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有個親戚,敢罵太子卻仍能平步青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諸葛恪字元遜,其父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出生在赤壁之戰前。

諸葛恪繼承了諸葛氏家族的某些優秀遺傳基因,史書稱他七尺六寸,接近今天的一米八,大口高聲,從小就很有才思,尤其善於辯論,很少有人能辯過他。

《三國志》里記載了一件有趣的事,說諸葛瑾長相較特別,「面長似驢」。

一次,孫權大會群臣,讓人牽了一頭驢進來,故意量了一下驢的臉,寫上「諸葛子瑜」。

諸葛恪那時還小,看到有人拿父親開涮,不急不鬧也不哭,走上前跪倒說:「請給一支筆。

」眾人不知道這位小朋友要筆幹什麼,就給了他,諸葛恪拿著筆,不慌不忙來到那頭驢前,在「諸葛子瑜」字下添上「之驢」兩個字,這一舉動贏來舉座歡笑,孫權就把驢賜給了諸葛恪。

又有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故意問他:「你父親和你叔父誰更有才能?」諸葛恪想都沒想,回答道:「我父親更優。

」孫權問他為什麼,諸葛恪回答:「我父親懂得事奉什麼樣的人,我叔父卻不懂,所以我父親更優。

小小年紀就如此機敏,而且知道抓住時機拍馬屁,孫權聽後大笑。

於是孫權越來越喜歡諸葛恪,有宴會就讓諸葛瑾把他也帶來。

有一次宴會上,孫權命諸葛恪勸酒,諸葛恪走到張昭面前,張昭酒量可能有限,這時已經「有酒色」,不肯再喝,對諸葛恪說:「這樣勸酒不符合尊老的禮節。

孫權對諸葛恪說:「你能不能說服張公,讓他飲下此杯?」

諸葛恪對張昭說:「姜太公當年九十歲了,仍能高舉白旄指揮軍隊,他不認為自己老。

軍旅之事您總在後面,吃飯喝酒把您放在前面,怎麼還說我不尊老呢?」張昭被小朋友弄了個臉紅,只得把酒一飲而盡。

諸葛恪還有一次跟張昭鬥嘴,當時有許多白頭鳥飛到大殿之前,孫權問是什麼鳥,諸葛恪回答說:「是白頭翁。

」張昭在座,他年齡最大,懷疑諸葛恪這小子又沒安好心,是故意挖苦他。

於是對孫權說:「諸葛恪是在戲弄您,哪來的白頭翁這種鳥,不信讓諸葛恪找出一個白頭母來。

諸葛恪立即答道:「鳥兒的名字從來不是相對的,有一種鳥叫鸚母,請張先生找出一個叫鸚父來。

」在座的人樂得笑個不停。

還有一次,蜀國使臣來孫吳,孫權設宴款待,諸葛恪也參加了,孫權對蜀國使臣開玩笑道:「這位諸葛恪先生喜歡騎馬,請回去告訴你們諸葛丞相,給他侄子送匹好馬來。

諸葛恪趕緊拜謝,孫權說:「馬還沒有來,為何感謝?」

諸葛恪回答:「現在蜀國就是陛下您的馬廄,您已發話,馬肯定會送來,安敢不謝?」

拍馬屁的最高境界除了抓住時機,還要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諸葛恪這個馬屁拍得可謂機警和無孔不入,他從小就是這方面的行家。

這些故事並不是記錄在《世說新語》那樣以八卦新聞為主旨的書中,而是在陳壽的《三國志》里,在當時已廣為流傳。

在《諸葛恪別傳》里記載著另一個故事。

有一次,孫權宴請蜀漢特使費禕,事先故意叮囑大家:「使者來後,你們都低頭吃東西,不要起身。

費禕趕到,孫權停下筷子,但群下故意不起。

費禕臨場作了一首打油詩:「鳳皇來翔,騏驎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

諸葛恪也在場,他順口回道:「爰植梧桐,以待鳳皇,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彈射,使還故鄉!

費禕挺驚訝,他正在吃餅,於是停下來,索筆作了一篇《麥賦》,諸葛恪當仁不讓,也索筆作了一篇《磨賦》。

你是麻雀我射你,你是麥子我磨你,反正不吃虧。

他們的這兩篇賦大家看了「咸稱善焉」,都稱讚不已。

孫權的長子孫登比諸葛恪小五歲,他們從小關係就挺好,據《諸葛恪別傳》記載,有一次他們玩的時候紅了臉,孫登罵諸葛恪:「諸葛亮元遜可食馬矢!」意思是,諸葛恪應該吃馬糞。

諸葛恪立即回道:「那你就去吃雞蛋!」

孫權聽說後很好奇,就問諸葛恪:「人家讓你吃糞,你為什麼讓人家吃雞蛋?」諸葛恪回答道:「這兩種東西都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

」逗得孫權開懷大笑。

據《江表傳》記載,孫權稱吳王后,想任命諸葛恪為節度官,掌管軍糧。

諸葛亮聽說此事,趕緊給陸遜寫信,信中說:「家兄年勢已高,諸葛恪生性疏忽,現在讓他主管軍糧,而軍糧是軍隊最重要的東西,我雖人在遠方,但聽說後一直不安,請轉告吳王,為諸葛恪調換一下職務。

