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採用他的策略,燕雲十六州早被收回,兩宋不再受三百年欺凌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時期,石敬瑭為了和李從珂爭奪皇位,兵力不夠,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借兵5萬。

耶律德光同意借兵,但獅子大開口,要求事成之後,石敬瑭得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最後石敬瑭如願取代李從珂,建立後晉。

從此,燕雲十六州就落入北方遊牧民族的手裡。

兩宋三百年,多次試圖收復,但是從來沒有成功過。

直到元朝實現大統一,燕雲十六州才收回來。

如果把元朝也看成是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朝代的話,燕雲十六州真正收回來,是在四百年後的明朝。

其實在北宋建立之前,燕雲十六州就有機會被全部收回來的,最後卻功虧一簣,這是為什麼呢?

(後周地圖)

咱們得說一說後周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後周世宗柴榮。

北宋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鑑》中這樣評論柴榮:象周世宗,可謂仁君!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君!不以無益廢有益。

這個評價是相當中肯的。

柴榮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養子。

郭威原本是後漢的一員大將,後來受到後漢皇帝劉承祐的猜忌,起兵造反,建國後周。

他在建國的時候,後漢劉氏宗室、河東節度使劉崇不滿,割據建立北漢。

在這個過程中,柴榮對郭威稱帝的起到重要作用,受到郭威的重視,被封為晉王。

郭威算得上是五代時期的一位明主。

他為政寬大,體恤百姓,加強中央集權,打壓權臣勢力,國家本來有一些起色。

可惜他只稱帝三年就去世了。

由於膝下無子,便把皇位傳給了34歲的柴榮。

柴榮繼位後,他面臨的是一個四面強敵環視的局面。

南方有李璟的南唐、錢俶的吳越、劉晟的南漢、孟昶的後蜀、高保融的荊南三州之地、清源軍的陳洪進等等各種格局政權。

北方則有強大的契丹,以及後漢的殘餘勢力控制的北漢。

國內呢?則是奪權倒戈成為習慣的節度使,以及像牆頭草一樣,哪個皇帝上台就擁護哪個皇帝的朝中文臣。

柴榮便是在這個時候立下了收復統一全國,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宏願的。

他問左諫議大夫王朴,自己能活多久?精通術數的王朴經過一番推算後告訴他,至少可以再活三十年。

三十年之後,就推算不出來的。

柴榮一聽哈哈大笑道:「好啊,只要朕真的能再活三十年,那麼朕將用十年來統一全國,十年來休養百姓,十年來使國家富裕。

足夠了!」

(柴榮雕塑)

柴榮剛上台,北漢就勾結契丹南犯。

柴榮準備御駕親征,但是朝中大臣很多不同意,認為太冒險。

曾做過四朝十帝宰相的老先生馮道就公開潑他的冷水。

柴榮不服,說:「唐朝初年的時候,天下草寇蜂起,唐太宗不是就曾帶兵親征,一一平定的嗎?」馮道鄙夷地問他道:「陛下覺得您能有太宗厲害嗎?」柴榮大怒道:「你怎敢小瞧朕,如果朕去攻打那北漢劉崇,簡直就像用山來壓一顆蛋一樣!」於是罷了馮道的相位,提兵前往。

在這一戰中,柴榮親冒矢石,衝鋒陷陣,斬殺北漢驍將張元徽。

北漢皇帝劉崇不敵,單騎北逃。

契丹軍也跟著退逃。

不過,這一仗,他也試出了他軍隊的真正水平,臨戰脫逃,不戰而潰的情況太普遍了。

戰後,他斬殺了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臨陣脫逃的將領。

回國後,他一面下令廢除沒有敕賜寺額的寺院30336所,讓大批僧侶還俗。

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大大地增加了後周的勞動力。

同時還沒收了寺院的大批土地,毀去天下銅佛像,用以鑄錢,從而是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

另一面又派趙匡胤等將領,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軍,通過整頓,組建了一支無比強大的禁衛軍隊。

