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後周往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各位朋友們,好久不見了。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小編在忙碌著歷史劇《武安君之殤》,功不負有心人,得了一等獎。
小編心裡還是暖暖的。
不過很久都沒有來更新五代十國專題了,心裡還是放不下,五代處於亂世,可以說裡面的人各個都是人才。
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就是五代中最後一個政權——後周。
那麼有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小編少講了一個朝代後漢,為什麼呢?其實後漢就三年,實在太短了!當你看完上一章後晉和這一章後周后你基本上就能明白後漢的歷史了。
那麼後周又是一個怎樣的朝代呢,作為五代最後一個政權,後周又有哪些地方值得一講呢?
民族:漢族
時間:951—960(歷三帝)
朝代:後漢
都城:開封
太祖——郭威
世宗——柴榮
恭帝——柴宗訓
我們開篇點題,直接講述後周的創立者——郭威。
其實郭威從小也不是省事的料,一天到晚外面到處浪,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街娃。
但是郭威年輕的時候卻幫助了後漢的創立者劉知遠稱帝,從此得到重用。
順帶說一句:郭威年輕時候身材魁梧,長得還很帥,所以就被一個姓柴的小姐姐看中了,當時郭威一無所有,柴氏堅持相信郭威今後必成大事,所以死了心的想要嫁給郭威,而這一嫁,就成就了整個五代十國時期最有作為的君主——後周世宗柴榮。
郭威幫助劉知遠沒多久,劉知遠就駕崩了,由劉知遠的兒子劉承祐繼位為漢隱帝,隱帝上台後,對手握軍政大權的郭威當然是百般猜忌,於是下令除掉郭威,郭威一次次被逼(家人被滿門抄斬)最終走投無路。
君要臣反,臣不得不反。
但是郭威是很聰明的,他沒有硬著頭皮直接反,而是假造了聖旨說:「不僅要殺我,還殺你們這些大臣。
」這可把周圍的人嚇壞了,這裡我們要知道,郭威在後漢朝廷中威信很高,親信很多。
所以郭威就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了,說這不是皇上的意思,肯定是皇上周圍有小人故意陷害。
隨著這波浪潮,後漢也基本被划上了句號(劉承祐被殺),但是郭威為了登上皇位減少阻力,又推立了劉贇繼位為遜帝。
正此時,北方契丹南下,郭威率兵出征,950年郭威率軍抵達澶州,就地休整四天後。
郭威準備令軍北上,這時一大清早就有人闖進郭威的府衙,扯下黃旗披在郭威的身上,三呼萬歲,郭威就這樣登上了皇位。
有些看客貌似已經感覺到,這一幕怎麼似曾相識啊,沒錯,在幾年後,有個趙匡胤的小伙子,上演了一幕黃袍加身,陳橋事變就是完全模仿郭威的這一套,但是趙同志準備更加充分,郭威只是黃旗加身,而趙匡胤是黃袍加身。
但是世人卻只知道趙匡胤的陳橋事變卻不知郭威這一原著。
不知道你看到這裡是否看出了歷史的趣味了呢?
