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原因出乎意料!到底是什麼讓諸葛亮堅持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歡迎您關注我們,為您帶來新視角新體驗。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這段時間子淵和大家聊過不少三國人物,前天子淵也說過蜀國的費詩(不是費禕),就有讀者就在評論區留言,想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堅持北伐,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問題。

大家應該都知道,諸葛亮伴隨著北伐度過了後半生,最後他也是在北伐的途中去世。

至於說原因,我想大家可能都認為諸葛亮只不過是因為忠心,繼承了先帝「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遺志罷了,子淵認為北伐這件事並沒有這麼簡單。

值得指出的是,此時的蜀漢已經沒有恢復中原的能力了。

大家對於諸葛亮興復漢室的計策應該不陌生,主要有三個基本條件。

第一是地利,劉備必須得牢牢占據益州、荊州和漢中等地;第二是人和,劉備在穩固地盤之後必須要整頓好內政,對外則要盡力與孫權交好;第三是天時,劉備應該養精蓄銳,靜待天下有變,然後主動出擊,則漢室可興。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很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等到諸葛亮接手蜀漢的時候,是怎樣的情況呢?首先是地利方面,孫權已經成功偷襲了荊州,蜀漢於是只剩下了益州和漢中兩地,戰略空間大幅度縮小。

雖然後來諸葛亮又和江東方面恢復友好關係,但形勢已經徹底改變,不再滿足當初制定的戰略了,因此北伐的條件本身就是不成熟的。

其次是人和方面暴露出的大量問題,蜀漢此時的內憂非常嚴重。

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劉備一行通過武力強行奪取了屬於劉璋的權力,不屬於傳統的益州勢力,所以根基不是太穩定。

再加上之前的猇亭一戰,蜀漢的精銳部隊大敗,士氣大喪,消息傳到益州之後是人心惶惶,對於蜀漢而言,這絕對是一個最致命的弱勢。

最後是天時,要北伐需要靜待天下有變,然而此時是大勢已定,魏、蜀、吳三方對峙,誰也無法立刻吞併誰,休養生息於是成為了時代潮流,如果要強行對外發動戰爭,甚至是大規模戰爭的話,是非常勞民傷財的,和另外兩國的實力會被迅速拉開。

分析到這裡,我們其實可以看到,這三個條件其實都不滿足,諸葛亮心裡也很清楚,「匡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估計很難實現了,然而面對這樣的困局,諸葛亮才更要通過北伐這一措施來穩固蜀漢政權。

前面講到蜀漢的內部矛盾比較尖銳,因此凝聚人心的最佳方法就是就是樹立一個敵人, 同仇敵愾去攻打。

作為「漢朝正統」的繼承人,諸葛亮自然會將魏國定為篡漢的逆賊,這養一來北伐就有了正義的名頭,即可順利轉移國內矛盾、凝聚蜀漢國內的人心。

其次,由於三國之中蜀漢國力最弱,當經濟重心又在中原,所以休養生息也不是長久之計,只會被同樣進行休養生息的魏、吳兩國拉開差距,長此以往還會越拉越大。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與其坐等魏國強大起來,不如現在就主動討伐,也算是以戰養戰了。

聽上去也有道理對吧?然而事實證明,不斷北伐確實給蜀漢帶來了好處,蜀漢政權也因此獲得了一些人口和土地。

根據記載,第一次北伐雖然失敗,但諸葛亮在撤回的時候卻帶走了所占魏國土地上的全部人口,然後讓他們在漢中定居。

這一招也算是精彩,雖然土地我得不到,不過人我全給你帶走了。

第三次北伐的時候,蜀漢更是成功占據了魏國的陰平、武都兩郡,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蜀漢的力量。

雖然有一定戰果,但對整個北伐來說卻是收效甚微,筆者認為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蜀漢的精銳部隊本來就不多了,於是諸葛亮用兵是力求穩妥,不肯出奇兵。

比如魏延曾向諸葛亮建議,由他帶隊從子午谷突襲長安,接著一舉拿下關中,諸葛亮直接拒絕了,這個計劃也被稱為子午谷奇謀。

其實諸葛亮也知道這是個不錯的主意,然而他賠不起手中僅有的資源,因此不肯再冒這個風險了,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北伐的勝算也是心知肚明,只是在勉強支撐罷了。

無奈之下的諸葛亮只能選擇打出「興復漢室」的旗號,不斷通過北伐這一方式來為蜀漢政權續命。

隨著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北伐的號角也逐漸成為絕響,蜀漢和魏國還是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蜀國還是走向了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白話論史:歷史上最被高估被神化的智多星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人物被後世演義成了神,你說他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貢獻有功績?那是肯定的。但是把他們演義成了神,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這就有點過了。今天咱們就說說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在歷史上做出的貢...

三國謎團:諸葛亮為何要致力於北伐?

諸葛亮的後半生幾乎和「北伐」緊密相連,就連生命的終結也是在北伐的路途上。人們對此的普遍認識是因為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遺志,誓要「匡復中原,恢復漢室,還於舊都」,但實際情況並非這麼簡單。首先,蜀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