接著,柴榮便開始了他統一中國的步伐。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柴榮派向訓、王景等兩次西征,不出半年,先後攻取了後蜀的秦、階、成、鳳等4州之地。

他親征南唐,取得正陽之戰的勝利,又派兵攻取南唐的滁、揚、泰、光、舒等州。

顯德四年(957年)初,柴榮第二次南征,攻下了壽州城。

這年底,他又第三次南征,連取濠、泗、楚、揚等州,到顯德五年,南唐李景遣使求和,割江淮之間1460縣土地,並付犒軍銀10萬兩、絹10萬匹、錢10萬貫、茶50萬斤、米麥20萬石。

並答應今後歲輸貢物10萬。

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範,而且震懾了南方各割據勢力,為北伐掃除了後顧之憂。

避免了遼與南唐的夾擊之勢。

在完成兩次西征和三次南征以後,柴榮並未乘勝攻擊,一舉拿下南唐與後蜀,而把進攻的方向對準北方。

有人對他的這項策略表示懷疑。

照理應該先易後難,統一南方以後,再行攻擊北方。

後來,趙匡胤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

但我認為,其實柴榮反而是最正確的步驟。

要知道,當時南方和西方的割據政局,雖然未滅,但南唐後蜀實力其實相當的弱小,不足為懼。

更何況還和這些國家確立了歲貢關係,兩個魚米之鄉有源源不斷的錢米供給。

反而是北方,北漢和契丹正逐步聯合,變得強大。

如果再緩幾年,先用兵於西、南兩方,消耗了國力,等北方做大,要統一就再無機會了。

實際上,趙匡胤、趙光義兩兄弟最後沒能打敗契丹,主要也是因為契丹在趙氏兄弟與西、南交戰的時候,積蓄了強大的能量所故。

顯德六年,柴榮北伐遼國,先啃遼國這塊硬骨頭。

幾戰下來,他便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中的瀛、莫、易三州,以及瓦橋、益津、淤口三關,共十七個縣,前後僅僅用了四十二天,可以說戰果輝煌。

然而,就在柴榮正準備乘勝進取幽州的時候,卻突患重病,回到開封便去世,終年39歲。

也就是說,王朴給他算命的還有30年陽壽,實際上只活了6年。

如果他活得稍微長一點,拿下燕雲十六州,可以說是完全沒問題的。

如果有了燕雲十六州,就不會存在兩宋三百年,一直被北方遊牧民族欺凌的悲慘狀況了。

(柴榮畫像)

可惜上天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

他去世後,留下孤兒寡母,結果趙匡胤來一出黃袍加身,中國重新經歷了一次改朝換代及平定國內之亂的事情。

再加之接著實施先南後北統一的策略。

燕雲十六州自此再也收不回來了。

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十國」後周往事

各位朋友們,好久不見了。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小編在忙碌著歷史劇《武安君之殤》,功不負有心人,得了一等獎。小編心裡還是暖暖的。不過很久都沒有來更新五代十國專題了,心裡還是放不下,五代處於亂世,可以...

閒敘歷史之—「周世宗斥馮道」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布說:「大家別怕,我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

柴榮:五代第一明君

說一下明君的標準:精於治國理政、不用詐謀、講仁義。這麼講來,稱得上明君的,感覺只有那麼幾位,自秦以後首推漢文帝,其次石勒、李世民,再其次感覺就是周世宗了。看資治通鑑以來,更加堅信了一句話,「形勢...

亂世也有雄主,五代十國時期第一明君是誰?

公元907年,強盛統一的唐朝滅亡。中國歷史步入了最黑暗的時代——五代十國。到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這短短53年中原之地換了五代王朝,朱氏後梁,李氏後唐,石氏後晉,劉氏後漢,郭柴後周。其他各...

柴榮不死,燕雲十六州能否再歸中原王朝?

淺談歷史,我是沙丘。 中國歷史至隋唐盛世,繼而五代十國大亂世。朱溫(又名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中國正式進入五代十國。北方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登場;朱溫、李存勖、石敬瑭、郭威等梟雄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