郭威繼位這也是整個五代十國的轉折點,在郭威之前,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四個政權,而我們可以看出四個證券的更替,統治者都是地方長官,後唐,後晉,後漢更是都是河東節度使(上一講已經講過了河東地區的重要性)。
但是到了郭威時,奪權的人已經從地方政權轉移到中央,其實從另一方面體現出中央集權的加強,統一趨勢加強。
郭威上台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為後來後周世宗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郭威雖然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是前文講過家中妻兒皆被殺害,所以另一個難題擺在了郭威面前,該立誰為太子,由於郭威無後,即使有也是一些小孩子,根本無法主持大局,在當時,有兩個成為了最佳候選人,一是李重進,另一個就是柴榮了,從血緣關係講,李重進與郭威有著直接血緣關係,這是李重進的優勢,然而柴榮也有一項優勢也是李重進無法相比的,那就是感情,在郭威年輕時,身無分文,窮困潦倒,就是他的這位侄兒在外賺錢養家,所以這段感情是柴榮最大的籌碼,果不其然,郭威沒有忘記這份感情,不斷給予郭威重任,努力培養柴榮,幫助柴榮掃平障礙,柴榮也不負眾望,完美完成各項任務。
終於954年,郭威堅持不住了,郭威臨死前令李重進在他面前對柴榮行君臣之禮,最終離開人世,繼位者柴榮又將開創下一個傳奇。
我們講述柴榮,我把他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柴榮與北漢,我們都知道,後漢滅亡後,又是一個河東長官劉崇在太原建國稱為北漢,柴榮為了完成統一大業,北漢必除,所以這也就成就了歷史上的著名戰役——高平戰役,那麼這場戰爭到底有多大影響呢?第一個,促進了柴榮軍事改革的想法,由於高平之戰中,後周有很多老油條士兵,導致後周實力大減,就連御駕親征的柴榮都差點一命嗚呼。
從這一場戰役後,柴榮明白了,軍隊不是多就可以勝利,而是要精,所以隨後進行了大規模裁兵和訓練軍隊素質。
第二就是這場戰役差一點改變為了歷史,為什麼呢?因為宋朝開國之君趙匡胤也差點葬身這場戰役當中,幸好有一個小兵為趙匡胤擋了一箭,否則趙匡胤早就為國捐軀了,我們今後的史書就不會是宋太祖趙匡胤了,就是北周忠臣趙匡胤。
不過這場戰役中,由於趙匡胤的英勇奮鬥也成就了他自己。
高平之戰有驚無險的勝利,但由於北漢請求契丹的幫忙,以及北周軍隊軍紀出現問題失去民心,導致最終滅北漢失敗。
這第二個部分就是對南唐的戰爭,柴榮時代的南唐並不是南唐後主李煜而是他的爹李璟,南唐是整個十國,南方地區最強的政權,南唐建立者李昪建立南唐,開創盛世,到了李璟這一代,雖然表面看起來滅掉南楚,爭奪閔國,但大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把南唐國力大量消耗。
在這樣的情況,柴榮根據王朴所上奏的《平邊策》對南唐發動了猛攻,最終經壽州一戰,南唐再無招架之力,李璟是被打得心服口服,盡獻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兩縣,南唐也由此向周稱臣,並且李璟態度大改,對柴榮相當恭敬,從此,南唐不復大國之強盛。
這第三部分就是柴榮北伐契丹和不幸早逝,柴榮打贏南唐後,馬上就開始了北伐的準備,但對象並不是北漢,而是比北漢更加強大的契丹。
然而不幸的是在克復三關後,柴榮突然患病不起,關於病因《歷代佛祖通載》給出的是:「病背癰靡潰」。
就是說背上長了一個癰囊,但史書中並沒有明確關於柴榮背後長了一個大瘤的記錄,所以柴榮的死充滿了神秘感,就這樣,在一次順利的北伐中,一代雄主,後周世宗柴榮就這樣離開人世,而此時滿打滿算,他登基也才六年,年齡還不到四十歲,真叫人可悲啊!在《五代史補》中記載了一則故事:世宗志在四方,常恐運祚速而功業不就,以王朴精究術數,一旦從容問之曰:「朕當得幾年?」對曰「陛下用心,以蒼生為念,天高聽卑,自當蒙福。
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
」世宗喜曰:「若如卿言,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其後自瓦橋關回戈,未到關而晏駕,計在位止及五年餘六個月,五六乃三十之成數也,蓋朴婉而言之。
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如此豪邁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三十年,老天只給了柴榮六年。
