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曹魏的兩次戰役,有個極其驚人的巧合(長江岸邊說六朝43)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恪始終有個夢,就是建功立業,稱霸天下。
251年,魏國司馬懿病逝,兒子司馬師執掌大權。
252年,孫權去世,諸葛恪執掌大權。
新上台的都是絕頂高手,隔江相望,誰才是天下第一呢?
一輪紅日冉冉飛升,兩個人影騰空而起,拳風掌力激盪,狂風四起,天地變色。
在他們的兩次過招中,卻有一個細節驚人的巧合,冥冥之中似乎是上天的安排。
3000名東吳兵勝了7萬魏軍
在巢湖上,孫權曾經構築了一條東興(安徽巢縣東南)大堤,大堤南邊能停靠艦船。
後來,魏、吳戰事變少,大堤逐漸廢棄。
252年的10月,諸葛恪帶兵來到東興,重新整修東興大堤,還在大堤兩頭,各修建了一個軍事據點,留下各千人防守。
然後諸葛恪帶兵回到建業。
這種明顯的挑釁行為讓魏國憤怒不已。
相當於兩個人本來和平共處,突然一個人跑到另一個人面前秀肌肉,揮拳頭,然後扭頭回去了。
司馬師牙縫裡只吐出一個字:打。
他派出三路軍同時南下,其中主力是胡遵、諸葛誕率領的7萬人,目標直指東興。
諸葛恪得到消息後,帶4萬人北上救援。
如果從實力來講,魏國占有優勢,但他們一點點的驕傲自大,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那幾天北風勁吹,漫天飄雪,寒氣凜冽。
魏軍在大堤上安營紮寨,猛攻兩邊的東吳軍事城池,一時無法突破。
魏軍也累了,決定中場休息,看吳的援軍還沒有到,先填飽肚子吧。
於是胡遵、諸葛誕等人在大堤上擺下酒筵,飲酒作樂,當作在這寒冷的鬼天氣里暖暖身子。
在大雪茫茫的天地之下,另有3000人卻在急速前進,那是東吳老將丁奉帶領先鋒敢死隊,晝夜兼程,比預定時間提前兩天到達東興。
接近大堤之時,丁奉傳下命令:我們已沒有了退路,敵人正在喝酒,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立功領賞,就在今日。
戰士們被他豪氣感動,願意破釜沉舟,拚死一戰。
丁奉命令士兵脫掉鎧甲外套,扔掉槍矛,只是手拿大刀、盾牌,沿著堤防而上。
曹魏軍遠遠看見吳軍都不穿鎧甲,覺得很奇怪,在搞什麼名堂啊,哈哈大笑。
吳軍趁機衝殺,個個如猛虎下山,以一當十,殺聲震天。
魏軍大亂,互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
諸葛恪俘獲輜重武器,堆積如山。
史稱東興大捷。
魏國有一個將領叫韓綜(東吳名將韓當的兒子),是吳國的叛將。
孫權對他恨得咬牙切齒,但生前一直沒有抓到他。
這次被吳軍斬殺,諸葛恪命人把韓綜首級送回建業,以祭告孫權。
東吳20萬人敗在魏3000人手下
諸葛恪一時風光無限,仰天長嘯,強大的曹魏原來是紙老虎啊。
第二年,諸葛恪決定錦上添花,再次出兵伐魏。
大臣們上書勸說:我們剛剛打過仗,國庫沒錢,軍士們又疲憊,還是別打了。
在諸葛恪眼裡,他們就是一幫紙上談兵的書生,有什麼可以商量的呢?
這年3月,雙方在新城(位於合肥)大戰。
東吳總兵力20萬人,守城的魏軍3000人,負責人是張特。
東吳策略:引誘魏軍前來營救,圍城打援。
魏軍策略:派20萬救兵,但不著急去救。
司馬師決定豪賭一次,那就是城池堅固,一定能守住。
等到吳軍攻城疲憊,再全軍反擊。
諸葛恪雄心勃勃,在城下猛攻,以為易如反掌,然而越是想得到,越是得不到。
攻了3個多月, 居然沒攻下。
諸葛恪惱羞成怒,命令全軍出動,押上全部的籌碼。
就在城池將破之時,張特舉起了白旗,帶信對吳人說:我放棄抵抗。
根據魏國法律,如果守城超過100天救兵不來的話,我們投降家裡老小不被連坐;現在你們已經攻城了90多天了,能不能再等幾天,我再回頭勸勸別人,一起投降。
東吳相信他的話,停止進攻。
張特連夜把城內的居民房屋拆掉,用拆下的木材做成柵欄堵住了城牆的缺口。
第二天清晨,吳國人發現上當,同時,城池上傳來張特的喊聲:我只有戰鬥而死,絕不投降!
