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看書記不住?記住不會用?試試這個方法,你也可以不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7年中國白領年度關鍵詞中,「焦慮」一詞位居榜首。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一聲。
」「同齡人年薪百萬,你卻還在被迫加班。
」......
於是越來越多的知識付費平台崛起,大家開始利用碎片時間學習,聽音頻、上網課、讀專欄,卻還是無法緩解焦慮,有時反倒讓人更焦慮。
雖然有人在販賣焦慮,但是我們內心的焦慮來自哪裡?
國外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是:焦慮根本上是一種你想實現自己生命意義的迫切感。
每個人都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說,想要實現生命意義的人都是和時間賽跑的人。
有些人找不到目標,略有焦慮。
但有目標的人並沒有好太多。
一種原因是,實現目標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焦慮也隨之而來。
不過這是可以緩解的。
有一種人不焦慮,因為他們明確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怎麼去做。
怎樣才能找到關鍵下一步呢?最近在讀的《實用性閱讀指南: 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作者大岩俊之,就是一個善於汲取書中要點,確立合理計劃,並化為行動的創業者。
以實用為目的讀書,他成功轉型,從普通職員變成創業公司的老闆。
作者大岩俊之,通過實踐閱讀中的知識,在工作之餘訓練自己成為研討會講師,他開發讀書法、製作思維導圖、推廣記憶術等。
而後成功創業成為研討會培訓指導,現在日本擁有一家創業公司。
大岩俊之說自己曾經是個「不讀書」的人,開始大量閱讀是在30歲之後,雖然速度驚人,幾乎是每天一本,然而效果甚微。
總結經驗後,他發現自己需要的是可以用於創業的知識,也就是說,「效果」是通過實踐產生的,於是開啟了「實用性」讀書模式。
《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他以自己的創業經歷為例,從閱讀、記憶、實踐三個步驟分享閱讀技巧。
什麼是「實用性閱讀」?
讀得快、記得牢、用起來。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大岩俊之不僅從這三方面提供心法和技巧,還加入自己閱讀的實例,分享實用性閱讀帶給自己的積極影響。
第一,如何讀得快?除了速讀技能,更需要明確每次閱讀的目的,再通過掌握全書結構,定位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
第二,如何記得牢?敲黑板,注意不是「記得全」,不分重點地記住全部等於什麼也沒有記住,可以用讀書筆記、思維導圖、創意記憶法牢記整本書中自己最需要的內容。
第三,如何用起來?這是緩解焦慮的關鍵:找到馬上可以開始的一小步。
整本書強調的是--看書看重點,轉化靠實踐--把知識變成能力。
不同的書有不同適用場景,可以推崇「讀無用的書、做有用的人」,也可以踐行「提煉要點、積極行動」。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強調了商務類書籍的閱讀法,雖略顯功利,把閱讀的目的性變得很強,但大岩俊之本人就是通過「將書中內容付諸實踐」這個理念成功創業的,因此本書在工作和創業場景中是很有說服力的。
一、找到目標才能讀得快
1. 心法:為了尋找答案而閱讀
一個有趣的現象叫做「孕婦效應」,自己懷孕了,就會發現身邊也有很多孕婦。
生活中處處是這樣的現象,如果想買咖啡,可能會意外發現,原來附近有這麼多賣咖啡的地方。
這是因為一旦有了關注的焦點,覺知就會變得主動起來。
實用性閱讀的心法也是一樣:確定讀書目的,每一本書有不同的使用方法,為了尋找答案而讀書。
美國作家羅蘭·米勒和丹尼爾·珀爾曼合著的《親密關係》,是兩性關係經典讀物,但是大量研究數據、案例稱述、理論論證,讓這本書有一種學術論文的既視感,對我來說,易讀指數只有兩顆星。
曾經看到睡著,擱置起來。
後來為了給一部話劇撰寫與戀愛有關的推廣文案,又重新讀起來,結果,邊貼標籤邊讀,一口氣就讀完了。
為了尋找答案而閱讀,效率非常高。
原來讀書也要「斷舍離」,當斷則斷,減輕負擔,才能讓重點凸顯。
2. 技巧:掌握全書結構
愛因斯坦讀書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被稱為「淘金式讀書法」。
可以歸納為一總、二分、三合閱讀法。
一總:了解全書結構。
二分:標題和粗體字閱讀。
如感興趣,細讀內容。
不感興趣,直接忽略。三合:整理脈絡,深度思考,尤其是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繫。
原來讀得快,不僅是用速讀技能,還要有整體意識。
為什麼看得慢?
