,不知大勢所趨。
於是諸葛恪違背眾人的意願,調集各州郡二十萬兵,使百姓騷動,漸失民心。
但諸葛恪實在不是好的指揮者,攻魏途中,諸葛恪打算在淮南炫耀軍力,遂驅掠百姓。
眾將領為難地說:現今引軍深入,戰場上的百姓一定會遠逃,恐怕士兵疲勞,而成效少,不如只圍新城。
新城被圍,必有人救,我們只要擊敗救兵便大獲全勝。
諸葛恪聽從此計,下令圍攻合肥新城。
東吳大軍圍攻合肥新城,新城守軍不過三千人,吳軍強攻數月,魏軍死傷過半,城牆損壞嚴重,眼看就要淪陷。
曹魏守將張特對諸葛恪說:魏國法律規定,只要守過百日,救援還沒來而投降者無罪,現在就差幾天就過百日,請待我勸服不願降的,百日期滿就出降。
諸葛恪信以為真,遂暫停進攻。
張特利用空檔,徹夜拆屋修城,然後對諸葛恪說:我是騙你的,想要城嗎?除非我戰死!諸葛恪勃然大怒,猛烈進攻,但城池再經過搶修,城內守軍又獲得充足休息,士氣大振。
相對的吳軍因為沒有一股作氣,反而在將破城之際議和,發現被騙後,全軍士氣衰退,怎樣也攻不破城。
當時天氣炎熱,戰死士兵又多,吳軍爆發疾病,很多將士病倒,部下報告諸葛恪,諸葛恪都以為怯戰詐報,打算斬殺報信者,從此沒人敢多說。
戰事不利,內部失和,諸葛恪怒急攻心,脾氣暴躁。
朱桓之子朱異只因意見不合,就被奪軍權,趕回建業;都尉蔡林獻策不用,一怒之下,叛逃降魏。
後來魏國知吳軍疲憊而陸續趕至,諸葛恪無奈之餘,只好退兵。
撤軍路上,吳兵因傷病潰不成軍,遭文欽追擊而大敗,被斬殺萬餘人。
但諸葛恪對於當前劣勢仍然安然自若,更想在尋陽屯田,再次北伐。
只因朝廷屢詔諸葛恪回軍,才逼他撤返金陵,不過軍民皆已怨聲載道。
宗室孫峻原先是支持諸葛恪,但諸葛恪生性倨傲,從沒把孫峻放在眼裡。
孫峻早對此不滿,眼見天下臣民都怨憤諸葛恪的機會,說動幼帝孫亮,一起聯手幹掉諸葛恪。
孫峻殺了諸葛恪還不罷休,弟弟諸葛融、兩個兒子諸葛竦、諸葛建也被殺,被夷三族。
總結來說,諸葛恪的問題就是,他自小聰明外露,因為與人辯論從來沒有輸過,這養成他倨傲自負的性格。
為人更是尖銳剛猛,不給人絲毫餘地。
長子諸葛綽,因與魯王孫霸交往,被孫權下令送回家嚴加管教,諸葛恪竟直接把自己兒子毒死。
陸遜很早就看出諸葛恪自尊自大,盛氣凌人的毛病,曾寫信勸他:比我位高者,我必然奉他為榜樣,與他共同升遷;比我職低者,我就去扶持提攜他。
現在看你的神氣,欺凌比你強的,藐視不如你的,這不是修德的根本。
然而諸葛恪根本聽不進去,依然故我。
旁邊的人都看出諸葛恪性格有問題,身為叔叔的諸葛亮,自然是瞭然於心。
所以他才會寫信給陸遜,希望陸遜可以勸阻孫權重用諸葛恪的意圖。
孫權雖然一度採信,但大概因為諸葛亮這個託孤重臣做的太好了,以為諸葛恪也能像諸葛亮一樣完成伊尹、周公的偉業,所以最後還是選擇諸葛恪為輔政大臣。
可惜孫權不是劉備,諸葛亮也只有一個,不是姓諸葛的都是品質有保證,更何況這個諸葛還有毒,差點使得東吳覆滅。
他的死,更象徵的往後權臣亂政的開始,東吳逐漸衰弱,最終被晉國所滅,可說都源自於此。
他機靈聰慧,卻被夷三族
吳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夏,風疾纏身的孫權在向重臣諸葛恪託付後事之後,溘然長逝。這位年少掌權,坐領江東,被曹操讚譽「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東吳開國皇帝,以七十一歲高齡,成為三國時代享壽最長的君主。...
夏侯玄李豐等人的作為,確實有浮華不實趨炎附勢等缺陷
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來勢洶洶,本來是到處野戰,但手下人看到這樣的打法把魏國軍民全都打跑了,因此反而抓不到俘虜感到沒有收穫,便勸諸葛恪來個「攻其所必救」圍攻合肥新城,妄圖圍城打援。合肥是要地,司馬...
陸遜規勸諸葛恪 孫登苦口教嵇康
三國時的陸遜,讓其揚名的當屬和呂蒙打敗關羽,再就是夷陵之戰了。但陸遜不但軍事有才,其治國才能也是不輸其軍事成就的。他一向深思熟慮,所估測的事幾乎沒有不應驗的。一、他曾對諸葛恪說:「凡是在我之上的...
後三國之東吳第一權臣諸葛恪
後三國之東吳第一權臣諸葛恪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體格肥胖,是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有觀點認為諸葛恪實為諸葛亮之子,因當...
孫權首席託孤大臣,曾經打的曹魏滿地找牙,後接連失策滿門被誅!
有時候我覺得一個人的出身和家世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古代出身名門那可不只是少奮鬥二十年的事情,好的出身甚至可以讓你直接封侯拜相。當然了不是說有了好的出身就可以什麼也不做了,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
被皇帝謀殺的諸葛亮侄兒,到底做錯了什麼?
文|沙塵暴 (讀史專欄作者)諸葛亮一家人很有意思,在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有人當大官。他自己,蜀國丞相;他哥諸葛瑾,吳國重臣;他弟(族弟)諸葛誕,官至魏國征東大將軍。他們諸葛家的後代,也還算不錯,比如...
東吳曹魏的兩次戰役,有個極其驚人的巧合(長江岸邊說六朝43)
諸葛恪始終有個夢,就是建功立業,稱霸天下。251年,魏國司馬懿病逝,兒子司馬師執掌大權。252年,孫權去世,諸葛恪執掌大權。新上台的都是絕頂高手,隔江相望,誰才是天下第一呢?一輪紅日冉冉飛升,兩...
三國神童多神傷 東吳諸葛恪之死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人三國時期吳臣蜀丞相諸葛亮之侄東吳重臣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是東吳重臣的諸葛瑾的兒子,諸葛瑾是琅邪陽都人,屬於流亡北士的一員,當年於流亡途中與家人走散,作為一民流浪漢被推薦...
三國後期規模最大的攻城戰—新城之戰
公元252年魏國出動15萬大軍兵分三路,向東吳的東西兩個方向進擊。其中,東路軍以司馬昭為都督,領兵7萬直取東興。東吳以太傅諸葛恪為統帥率軍4萬迎戰魏軍,魏軍戰敗。司馬昭因此被削去侯爵,諸葛恪則在...
諸葛亮侄兒諸葛恪:效力東吳,崇拜叔父,愛背出師表,兵敗被誅
我們都知道,諸葛三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仕吳、蜀、魏,都干出了大名堂。諸葛亮自不必說,諸葛瑾官拜東吳大將軍,諸葛誕官拜曹魏大將軍。這三人也被史家合稱「龍虎狗」,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