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爭論1000多年,諸葛亮如果用了它就能打勝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子午谷,指的是陝西長安縣南,位於秦嶺山脈中的一條險峻谷道。

諸葛亮六出祁山時,蜀將魏延曾建議諸葛亮從這裡出兵,直搗魏國重鎮長安,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兵出子午谷的計策雖是奇謀,可到底風險太大。

一生用兵唯謹慎的諸葛亮沒有採納這個計策,後來諸葛亮於北伐途中病逝五丈原,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永久遺憾。

雖然歷史不容更改,但我們還是忍不住想問一句,如果諸葛亮真的兵出子午谷,有沒有可能改寫這段歷史呢?

01

翻開地圖,我們不難發現,子午谷的地理位置絕佳,北方的出口,離當時魏國重鎮長安僅百里,南方的出口,位於諸葛亮當時占據的漢中,全谷路程總長300多公里,簡直就是一條漢中通往關中的高速公路。

這一切看上去似乎很美好,然而現實卻很骨感。

這個谷道占據險峻要塞,以難行著稱,再加上秦嶺山區天氣多變,想從子午谷進軍,通行難度極大。

後人曾試驗過魏延的計策。

東晉桓溫北伐前秦,就依照魏延的計策偷渡子午谷,結果在谷里中了秦軍埋伏,傷亡慘重。

可見,子午谷地勢險要,易守難過,蜀軍如果從子午谷進軍,只能出其不意的偷襲,一旦走漏消息,魏軍只需使用少量兵力便可獲勝,這對於蜀軍來說,操作難度和風險都太大了。

最重要的是,即使一切順利,兵出子午谷攻克長安,完成興復漢室的大計,然後呢?

02

和現代所有企業都有戰略規劃一樣,諸葛亮北伐中原,也有自己的戰略目標的。

可長安,恰恰不是諸葛亮的目標。

雖然諸葛亮打出的旗號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但諸葛亮深知,這只是一個很美好的願望而已。

魏國和蜀國的國力相差太大,當時魏國已經將廣大的北方地區收入囊中,而蜀國僅僅在西南一帶偏安一隅。

如果比作企業的話,沒有哪個小企業,會沒來由的挑戰行業龍頭的地位,諸葛亮也一樣。

當時的魏國,根本沒把蜀國放在眼裡。

他正兩眼發紅地盯著行業第二大企業東吳。

要知道東吳才是魏國心目中的競爭對手。

老大和老二之間必有一戰,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遠有魏國滅了東吳,近有日本的廣場協議。

至於小企業蜀國嘛,他的戰略目標從來都不是獨自挑戰魏國龍頭大哥的地位。

對於蜀國來說,明明可以讓吳國吸引魏國的火力,自己一心發展搞生產,這麼美好的局面,自己為什麼要去破壞呢。

03

雖然蜀國的廣告說要還於舊都,但攻打長安恰恰就是破壞美好的局面。

如果長安打不下來,那孤軍深入勞師遠征的蜀軍,很容易陷入魏軍的汪洋大海中,最後不知能有幾人回。

如果長安打下來了,那魏軍大可留給蜀軍一座空城。

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是魏國的領土,失去一座城池對魏軍實力的損傷不大,但長安作為一種象徵,魏軍必定要奪回的,等魏軍修整兵馬再出戰時,就是兩國綜合國力大對決的時候了。

蜀國的國力到底怎樣,沒人比諸葛亮更清楚了。

因此從一開始諸葛亮就知道,長安就是打下來了,也是守不住的。

正因如此,諸葛亮不願為了一座看起來很美好的城池,代替東吳成為魏國新的戰略打擊目標了。

04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既然諸葛亮不願吸引魏國的火力,又為什麼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呢?

那是因為,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復原諸葛亮的行軍路線,你會看到諸葛亮從來就沒有和魏國主力正面交鋒,他進攻的地方,都是甘肅,四川和陝西交界一帶。

換句話說,諸葛亮只是在魏國的邊疆搗搗亂。

這樣一來有個好處,那就是魏國不可能將主力兵團派出來,因為魏國最大的對手是東吳。

諸葛亮如果能勝,就可以一點一點蠶食魏國的土地,如果不勝,就展開游擊戰術退回蜀國。

如果魏國撤軍,諸葛亮立刻再次進攻,既消耗了魏國國力,又牽制了部分魏軍給東吳攻打魏國的機會。

而且,蜀國和魏國的國境線很長,完全被動防守很容易出問題。

諸葛亮主動進攻,可以有效的鎖定魏國的兵力,是一種積極的防守策略。

05

諸葛亮北伐除了以攻為守外,還有深層的政治考慮。

雖然《三國演義》里天天都在罵曹賊篡漢,但說起政權的合法性,蜀國不一定比魏國強。

魏國的政權,好歹也是漢獻帝禪讓的。

不管漢獻帝情願不情願,法律意義上,魏國是從漢獻帝手上繼承來的合法政權。

蜀國的政權,反倒是劉備自立為王。

雖然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中山靖王最擅長的就是生孩子,光兒子就有上百個,劉備這個皇叔到底有多少含金量誰也說不清楚。

因此,蜀國不得不打出興復漢室的廣告,不然政權的合法性從哪裡來!

為了興復漢室,諸葛亮當然要去克復中原啦,但諸葛亮自己心裡一定很清楚,弱國想要戰勝強國,完全沒什麼可能性。

只要能夠在局部戰爭中打幾個勝仗,搶點人馬糧餉地盤到手,諸葛亮就很滿意了。

06

對於魏國的戰略考量,諸葛亮自己在隆中對里說的很清楚:「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也就是說,一定要有了變數,諸葛亮才會將長安乃至洛陽當作戰略目標。

這個變數,可以是魏國內部動亂,也可以是吳魏相爭給蜀國製造機會,總之,一定要先有了變數和機會,諸葛亮才會調整戰略目標。

如果在天下有變之前,諸葛亮兵出子午谷,不管不顧的直取長安。

壞一點的結果,就是行動失敗全軍覆沒,好一點的結果,就是占領長安直面魏軍兵鋒,那時魏蜀之間將上演一場世紀大決戰,戰鬥的慘烈絕非諸葛亮以往騷擾魏國邊境可比。

以蜀國當時的實力,這無異於一場自殺式進攻。

可惜魏延一介武夫,到底不如諸葛亮思慮周密,這才向諸葛亮進獻了完全不符合蜀國利益的子午谷之計。

魏延自己的信息掌握不夠,卻覺得是老闆不懂打仗。

外行管理內行弄得他很苦悶。

其實老闆原比你想像的聰明得多。

不過諸葛亮礙於「還於舊都」的政治正確性,也不便明說,只得含糊拒絕。

這一含糊,就留給後人無數的遐想空間,恐怕就算聰慧如諸葛亮,也是始料未及了。

作者:竹映月江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