因為每一句都認真看。
為什麼一字一句看?
因為怕錯過重點。
為什麼怕錯過重點?
因為不了解全書結構。
為什麼不去了解全書結構?
因為想儘快看完,再看新書。
結果呢,不得要領,反而更慢。
死循環怎麼破?
《實用性閱讀指南》推薦了類似愛因斯坦「淘金式」閱讀的方法。
在確定一本書的閱讀目的後,比如,要找到「如何製作思維導圖」,通過序言、目錄、後記等框架性內容熟悉書的結構,接著就能輕鬆找到哪幾頁包含了具體信息。
英國作者尼基·斯坦頓在《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中,把掌握書的層次結構形象地比喻為「走在熟悉的小道上」,如果沒有走過,肯定處處謹慎,一旦走過一次,就會了解哪裡有風景可看,哪裡只需低頭趕路。
不但節約時間,而且不會時刻保持緊張,害怕錯過風景。
二、抓住重點才能記得牢
1. 心法:二八定律,找到精華。
《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法》一書中說,如果把口眼鼻耳感受到的信息全部記住,超過5分鐘,大腦就宕機了。
很多信息是不需要留存在腦中的,因此一個TED演講的分享者說,「這世界不存在信息過載,只有過濾失敗」。
然而閱讀者的一個普遍誤區是:記得越多越好。
其實不分重點地記住全部等於什麼也沒有記住,作者大岩俊之把經濟學中的「二八定律」(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引申到閱讀中,他認為一本書的精華只占20%,而這20%中,核心內容占比也可以遵從「二八定律」,我們只需集中精力理解和運用核心精華就好。
2. 技巧:「筆心心」
1)「筆」:做筆記和思維導圖
做筆記的方法比較靈活,摘錄、寫感想,或兩者結合。
提煉20%的精華內容,反覆讀筆記就是在不斷加深記憶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公司引用思維導圖,正是因為其結構和腦神經細胞相似,內容一目了然,便於建立整體思維和提高記憶力。
一種常規的方法為「目錄結構」,按照書的篇章結構畫出各個的分支即可。
另一種方法比較個性化,比如,按照自己總結的「要點結構」或大岩俊之的「DIY結構」:
書目信息:書名、副書名、作者等
目標:閱讀這本書的目的
答案:根據「閱讀目的」找到的答案
總結:不是全書總結,只需概括自己讀過的內容
2)「心」:多種記憶法
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記憶曲線告訴我們,時間越長,遺忘的信息越多,只需一天時間就會遺忘74%的信息。
因此,記住知識的辦法只有一個,記得複習,而且是及時複習。
方法一:複述
書評人藥山分享說,看完一本書之後,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要是老婆問我『這本書講了什麼呀』我該怎麼回答?」 然後就主動組織語言、複述書中內容,寫書評的時候,概要和重點已經瞭然於胸。
方法二:故事聯想
這有點像小時候玩的「連詞成句」,先選出書中關鍵詞,接著把這些詞連成便於記憶的故事。
方法三:畫面聯想
人對形象的記憶力高於對文字的記憶力,因此創造具體畫面,有助於牢記重點。
有意思的是,研究發現,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人早已運用這樣的方法了,說明這是一個經過歷史驗證的好方法。
3)「心」:釋放感情去閱讀
大岩俊之回憶說,至今記得10年前的一次國外出訪,其中一餐吃了什麼,因為實在是太好吃了!
我們的記憶中,大部分是曾經讓自己特別開心、感動、憤怒的事。
這是因為人的記憶是由腦中的海馬體和扁桃體兩個構造管理的,引起強烈情緒的信息會被存入長期記憶。
所以,大岩俊之告訴我們,請釋放自己閱讀時的情緒,這非常有利於記憶!
