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戶諸葛恪想學習諸葛亮叔叔好榜樣 沒學到還把腦袋混丟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系原創,歡迎轉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諸葛亮親大哥諸葛瑾(字子瑜)離開老家琅琊陽都(今屬山東臨沂),躲避戰亂來到江東,結識了孫權姐姐的女婿弘咨。

弘咨認為諸葛瑾滿腹經綸,就向孫權舉薦,與魯肅等同為賓客,後歷任長史、左將軍、大將軍等職,為東吳建國立下不朽的功勳。

孫權很器重諸葛瑾,對他的評價很高:「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

官二代

諸葛瑾隻身投奔東吳,屬於沒有根基的外來戶,江東豪門士族人才濟濟,他能混到國之重臣這一步,除了才華橫溢,最主要還是靠敦厚仁義的為人。

諸葛瑾長子諸葛恪卻不像他老子,年紀輕輕就憑著老子在朝中的關係,一步步走得順風順水,二十剛出頭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官二代。

諸葛恪,字元遜,才思敏捷,自幼有神童之稱。

弱冠之年官拜太子孫登左輔都尉,後任騎都尉。

黃武三年(222年)某一天,孫權見到諸葛恪,就問他:「你爹和你二叔(指諸葛亮)比較,誰更優秀呢?」

諸葛恪不假思索就說:「當然是俺爹優秀。

孫權一揚眉毛:「何以見得?」

諸葛恪回答:「俺爹沒站錯隊,知道跟誰干更有前途。

」孫權大笑,這個馬屁拍得忒舒坦了。

有一次,孫老闆和業務主管諸葛瑾開玩笑。

諸葛瑾臉長,正宗的鞋拔子臉,孫權就令手下牽來一頭驢,在驢臉上掛了一張標籤,上寫著「諸葛子瑜」,群臣鬨笑。

諸葛恪跪地討要筆墨,請求添兩個字,孫權同意,諸葛恪不慌不忙在後面添了兩個字「之驢」,整句話就成了「諸葛子瑜之驢」,孫權大笑,當即把驢賜給了諸葛恪。

二叔的憂慮

當時的吳蜀兩國關係比較好,曾經多次聯合對付北方的狼——曹魏政權。

有一次蜀國使臣來到東吳,在群臣集會之時,孫權故意在蜀國使臣面前擺出老大的姿態,指著諸葛恪對使臣說:

「我們這位諸葛恪特喜歡騎馬,回去跟你們丞相說說,給他侄子選一匹好馬送來。

還沒等蜀國使臣回話,諸葛恪當即跪拜稱謝。

孫權懵了:「馬還沒送來,你謝啥啊?」

諸葛恪又使出拍馬神功:「區區蜀國不過是陛下後院的馬廄,陛下已經下了旨意,那好馬肯定能送來,我咋能不感謝陛下呢?」

好!如此不同凡響,隨機應變的才能,得派上大用場。

孫權任命諸葛恪接替剛剛去世的徐詳,代理節度,掌管軍隊後勤糧草供給工作。

可是這個差事每天要處理大量往來公文,諸葛恪並不喜歡。

蜀國丞相諸葛亮得知侄子代替了徐詳,感到侄子不可能勝任,連忙給東吳丞相陸遜寫信說:

「我哥諸葛瑾年紀大了,可能糊塗了。

我這個侄子性格不穩重,現在讓他掌管部隊糧草大事,難免出錯。

我雖遠在蜀地,可還是暗暗替他擔憂啊,請您把我的意思轉告給孫老闆。

陸遜把諸葛亮的信轉交給孫權,孫權認為他二叔說得有理,於是就把諸葛恪調任在外領兵。

託孤之臣

諸葛恪曾多次要求獨自帶兵平定山越人,朝中眾多大臣都持反對意見,認為山越人居住的丹陽山高路險,自從漢朝開始就難以全面平定。

諸葛恪固執己見,揚言只要三年,就可徵得四萬甲士,一舉平定山越人。

很多人——包括他的父親諸葛瑾都認為這是說大話,不可能成功。

諸葛瑾隱隱有一絲不祥的感覺:「恪兒不會使諸葛家興盛,反而會令家族遭受災禍。

諸葛瑾去世後的第四年為赤烏八年(245年),丞相陸遜病逝。

老一代重臣陸續離開,到了年青一代大展抱負的時機了。

孫權任命諸葛恪升任大將軍統領三軍。

神風元年(252年)初夏,跟劉備白帝城託孤驚人相似的一幕發生了。

孫權臨終,在宗室孫峻的舉薦下,以諸葛恪等為託孤大臣,輔佐太子孫亮。

十歲的孫亮即位後,封諸葛恪為太傅,掌管東吳軍國大權。

諸葛恪跟他二叔諸葛亮貌似相同,都在輔佐幼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軍事朝政大權在握。