這六年裡面,柴榮對內整治,國泰民安。
對外戰鬥力不斷增強加快中國的再一次統一。
遺憾啊!遺憾啊!下面我說的第四個方面,各位看客,如果有興趣就繼續往下讀。
第四個部分是關於王朴的《平邊策》。
王朴與柴榮這對君臣關係就如同劉備與諸葛亮,苻堅與王猛。
首先我要說一下《平邊策》,顧名思義,《平邊策》就是關於如何統一天下的計策,王朴在計策中指出的精髓在於先易後難。
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北漢有契丹保護不易攻取,易攻的當然是南方。
所以柴榮選擇了攻打後蜀和南唐。
後來經過壽州之戰,南唐再無還手之力,南方的力量基本耗光,對於柴榮來說再無後顧之憂。
然而此時契丹,遼穆宗荒淫無度,國家國力衰弱,內部發動叛亂。
此時的契丹給足了柴榮機會,柴榮也沒有放棄這個機會,選擇北伐,並取得了巨大勝利,但是命運沒有給柴榮機會,隨即而來的疾病,帶走了他。
但是柴榮北伐契丹,是王朴《平邊策》的一個縮影。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沒有去攻打北漢。
這裡小編要說一下,第一,北漢易守難攻。
第二,柴榮伐契丹這招其實是欲擒故縱,他北漢為什麼能屹立不倒,不是因為他有多厲害,而是他背後的大哥契丹強大,如果契丹失敗,北漢自然就亡了。
並且此時的契丹出現內亂,天賜良機。
後來,趙光義(宋太宗)一心伐北漢,雖然滅掉了北漢,但是士兵也都疲倦了,後來在對遼朝的戰爭中,毀於一旦。
可以說王朴的《平邊策》確實十分高妙,而就在柴榮北伐前夕,王朴離去了,永遠的走了。
隨後柴榮也走了,前後不過幾個月,真是英雄相惜啊!
柴榮死後,皇位由七歲的柴忠訓繼承。
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關於趙匡胤當上殿前都檢點又一個傳奇的故事:在柴榮彌留之際,居然廢掉了有親屬關係的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職位,而換成了趙匡胤。
為什麼呢?原來在柴榮死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上,據說病中的柴榮在翻看文件時,曾經莫名其妙地得到一個錦囊,裡面裝著塊木條,上面
寫著「點檢為天子」幾字。
柴榮頓時警惕起來,對時任殿前都點檢的張永德產生了懷疑。
所以最後選擇了對其充滿信任的趙匡胤,這多少有點諷刺。
在960年那個新年,陳橋一變,黃袍加身,五代的時代過去了,趙匡胤趕走了後周的孤兒寡母,宋朝的時代開始了。
感謝各位看客對小編的支持!今後小編還會繼續完善自己,帶來更加精彩的內容。
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關注哦,小編會定時給大家更新精彩的內容,並且會在粉絲中抽取粉絲髮送一些福利。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被後世稱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是誰,他的江山又是怎麼被別人奪走的
他被譽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可能沒有以後的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也就沒有了大宋朝,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柴榮,柴榮在位期間,整軍...
五代十國又一個無底線的超級亂世(五)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柴榮柴榮商人出身,家裡也曾富貴過,可惜在這亂世中家道中落了,就去投奔了姑父郭威,被收為養子。郭威此時還沒發跡,家裡也不富裕,柴榮為了補貼家用又干起了老本行,出去販賣茶葉。等到年紀...
他若39歲未病死異鄉,此地就不會被割讓400年之久
唐中期以後,中國一直處在藩鎮割據的混亂時期。而自唐滅亡後近70年中,中華大地上先後建立了5個中原王朝和十多個地方割據政權,他們之間的兼并戰爭不斷爆發,平均一個政權只能存在短短十多年。在這個軍閥混...
孤兒和茶葉小販出身的兩代皇帝,成就了經濟發達的北宋王朝
如今講起歷史,總是習慣性地說「唐宋元明清」(這其實都是古玩界帶偏的,因為論瓷器巔峰時刻,這五朝實質榮歸),但真實的歷史不是這麼順下來的。在這五朝期間,還摻雜或並立了許多的王朝和地方政權。比如,從...