三、定個小目標才能用起來
2016年,王健林上了熱搜,上榜原因和他的產業毫無關係,而是因為一句極其霸氣的話。
他說年輕人目標定太大,喊著「我要當首富!」這樣不好,還不如「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此話一出,眾人目瞪口呆。
然而,對於資產1700億的王健林先生來說,1個億真是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
因此,擺脫焦慮、增強信心的辦法就是:定個小目標,馬上就行動。
切分小目標的具體方法是這樣的,我們以發展第二職業為例:
1)提煉書中內容:成為斜槓青年的5種辦法
2)根據現狀做頭腦風暴:我現有的能力可以向哪些方面發展
3)縮小目標:一年後成為西點師,開微店或接活動
4)具體化目標:周末報班學習半年,每天下班後自己練習
5)確定第一步:上網搜索西點師培訓班,並完成報名
6)何時開始?晚飯之後。
7)何時完成?兩天之內。
以上設定目標的過程,參照了SMART法則,即Specific(具體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實現的), Relevant(相關的), Time-based(有時限的)。
意義在於,細分任務,具象化目標,馬上可以行動。
此外,除了定目標,還可以通過調動五感來體會達成目標後的情緒,大岩俊之認為這也是一種動力。
可以問自己,「夢想實現時,會有怎樣的心情?會看見什麼?聽見什麼?感覺到什麼?」 當具體的畫面出現在腦中、興奮的情緒被帶動,就更有行動力去實現夢想了。
本文總結
想要讀得快需要設定讀書目的,想要記得牢需要找到精華,想要實踐需要定個小目標。
這三個心法的共同點在於,確定重點、篩選信息。
《實用性閱讀指南》表面上看是商務類閱讀的方法,實際上也是做人做事的方法,抓大放小、用整體的思維處理問題,而唯一的行動準則就是:馬上去做。
適當焦慮有益身心健康,過度焦慮只是能量損耗。
不用再羨慕別人,因為你的人生也可以不再焦慮。
Helen小姐的老鴨湯:
不愛治癒繫心靈雞湯,煲得一手實用系好鴨湯。
客官,喝一碗再走?
一年讀300本書的超實用閱讀方法,讓你讀過的書都有用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怎麼才能讓我們讀過的書融入身心變成無形的財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畢竟,我們成年人的閱讀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消遣娛樂,而是希望通過閱讀自我學習提升。讀得快...
我們如何才能不辜負人生中最寶貴的十年?
生活在這個時代,「焦慮」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成為了常態。我們會因朋友圈刷屏的關於某某同齡人融資百萬的文章而不安,會因為身邊的同事升職加薪而羨慕,更會因自己「原地踏步」的窘境而手足無措。我們也深知學...
做學生16年,你知道怎麼把書里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嗎?
從上小學開始,我們跟著老師學習教科書里的知識,相對順利地通過各種各樣的小考、大考,以及後來的中考與高考,直到大學畢業。十六年的學習生涯,表面上看,似乎獲得了很多知識,比如語文課知道如何更好地表達...
讀100本書,不如用好1本書!
當面前有一桌豐盛的菜餚時,你光看能飽嗎?不吃飽能有力氣幹活嗎?讀書也一樣,光看書但不用書中所傳授的知識,即使你一年讀300本書也沒用。道理就跟吃飯一樣,光看著好吃的食物我們不會飽,讀書後不能將知...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三個步驟,讓你的知識變成能力
以前常常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讀書,我都會說,嗯,這些年其實也讀過不少書。但要講到書中的內容,卻會發現很多都想不起來,就算能想起某些細枝末節,還常常張冠李戴,把這本書里的情節當成那本書里的內容...
如何達到一年閱讀300本書?
最近讀《高效能閱讀》,其中提到了快速閱讀的竅門,先閱讀目錄,找到你認為重要的章節,標記下來,接著跳讀,在你認為重要的章節處仔細閱讀。並且要帶著問題閱讀,在看目錄的時候假設你是作者,想像你會怎麼寫...
信息爆炸時代,一年高效閱讀300本書,不是夢
很多時候,讀過的書一轉眼就忘記了,總覺得有些精闢的文字在哪裡見到過,但著實想不起來,然後還在用三毛的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