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謎團:諸葛亮為何要致力於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的後半生幾乎和「北伐」緊密相連,就連生命的終結也是在北伐的路途上。
人們對此的普遍認識是因為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遺志,誓要「匡復中原,恢復漢室,還於舊都」,但實際情況並非這麼簡單。
首先,蜀漢已經沒有能力恢復中原了。
按照諸葛亮先前的對策,要恢復漢室必須具備幾個件。
第一,劉備集團必須占據荊州、益州和漢中等地。
第二是要整頓好內政,穩固自己的地盤,同時結交好孫權。
第三則是「待天下有變」,然後出擊,則漢室可興。
但諸葛亮接手時,蜀漢是什麼情況呢?
孫權已經偷襲了荊州,蜀漢手中只剩下了益州和漢中兩地,戰略空間大大縮小。
而在這不久前的猇亭之戰,蜀漢精銳之師盡喪,元氣大傷,再也無力收回荊州,戰略空間被迫局限在益州、漢中兩地,雖然諸葛亮後來又和孫吳言歸於好,但此時的形勢已經完全不符合當初諸葛亮給劉備制定的戰略,北伐的條件是不成熟的。
其次,蜀漢內憂嚴重。
由於劉備集團原本不屬於傳統的益州集團,而是通過武力強行奪取了劉璋的權力,所以劉備集團在益州的根基不是很穩定。
再加上,猇亭一戰,蜀漢精銳土崩瓦解,益州人心不穩,這對蜀漢而言是致命的弱勢。
後,天下大勢已定。
此時的魏、蜀、吳三方誰也無法立刻吞滅誰,休養生息成了當時的主流,如果強行發動大規模戰爭,無疑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
這麼多理由都在提醒著諸葛亮,「匡復中原,恢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了,但他依然畢其一生進行北伐,理由也不僅僅是他對劉備的忠誠,而是被上述現實所逼。
正是因為蜀漢有這麼多的困局,諸葛亮才更需要通過北伐來穩固政權。
首先,蜀漢內憂嚴重,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心不穩。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樹立一個敵人,然後一起去攻打它。
諸葛亮將魏國定位為篡漢的國賊,這就為北伐奠定了正義的基礎,同時也能達到轉移國內矛盾、凝聚人心的目的。
其次,蜀漢實力最為弱小,休養生息對它而言並不是長久之計。
因為魏、吳也在休養生息,長久下去,蜀漢和魏、昊,特別是和魏國的差距會更大,因為當時的經濟重心在中原,到時候,蜀漢就更不可能是魏國的對手了。
所以,與其坐等魏國強大,不如現在就主動討伐它,以戰養戰。
實踐證明,諸葛亮不斷北伐也確實給蜀漢帶來了好處,那就是可以搶奪人口和土地。
據記載,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之時,諸葛亮遷移了所占領的魏國領土上所有人口到漢中。
這意思很明白,土地我雖然占不到了,人口卻不給你留下。
而且在第三次北伐時,蜀漢就已經占據了魏國的武都、陰平兩郡。
這一切無疑壯大了蜀漢的力量。
但這些戰果對整個北伐來說收效甚微,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是,諸葛亮用兵穩紮穩打,不肯出奇兵。
魏延曾向諸葛亮進言,自己分兵從子午谷襲擊長安,然後一舉拿下關中,結果被諸葛亮拒絕。
其實,諸葛亮並非不知這是一個好辦法,他不肯冒這個風險,是因為他賠不起手中僅有的資源,這也可以看出諸葛亮自己也明白北伐勝利無望。
諸葛亮選擇打出「恢復漢室」的旗號,不斷地進行北伐,目的就是為了延續蜀漢的生命。
然而,諸葛亮逝世之後,北伐的號角也漸漸消逝,蜀漢和魏國還是難逃此消彼長的實力變遷,蜀漢最終滅亡在魏國的手中。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代名臣諸葛亮最終死於北伐途中,蜀國也漸漸地走向了末路窮途,精彩紛呈的三國史也漸漸地落下了帷幕。
諸葛亮堅持多次北伐,以致國力耗盡,真的錯了嗎?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劉備的蜀漢集團絕對是心目中的正義代表,屬於得道多助的一方。相對的,魏國集團是大反派,屬於失道寡助的一方,而孫權的東吳集團是可有可無,時不時打醬油的。於是,當讀到關羽死了,張...
劉備兩大錯誤,導致蜀漢陷入困局!
劉備在奪取益州、漢中後,文有諸葛亮、法正、馬良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霍峻、張嶷等,擁軍近二十萬,並且橫跨荊益,形勢一片大好,非常有機會問鼎中原、一統天下。
諸葛亮為啥要堅持北伐,而不能選擇休養生息?不信來辯!
關於諸葛亮北伐,留給後世爭論不已,昨天小編髮文《諸葛亮這麼厲害,北伐為啥還是沒有成功?》,近百位看官討論,今天小編斗膽給大家談談,諸葛亮要北伐,而不能休養生息,以逸待勞,如果有不對之處,請多多批評!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原因——內憂還是外患?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葛...
諸葛亮堅持北伐被誤解了一千八百多年,真實原因讓人心服口服
諸葛亮北伐歷史上又叫諸葛亮北伐中原(長安),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從228年春至234年冬,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史上,對諸葛亮北伐多有看法,有的...
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破產,純屬關羽執行失誤所致
劉備創業之初,兵微將寡,連塊歇腳地方都沒有,整天東跑西跑,寄人籬下,前途一片黯淡。這一切與他興復漢室的理想簡直天差地遠。直到有一天,他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以非凡的才氣和敏銳眼光,在漢末混沌一片的...
有一個5字成語,如果諸葛亮用它作為國策,統一三國不是夢
漢光武帝劉秀,雄才大略建立東漢王朝。在持續百餘年統治後,東漢也難逃歷史宿命,漢室傾頹,群雄並起。各路諸侯野心勃勃,面對東漢留下的大好河山,無不捋袖揎拳,躍躍欲試,都想位登九五君臨天下。經過一番拼...
蜀漢敗亡於諸葛亮戰略規劃的失策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縱論天下大勢,為劉備成霸業、興漢室做了頂層設計亦即戰略規劃。亮曰:「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富,賢能為之用,此可以...
真正原因出乎意料!到底是什麼讓諸葛亮堅持北伐?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歡迎您關注我們,為您帶來新視角新體驗。】各位讀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這段時間子淵和大家聊過不少三國人物,前天子淵也說過蜀國的費詩(不是費禕),就有讀者就在評論...
諸葛亮的隆中對成就了蜀漢霸業,也使蜀漢滅亡,因為一個致命的缺陷!
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曾總結歷史,預測天下大勢,向劉備提出了一個使之由弱變強的戰略,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洞悉天下大事,深知曹操官渡之戰以弱勝強,打敗了強大的袁紹,並最終坐擁...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什麼那麼執著於北伐?
熟知三國歷史的人們都知道,蜀漢後期基本都是諸葛亮一直在撐著局面,多次發動對魏國的北伐,可以說諸葛亮的後半生幾乎和「北伐」緊密相連,可惜最終功敗垂成,生命也終結在了北伐的路上。
姜維,畢其一生北伐,給蜀漢帶來的除了民困兵疲還有什麼?
蜀漢自公元221年建國至263年劉禪投降曹魏,共計43年歷史。前十年丞相諸葛亮主導全國軍政,中間二十年蔣琬、費禕輔政,後十年大將軍姜維獨挑大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