一個堪比三國,更為混亂的朝代——五代十國之後周篇
後周,五代十國時期五代中的最後一個朝代,從951年郭威滅後漢開國,到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共10年時間,歷經三個皇帝。 郭威是後漢的開國功臣,受後漢高祖劉知遠重任。劉知遠臨死時郭威是指定的...
做開國皇帝指南:聊一聊趙匡胤的創業史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唐王朝在經歷了無比的繁榮之後,終於無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大唐滅亡之後,群雄崛起,逐鹿中原。一些握有雄兵的節度使,擁兵自重,割據不已。在中原地區,先後經歷了後梁、後...
如果採用他的策略,燕雲十六州早被收回,兩宋不再受三百年欺凌了
五代時期,石敬瑭為了和李從珂爭奪皇位,兵力不夠,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借兵5萬。耶律德光同意借兵,但獅子大開口,要求事成之後,石敬瑭得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最後石敬瑭如願取代李從珂,建立後晉。從此,...
趙匡胤黃袍加身就當了皇帝,這麼簡單?人家這是打出來的
960年,後周朝廷接到邊境報告說契丹和北漢聯合進犯,於是派禁軍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前往抵禦。大軍走到陳橋驛時發生兵變,部下將士們把一件黃袍披到趙匡胤身上,「逼他」當了皇帝,然後趙匡胤率軍...
如果他不英年早逝,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估計只能靠邊站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皇帝,接下來小編要說的是宋祖趙匡胤的前任。我們都知道宋太祖皇位來之不正。周世宗去世後,手握重權的趙匡胤黃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開始走上人生...
唯一一個反對趙匡胤當皇帝的人,一生立下無數奇功,結局慘死!
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許多後周的臣子都順勢擁戴他,唯有後周大將韓通堅決不肯向趙匡胤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趙匡胤。從趙匡胤成功建立了宋朝來看,韓通顯然沒有成功,那等待他的結局是什麼呢?是...
以異姓子身份即位,意圖統一中原卻不料讓屬下大將功成名就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而在中原之外存在過的十餘個割據政權,統稱十國。
他從從軍到坐上龍椅只用了十二年
表面上看,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輕而易舉,事實上,他通向權力之峰的路絕非一蹴而就。我們且來看看趙匡胤早年的奮鬥史。公元927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當時是五代中的後唐時代。他的曾祖父、祖父...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一波地圖展現五代十國的演變過程
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後唐之...
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他不死統一中國的或許不是趙匡胤
在中國歷史上,自唐朝滅亡以後,中國就陷入長達九十多年的藩鎮之間的混戰的五代十國時期。政權的不斷交替,但是中國始終沒有統一的跡象。直到後周世宗柴榮繼位,中國才出現了一絲統一的苗頭。柴榮是後周太祖郭...
來不及多說,已經對這個男人路轉粉了!連趙匡胤都甘願俯首稱臣!
周世宗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在位僅僅5年半就創下了別人三十年也可能無法達到的文治武功。有說法稱,如果沒有周世宗柴榮的勵精圖治,宋太祖趙匡胤就不可能...
五代興亡——期望理清五代交替脈絡
公元907年,在長時期的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中,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終於為後梁政權所取代。從此,到960年宋朝建立的53年間,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史稱後梁、後唐...
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如果不死,恐怕後周元朝漢唐
說到柴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被史學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要不是英年早逝,留下年紀很小的皇子,導致了趙匡胤黃袍加身,不然的話,後周很可能成為遠超漢唐的王朝。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雄才偉略,卻英年早逝——周世宗柴榮
柴榮,是一個在歷史上比較低調的皇帝,-論英偉,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漢武帝;論名氣,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聖祖;論功績,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論謀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則天;論剛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
7歲小皇帝將皇位讓給了趙匡胤,趙沒殺他,可他卻只活了20歲!
宋朝是建立在後周的基礎上,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順利稱帝,有一個歷史事件大家一定聽過,那就是陳橋事變,黃袍加身,他篡奪了後周柴氏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