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機靈聰慧,卻被夷三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吳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夏,風疾纏身的孫權在向重臣諸葛恪託付後事之後,溘然長逝。

這位年少掌權,坐領江東,被曹操讚譽「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東吳開國皇帝,以七十一歲高齡,成為三國時代享壽最長的君主。

此時,號稱「冢虎」的司馬懿在數年前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剷除政敵曹爽,曹魏大權盡歸司馬氏。

此時,號稱「臥龍」的諸葛亮已經去世18年,接過兵權的姜維正磨刀霍霍,試圖再伐中原。

此時,無論是蜀漢劉關張、曹魏的五子良將還是孫吳的周魯呂陸,都早已作古,年輕一輩或許不比先人有著諸多出神入化的豐功偉業,但他們採用自己獨有的手段,試圖讓自己成為亂世的終結者。

諸葛恪便是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人。

1

才思敏捷,少年得志

我們了解諸葛恪大多源於他幼時兩則故事:「諸葛子瑜之驢」與巧辭令張昭進酒。

除此之外,《三國志·吳書》中還記載:蜀國的使者來到吳國,孫權對使者說:「這個諸葛恪一向喜歡騎馬,請回去告訴你們家丞相,為他送一匹好馬來」。

諸葛恪便馬上跪拜致謝,孫權奇怪地說:「馬還沒有送來,你謝什麼呢?」諸葛恪答道:「西蜀是陛下在外面的馬廄,今天您下詔之後,蜀國人肯定屁顛屁顛把好馬送來,所以臣先在這裡謝恩了呀。

這個馬屁將孫權拍得可謂十分清爽,可見青年時代的諸葛恪的確是才思敏捷,造次可觀,也難怪孫權如此賞識他,甚至在臨終之時委以大事。

與諸葛恪不同,父親諸葛瑾在大家所熟悉的演義中呈現出敦厚老實,甚至有些木訥迂腐的氣息。

我們印象最深乃是三氣周瑜之時,孫權假意拘捕了諸葛瑾一家老小,然後讓諸葛瑾入川懇求二弟孔明歸還荊州,卻反而被孔明耍得團團轉,無功而返的經典橋段。

演義當然十之八九都是杜撰,真實歷史上的諸葛瑾在周瑜呂蒙等身故之後,協助陸遜執掌東吳三軍,並多次出兵響應孔明伐魏,顯然不可能只是個腐儒一類的人物。

而他對自己兒子的評價也可謂是一語成讖:「恪兒不能使我們家庭興旺,將使我們遭滅族之禍!」,後來發生的事情果然應了老人家的預言。

2

把持朝政,大破魏軍

除了才思敏捷,受孫權喜愛的個人原因之外,孫權託孤諸葛恪,還有沒有其他的緣由呢?這就要從東吳的政權結構來尋求答案了。

當初孫策借淮南袁術之兵,並自家心腹黃蓋、程普、韓當等老將,加上周瑜魯肅等人,攻取吳郡,擊敗了嚴白虎、劉繇等江東軍閥。

但要想穩坐東南,割據一方,就不得不藉助地方豪強的勢力,並給他們相應的地位和官職。

當時吳郡四大家族分別為張顧陸朱四家,因此無論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我們都能在朝堂之上屢屢看到這四家的身影,如張昭、陸遜、顧雍和朱異等,他們的子弟也依然在後三國時代的東吳發揮著一定的影響力。

但帝王心術,任何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皇帝都不可能甘心受這些世族的擺布,故而勢必要將自己帶來的心腹加以扶植,以此抗衡豪強的勢力。

由此我們看到孫策時代的周瑜;孫權時代的魯肅、呂蒙、諸葛瑾;孫亮時代的諸葛恪以及孫休時代的濮陽興,他們都來自戰亂頻仍的中原,故而可以統稱為「流亡北士」集團,歷代東吳君主正是通過這一集團來制衡江東的,顯然諸葛一族在後孫權時代同樣被賦予了這一重要使命。

那麼,諸葛恪是否不負孫權的重託呢?