節度官是孫權創設的官職,品秩不詳,但是它的首任徐詳,是由偏將軍轉任的,所以這是一個相當於副部級的高級官職。

諸葛亮認為諸葛恪不合適,一種可能是覺得這個官職太高,諸葛恪年輕,資歷尚淺,還需要鍛鍊,另一種可能是這個職務很重要,責任重大,又與經濟有關,諸葛恪沒有這方面的才幹。

陸遜將此事報告了孫權,孫權還真給諸葛亮面子,沒讓諸葛恪當節度官,而是讓他去帶兵。

孫權稱帝後,為加強對太子孫登的培養,為未來接班鋪路,抽調一批年輕有才幹的政壇後起之秀到太子府任職,諸葛恪被任命為太子左輔,是太子府的最高屬官,為諸葛恪日後進一步騰飛奠定了最為重要的基礎。

孫權晚年昏聵,太子立了廢、廢了立,丞相不得善終、大臣廣受誅連,還發生了嚴重的謀反事件。

太元元年(251年)冬天,孫權從南郊祭祀回來後病倒,《吳錄》稱孫權受了風寒。

孫權意識到大限已至,不得認真不考慮身後的事,孫權跟大家商議可向誰託付後事,「朝臣咸皆注意於恪」。

諸葛恪當時已是孫吳政壇新生代的領軍人物,擔任大將軍,陸遜死後代替他統領荊州事務。

孫權雖然從小就喜歡這個年輕人,這些年對他也刻意栽培,而諸葛恪在平息山越、與曹魏交戰中立下不少戰功,顯示出一定才幹,但孫權認為諸葛恪有剛愎自用的毛病,心中猶豫。

孫峻上書孫權,認為諸葛恪足以輔國,朝中官員沒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才幹,力保諸葛恪。

孫峻是孫權晚年最信任的本家子弟,他的話還是有相當分量的,孫權於是下了決心,下詔征諸葛恪回建業。

《吳書》記載,在病床前,孫權向諸葛恪託孤,在場的還有中書令孫弘、太常卿滕胤、將軍呂據、侍中孫峻等人,滕胤是孫權堂弟孫奐的女婿,時任會稽郡太守,不久前被孫權召回擔任太常卿。

呂據是呂范之子,目前擔任蕩寇將軍。

孫權對諸葛恪等人說:「我病得不輕,恐怕不能跟你們再相見了,國事就託付給你們了。

諸葛恪流淚道:「我和眾大臣身受陛下大恩,當不惜獻出生命以執行您的詔令,希望陛下安定心情,減少憂慮,不要把身外之事掛在心上。

孫權升諸葛恪為太子太傅,「詔有司諸事一統於恪,惟殺生大事然後以聞」,意思是朝廷的日常工作由諸葛恪主持,只有殺人的大事需要事先稟報。

孫權還升孫弘為太子少傅,仍兼任中書令;升孫峻為武衛將軍,仍掌管禁軍;升呂據為太子右都督,負責軍事。

這樣就形成了以諸葛恪為首,以孫弘、滕胤、呂據、孫峻為輔的輔政班子,這種結構想必是孫權精心設計的,劉備託孤於諸葛亮,曹丕託孤於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群,曹睿託孤於曹爽、司馬懿,在孫權看來都不算成功,託孤給一個人,容易形成權臣,帝王反成傀儡;託孤給多人,不容易形成核心,大家互相設防,效率低下;託孤給兩個人,就更不可取,不內鬥都不由人。

孫權以諸葛恪為首輔,讓他發揮才幹,放手輔佐幼帝振興孫吳,但又給他安排了一個助手團隊,裡面有宗室,有親屬,有近臣,也有老將後代,他們分別掌管軍政事務和禁軍,是助手也是監督者,諸葛恪如果有異心,無法一手遮天。

《吳書》記載,諸葛恪上任後盡心盡力,對於國家法令中有不合適宜的,都逐條列舉向孫權稟報,孫權對他的意見均表示同意。

孫權死後,太子孫亮即位,諸葛恪、孫弘、孫峻等人輔政,但諸葛恪與孫弘素有矛盾,孫弘想殺掉諸葛恪,事情敗露,反被諸葛恪所殺。

又過了一年,諸葛恪死於孫峻之手,竟未能落下善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評價諸葛恪?

孫權臨終時以諸葛恪為五名顧命大臣之首但又有些不放心不下他的性格。排名第四的顧命大臣孫峻擔保說滿朝的大臣們沒有人比得上諸葛恪。孫權想想也是啊那就只好這麼決定了。驚才絕艷的諸葛恪堪成吳國中後期第一能...

三國神童多神傷 東吳諸葛恪之死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人三國時期吳臣蜀丞相諸葛亮之侄東吳重臣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是東吳重臣的諸葛瑾的兒子,諸葛瑾是琅邪陽都人,屬於流亡北士的一員,當年於流亡途中與家人走散,作為一民流浪漢被推薦...

後三國之東吳第一權臣諸葛恪

後三國之東吳第一權臣諸葛恪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體格肥胖,是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有觀點認為諸葛恪實為諸葛亮之子,因當...

諸葛恪專權經過

(203年-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東吳重臣諸葛瑾之子,東吳的權臣和太傅,後遷升為大將軍(一說官至丞相)。孫權臨終時以其為輔政大臣,輔助太子孫亮。孫亮即位後,諸葛恪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