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的終極使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長

史書沒有記載孫權對此事的反應,但可以推測,孫權對此行為應是極為欣賞的。

諸葛恪殺子,實際上就是向孫權表明心跡:諸葛家族不朋不黨,所效忠的只有孫權一人。

這太對孫權胃口了。

「南魯黨爭」讓張、顧、陸、全等家族死傷慘重、元氣大傷,唯有諸葛恪,通過犧牲兒子,成為孫權臨終時最為依賴的託孤首臣。

聰明、才略、野心、志向、託孤、權臣,這一系列特徵使得諸葛恪與他平庸的父親諸葛瑾漸行漸遠,而愈來愈像他的另一位長輩——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五伐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志向深刻影響了諸葛恪。

諸葛恪每次讀諸葛亮的《出師表》,都會喟然嘆息,夙夜反側。

諸葛恪是一個極其富有政治理想的人,他對此前東吳偏安自保的狀態十分不滿。

他一心要效法諸葛亮,扛起北伐的大旗,實現一個臣子的終極使命。

就在剛被孫權封為將軍、授予兵權時,諸葛恪就曾嘗試軍事冒險。

他派兵北出皖口,偷襲了舒城,俘獲了不少民眾。

這還不算,他又派出探子北上探路,計劃直接奪取曹魏在淮南的總指揮部壽春。

可這個計劃立即被孫權叫停了。

此時,三國鼎立局面已經形成了十多年,三國的疆界一直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說明三國之間已經形成了某種政治平衡,想要打破這種平衡的人勢必面臨極大的阻力。

諸葛亮的北伐,建立在爭正統的道義之上,不北伐無以保持蜀漢立國的合法性。

東吳則不同,時而聯劉,時而聯曹,雖然在夷陵之戰後與蜀漢化敵為友,宣誓聯手對付魏國,但東吳和曹魏沒有深仇大恨,而長期穩坐江東使得孫氏及世家大族們的利益相對穩固,這就使得東吳對北伐一直不積極。

這些都是諸葛恪無法忍受的。

但他知道孫權已近暮年,毫無雄志,想要實施自己的北伐大計,唯有等孫權死掉。

孫亮即位後,諸葛恪以太傅的身份執掌朝綱,取得了絕對權力。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吳國的年號改為建興。

建興是蜀後主劉禪登基、諸葛亮開始輔政時的年號。

諸葛恪大約覺得自己現在與孫亮的關係,和當年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非常相像。

他對諸葛亮的模仿就是這麼直接,甚至連諸葛亮輔政時蜀漢用過的年號都直接抄襲過來。

改元當年,諸葛恪即率眾親臨東興前線,下令重築東興大堤,並在左右兩山築城,為北伐做準備。

東興扼制著巢湖至長江之間的水路要道,一旦堤壩築成,將阻擋巢湖及其上游支流的水匯入長江,致使湖水漫溢從而反淹曹魏重鎮合肥新城,並為東吳水軍北上提供便利。

這一步棋魏國當然也看到了,於是魏軍主動出擊,命胡遵、諸葛誕引軍七萬破壞東興堤和兩座城堡。

這也正中諸葛恪下懷。

是年冬天,東興之戰打響。

此戰諸葛恪為總指揮,留贊、呂據、唐咨、丁奉四員大將共同率軍突襲敵營,魏軍死者數萬。

東興之戰為吳國自石亭以降二十多年未有之大勝,繳獲馬匹軍械無數,魏國皇室女婿桓嘉和大將韓當之子、吳國叛將韓綜都死於此戰。

敗報震動魏國朝野,司馬師不得不將監軍司馬昭削去爵位,以平眾怒。

憑此大勝,諸葛恪進封陽都侯,加荊州、揚州牧,總督軍事;陽都,正是諸葛氏位於北方的老家。

在東興之戰剛結束的次年春天,急不可耐的諸葛恪便大舉興師,並聯絡蜀漢姜維共同伐魏。

諸葛恪對諸葛亮的崇敬可謂無以復加。

他曾在給弟弟諸葛融的信中說道,自己身受孫權顧命,輔佐幼主,像極了周公旦、諸葛亮當年的情形,很擔心自己能力不濟辱沒了諸葛丞相輔佐漢室的楷模形象。

他甚至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以解釋自己北伐的意圖,好似東吳版《出師表》。

諸葛恪在文中詳細分析了魏蜀吳三國的力量對比,認為當年秦國僅有關西之地尚能并吞六國,而現在的魏國比秦國大了許多倍,蜀吳加起來還不到六國的一半,因此吳國很危險,根本不能依靠長江天塹行偷安之策。

曾經在丹陽募兵的諸葛恪十分重視人口對國家興亡的重要性,他算了一筆帳,按照當時的趨勢,多年後魏國人口會成倍增長,而吳國的人口會銳減,若不抓緊北伐,雙方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東吳就更難有機會了。

(6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效力於曹魏、東吳、蜀漢三支諸葛氏的不同結局

一說到三國諸葛一脈,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對於諸葛亮這位中華民族偶像級別的人物,自然不必多說,其實除了蜀漢的諸葛亮,還有東吳的諸葛瑾,曹魏的諸葛誕都是當時的大佬級人物,下面就來細說三個不...

三國那些事之諸葛龍虎狗

三國時期,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稱為「龍虎狗」。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其中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是龍;諸葛瑾報效東吳,做了孫權謀士,是虎;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是狗。其中...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諸葛亮為什麼六出祁山,屢敗屢戰?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都無功而返。身為一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不可能看不清天下局勢,三國鼎立,蜀漢最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使他多次以弱擊強,揮師北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