實際上叔侄二人沒法比,諸葛亮的情商、智商都在侄子之上,他講人情,懂政治,蜀國大臣可以眼裡可以沒皇上,但必須有丞相。

諸葛恪就不一樣了,他爹等老臣以及老皇帝去世後,大臣們都在盤算誰能代替皇上更符合自身利益,江東鐵桿兒坐地戶誰聽諸葛恪一個官二代外來戶瞎嚷嚷啊。

出師北伐

吳蜀兩國雖然都嚷嚷北伐,可是蜀國口號喊得震天響,實際行動不多,叔叔老謀深算,侄子初生牛犢。

諸葛恪首次做為主帥伐魏,破敵軍於東興,首戰告捷,以老將丁奉率三千吳軍幹掉七萬占盡優勢的魏國部隊。

此次東興大捷沖昏了諸葛恪的腦袋,第二年,再派大軍伐魏。

許多大臣勸諫,國庫不足而士兵疲乏,不利於再次發動戰爭,應該養精蓄銳。

諸葛恪沒有採納群臣的建議,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新城(安徽合肥西),魏國主帥司馬師按兵不動,以三千人據城抵抗。

一邊瘋狂攻城,一邊拚命死守,三個月過去,毫無結果。

不久,魏軍詐降,以緩兵之計得以喘息。

魏國援軍趕到,開始大舉進攻,東吳士兵在酷暑中艱難抵抗,死傷無數。

二十萬大軍被三千魏軍擊潰,一報還一報,歷史就這麼愛開玩笑。

被害身亡

東吳大臣憤怒聲討諸葛恪,小皇帝孫亮受不住壓力,只好連續下詔,催促諸葛恪撤軍,諸葛恪老大不情願慢騰騰撤回來。

回到都城建業,諸葛恪不反思自己,還四處埋怨,而且以託孤首輔大臣自居,處事獨斷專行。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為託孤大臣的宗室孫峻打算除掉這個昔日看好,如今成為絆腳石的政治對手。

於是利用民怨沸騰的時機,誣陷諸葛恪叛亂。

孫峻暗中與幼主吳亮密謀,設計令諸葛恪赴宴,帳內埋伏甲士將其刺殺,時年五十一歲,諸葛恪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外逃途中被追兵所殺,其黨羽及其及三族被夷滅,當年他老爹的讖語不幸言中。

吳景帝孫休上台後,下詔為諸葛恪平反昭雪,可是來不及了,人死不能復生。

諸葛恪太急於建功立業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北伐了,以至於朝中明爭暗鬥他茫然無知,啥叫剛愎自用?這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名將諸葛恪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是蜀漢名相諸葛亮的親侄,東吳重臣諸葛謹的長子,文武全才,膽識過人,與生性跳脫的吳主孫權臭味相投、相處甚歡。孫權是個蠻橫而喜歡生事的老帝崽,他與張昭鬥氣,火燒...

被皇帝謀殺的諸葛亮侄兒,到底做錯了什麼?

文|沙塵暴 (讀史專欄作者)諸葛亮一家人很有意思,在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有人當大官。他自己,蜀國丞相;他哥諸葛瑾,吳國重臣;他弟(族弟)諸葛誕,官至魏國征東大將軍。他們諸葛家的後代,也還算不錯,比如...

東吳剛愎自用輔政大臣大將軍太傅諸葛恪生平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是蜀漢名相諸葛亮的親侄,是東吳重臣諸葛謹的長子,文武全才,膽識過人,與生性跳脫的吳主孫權臭味相投、相處甚歡。孫權是個蠻橫而喜歡生事的老帝崽,他與張昭鬥氣,火...

三國神童多神傷 東吳諸葛恪之死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人三國時期吳臣蜀丞相諸葛亮之侄東吳重臣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是東吳重臣的諸葛瑾的兒子,諸葛瑾是琅邪陽都人,屬於流亡北士的一員,當年於流亡途中與家人走散,作為一民流浪漢被推薦...

如何評價諸葛恪?

孫權臨終時以諸葛恪為五名顧命大臣之首但又有些不放心不下他的性格。排名第四的顧命大臣孫峻擔保說滿朝的大臣們沒有人比得上諸葛恪。孫權想想也是啊那就只好這麼決定了。驚才絕艷的諸葛恪堪成吳國中後期第一能...

三國諸葛瑾之驢和諸葛恪的故事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是諸葛亮的哥哥。東漢末避亂江東,後來做了孫權的大臣,曾官至綏南將軍,左將軍,封宛陵侯。孫權稱帝後,曾任大將軍。他的臉長得很長,活像一副驢臉。他雖然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