不得不說,少主孫亮即位後,輔政初期的諸葛恪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的。

東吳建興元年十月,諸葛恪集結大軍,在魏國境內「更作大堤,左右結山俠築兩城」,魏國方面命大將胡遵、諸葛誕等率兵七萬「攻圍兩塢」,想要破壞吳軍築起的工事,與諸葛恪派出的四萬援兵會戰與東興。

魏軍見吳國兵少,不以為意,士氣懈怠,吳國老將丁奉瞄準時機,在寒雪中赤身突襲,大敗魏軍,上演了「雪中奮短兵」的精彩戲碼。

此戰魏軍損失數萬,吳國方面「獲車乘牛馬驢騾各數千,資器山積,振旅而歸」。

東興之戰的勝利,是諸葛恪一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

但很快,諸葛恪為人致命的缺點就暴露了出來。

3

剛愎自用,遭夷三族

將魏蜀吳三國實力進行對比,魏國雄踞中原,十分天下有其七,蜀吳聯盟抗魏,也只能勉強保住各自地盤。

諸葛亮六出祁山,孫權屢屢進攻合肥,都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東興一戰,吳軍以少勝多,實際上魏國輕敵的原因占了很大的成分。

但諸葛恪自認為智謀超群,能夠戰爭魏軍全賴自己指揮有方,於是決定一鼓作氣,再度出兵,意圖攻破合肥新城,染指中原。

史載,諸葛恪「違眾出軍,大發州郡二十萬眾,百姓騷動,始失人心」

到了東吳後期,尤其陸遜去世之後,吳國的精英可謂凋零殆盡,東吳自身的國力雖然略強於蜀漢,也同樣無法支撐頻繁的戰爭。

但諸葛恪卻罔顧這些客觀條件,一心只想建功立業,除了想要通過軍功在朝堂上進一步鞏固權力之外,大概在他的內心深處,是希望超越自己的叔父——諸葛孔明的。

諸葛恪率大軍包圍合肥新城,此時兵力對比與東興之戰時相反,吳軍浩浩蕩蕩,而魏軍只是孤城一座。

但合肥新城乃是魏國為了防禦東吳入侵專門修築的城池,易守難攻。

吳軍圍城數月,依舊毫無進展。

更糟糕的是,此時軍營中士兵「泄下、流腫,病者大半,死傷塗地」,疫病的頻發,更加劇了士氣的下降。

諸葛恪見狀,在苦撐了一段時日後,只得引兵撤退。

退兵的路上,士卒傷病者很多無法前行,就直接死在道路兩旁。

諸葛恪見狀,臉上毫無悲戚的神色。

此一戰,空耗國力,還讓自己的聲望大為下降,這正是諸葛恪剛愎自用釀成的苦果。

吳軍傷亡慘重,但諸葛恪為了掩飾過失,越發獨斷專權,朝野上下無不對其怨聲載道。

早就對諸葛恪大為不滿的少帝孫亮於是聯合衛將軍孫峻等,在宴席上將諸葛恪擊殺,諸葛恪三族隨即也被下詔殺得一乾二淨。

平心而論,諸葛恪文采出眾,尤其在「見縫插針抖機靈」方面是一個好手,這樣的人如果讓他和阮籍嵇康等一起撫琴作詩,縱情山水,或許真的可以成為一代名士。

但上天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賦予了他無上的權力,卻沒有令他具備相應的氣度和能力。

據說諸葛恪奔赴死亡之筵時,曾有白虹繞其車,也許上天也不希望這樣一個機靈的人就此身首異處。

只可惜歷史無法挽回,無法假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評價諸葛恪?

孫權臨終時以諸葛恪為五名顧命大臣之首但又有些不放心不下他的性格。排名第四的顧命大臣孫峻擔保說滿朝的大臣們沒有人比得上諸葛恪。孫權想想也是啊那就只好這麼決定了。驚才絕艷的諸葛恪堪成吳國中後期第一能...

諸葛恪專權經過

(203年-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東吳重臣諸葛瑾之子,東吳的權臣和太傅,後遷升為大將軍(一說官至丞相)。孫權臨終時以其為輔政大臣,輔助太子孫亮。孫亮即位後,諸葛恪獨...

諸葛瑾之子諸葛恪簡介 諸葛恪得驢典故

東吳權臣諸葛恪簡介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東吳權臣,東吳大將軍諸葛瑾長子,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 從小就以神童著稱,深受孫權賞識,弱冠拜騎都尉,孫登為...

諸葛瑾一生沒辦成過一件事卻為何步步高升?

諸葛瑾的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兒,卻步步高升,善始善終。他的故事沒有什麼精彩之處,卻極為耐人尋味。乍一看,諸葛瑾除了是諸葛亮的哥哥什麼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類、他的反常識,是那麼的無與倫比、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