圍到7月,盛夏暑熱難耐,東吳士兵患病的在半數以上,到處是死傷的人。
魏國援軍大舉進攻,吳軍戰敗屍橫遍野。
在這關鍵的時刻,諸葛恪做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那就是沒有到受傷的士兵處撫慰,照常神情自若,談笑風生,就如同在災難現場居然還面帶微笑一樣。
當軍官上報傷亡人數時,諸葛恪認為他們在說假,揚言要殺掉他們,於是誰也不敢再去匯報。
皇帝下一封一封詔書讓諸葛恪撤軍
事情越鬧越大,最後傳到了皇帝耳朵里,孫亮在大臣們的一片反對聲中,也抗不住壓力,只得下一封一封的詔書像12道金牌一樣催諸葛恪回建業。
諸葛恪這才慢悠悠地撤軍。
心中卻是一肚子意見,又不敢對皇帝發火,只得找替罪羊。
回到建業後,把中書令孫嘿召來,大聲責問他:你們怎麼敢隨意濫發詔書? 孫嘿一聽,都嚇昏了,心想這詔書我有權發嗎。
一句話不敢說,惶恐不安地退出,回家就打了辭職報告,說生病了告老還鄉。
諸葛恪創造了一次奇蹟,吳軍3000人大敗魏軍7萬人,偶然性因素特別大,丁奉是頭號功臣;他也創造了另一個奇蹟,20萬人敗在魏軍3000人面前。
雙方都是以弱勝強,戰勝方人數也一樣,這樣的巧合歷史上絕無僅有。
勝負剎那之間反轉,那麼諸葛恪的命運也會發生反轉嗎?
可加微信公眾號:老楊說歷史
66歲雪中奮戰,69歲殺敵數百,72歲誅權臣,見證了三國興亡
東吳十二虎臣之丁奉丁奉是十二虎臣中最後一位,也是最年輕的一位,雖然在這十二人中,丁奉名氣不大,但他雪中奮兵、解救壽春、誅殺孫綝,所作所為可絲毫不比他們遜色。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年少時因為驍勇...
諸葛亮侄兒諸葛恪:效力東吳,崇拜叔父,愛背出師表,兵敗被誅
我們都知道,諸葛三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仕吳、蜀、魏,都干出了大名堂。諸葛亮自不必說,諸葛瑾官拜東吳大將軍,諸葛誕官拜曹魏大將軍。這三人也被史家合稱「龍虎狗」,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他雖是諸葛亮親屬,卻無家族智慧,最終慘遭滅門
諸葛恪很聰明,這在他六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中介紹,諸葛恪,字元遜,是東吳大臣諸葛瑾的長子,諸葛亮的侄子。他六歲的時候與父親一起參加孫權舉辦的大型宴會。諸葛瑾的長相很...
被皇帝謀殺的諸葛亮侄兒,到底做錯了什麼?
文|沙塵暴 (讀史專欄作者)諸葛亮一家人很有意思,在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有人當大官。他自己,蜀國丞相;他哥諸葛瑾,吳國重臣;他弟(族弟)諸葛誕,官至魏國征東大將軍。他們諸葛家的後代,也還算不錯,比如...
三國後期規模最大的攻城戰—新城之戰
公元252年魏國出動15萬大軍兵分三路,向東吳的東西兩個方向進擊。其中,東路軍以司馬昭為都督,領兵7萬直取東興。東吳以太傅諸葛恪為統帥率軍4萬迎戰魏軍,魏軍戰敗。司馬昭因此被削去侯爵,諸葛恪則在...
夏侯玄李豐等人的作為,確實有浮華不實趨炎附勢等缺陷
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來勢洶洶,本來是到處野戰,但手下人看到這樣的打法把魏國軍民全都打跑了,因此反而抓不到俘虜感到沒有收穫,便勸諸葛恪來個「攻其所必救」圍攻合肥新城,妄圖圍城打援。合肥是要地,司馬...
此人學諸葛亮北伐,也寫下《出師表》,為何不能揚名反遭人唾棄?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伐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表中以懇切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出師表》一文感人至深,後世廣...
孫權病亡,魏國趁機偷襲東吳,卻讓他一戰走向巔峰!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相對於曹操、劉備等,孫權無疑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統治者。在孫權的一生中,除了和曹魏、蜀漢的交手,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和江東士族的爭奪上,尤其是保證孫家在東吳的統治穩定。而為了牽制江...
不僅諸葛亮有《出師表》,他的侄兒也有一份《出師表》
《出師表》這篇文章不管在當時的三國時代還是現在,都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可是《出師表》不光諸葛亮寫過,還有一個人也寫過《出師表》那就是諸葛亮的侄兒,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
為什麼「諸葛亮」請東吳不要重用自己的姪子「諸葛恪」?
據說諸葛恪自小就聰明非凡,深受孫權的賞識,年輕輕輕就被任命掌管全軍糧餉供給的重責大任。按理來說,這可是一項殊榮,但遠在蜀國的諸葛亮得到消息,竟然不是恭賀自己的姪子,而是趕緊寫信給陸遜,請他向孫權...
他在東吳功高蓋世,人氣卻遠不如周瑜、呂蒙、甘寧、太史慈
他,是「東吳十二虎臣」之一,在吳國可謂功高蓋世,可他的名氣和人氣卻遠不如周瑜、黃蓋、呂蒙、甘寧、周泰、太史慈等江東豪傑。只因在三國最精彩最熱鬧的時候,他只是一小將,雖身經百戰勇武過人,但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