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英年早逝改變了歷史走向,否則不會有宋朝的對外屈辱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新春秋導讀:生於五代後期的柴榮,恰似一顆璀璨明星划過歷史的天空。
他少年經商,飽歷四方,既知農民飢苦,又知商業興廢。
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短短5年內成就了宏大的開國氣象。
五年內完成如此重任的皇帝,中國歷史沒有幾個,即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相比,也不遑多讓。
柴榮39歲英年早逝,給後世留下了無限遐思,尤其是統一全國的戰略與趙匡胤頗不相同,知兵敢戰,敢於主動攻擊北方,一直謀劃先拿下燕雲十六州,再南下統一中國,並且取得了第一次北伐的成功。
這不由讓後人思考,如果是柴榮不死,後周是否可以恢復漢唐版圖,不像宋朝那樣屢次受辱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一、身先士卒,知兵敢戰,所向無敵。
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北敗北漢與契丹聯軍。
北漢勾結契丹人南下,柴榮御駕親征,在高平以南與敵軍發生遭遇戰,他身先士卒,親冒矢石,陣斬北漢驍將張元徽,劉崇單騎北逃,契丹軍潰退百里。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西征後蜀。
連取秦、鳳、成、階四州之地。
顯德三年至五年,三征南唐。
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之地,擴地千餘里,得到了江淮間大量富庶之地,完全占據了中原地區,對南唐形成了軍事上的絕對主動。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四月,北伐燕雲。
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
至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
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
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
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
五月,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
這次出師,僅42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
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突發重病,返回京城,隨後不治身亡。
柴榮接手後周時,後周在割據各國中實力不占優勢,可是當他去世之時,後周已經對北漢、南唐、西蜀形成了絕對的壓倒性優勢,後來趙匡胤統一中國,不過是順周世宗之勢而為之。
二、整頓政治文化,奠定一統華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基礎。
柴榮雖然貴為天子,卻辦事謹慎,虛心求諫,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儘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二十多位翰林學士都寫兩篇文章:《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
這種命題向眾多朝臣徵求治國之策的做法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而且他也絕不是譁眾取寵,只作作樣子。
由於能夠吸引各階層的人才,能夠團結各方面的力量,後周在他手裡迅速從一個割據政權具備了大一統王朝的氣象:清明吏治,唯才是舉,人盡其才;均定田賦,獎勵農業;整頓禁軍,壯大軍力;限制佛教,解放勞動力(廢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還俗僧尼多達六萬一千二百人);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
每一項都是承前啟後的工作,上承漢唐,下開兩宋,制度文化上的成就可謂功在當時,利在千秋。
宋朝文化興盛,商業發達,完全是繼承了柴榮基本國策而已。
積唐末五代百年之亂,中原形勢錯綜複雜,北宋僅用了二十年便完成了統一。
此事的收官雖然是成就在趙匡胤手裡,但這與柴榮在軍事、政治、經濟,乃至文化上的準備有直接的關係,因為柴榮時期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柴榮用不著像趙匡胤一樣穩定內部,一定會提早實現國家統一,而且極有可能借契丹正處於內政不靖之機收回幽雲十六州,那樣以後中國三百年的對外形勢就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了。
以兵變方式奪取後周政權的趙匡胤,只不過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宋朝對待商業的態度、優遇文人的政策,均與這位商人出身、勤勉務實的君主有著直接關係。
柴榮處理宗教問題的策略、發展商業和城市等方面的作為,不僅深深影響了有宋一代,而且開啟了中國走向商業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聲。
以到對歷史人物極其苛責的司馬光也不禁由衷讚嘆說:
「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
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於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
其宏規大度,豈得與莊宗同日語哉!《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
世宗近之矣!」
——這樣的評價連趙匡胤都沒有享受到,在正統的歷史中,其評價甚至可以超越漢唐開國君主,比肩聖賢了。
中國最可惜的皇帝,宋神宗說他若不死功業可比漢高祖
中國歷史上數百位皇帝,若說最可惜的當屬後周世宗柴榮了。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繼承郭威的基業稱帝,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掃除唐未以來的政治弊端,發展經濟,...
如果採用他的策略,燕雲十六州早被收回,兩宋不再受三百年欺凌了
五代時期,石敬瑭為了和李從珂爭奪皇位,兵力不夠,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借兵5萬。耶律德光同意借兵,但獅子大開口,要求事成之後,石敬瑭得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最後石敬瑭如願取代李從珂,建立後晉。從此,...
五代第一明君,若他不死,中國歷史將會改變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因謹慎篤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後周...
歷史上被忽略的一位雄才大帝,可惜英年早逝
柴榮—後周世宗(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柴榮祖父柴翁、父親柴守禮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後因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母。
他若39歲未病死異鄉,此地就不會被割讓400年之久
唐中期以後,中國一直處在藩鎮割據的混亂時期。而自唐滅亡後近70年中,中華大地上先後建立了5個中原王朝和十多個地方割據政權,他們之間的兼并戰爭不斷爆發,平均一個政權只能存在短短十多年。在這個軍閥混...
周世宗柴榮不死,燕雲十六州早收復!趙匡胤真比柴榮差這麼多嗎?
周世宗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能夠贏得這樣的美譽,其個人能力、魅力等等都是一等一的,柴榮生前將後周經營的非常強盛,在高平一戰中對陣北漢和契丹聯軍力挽狂瀾獲得大勝,自此在於北方政權的對敵中占據...
這個人若是能多活三十年,就沒有宋朝什麼事情了,一定會統一中原
許多人活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可謂「牽一髮而動百年」,讓後人做出「假如」「倘若」的喟嘆。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就是這樣的人物,許多現代人都覺得,倘若柴榮能夠多活幾年,恐怕遼、金、元三朝根本無法在中原落腳...
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他不死統一中國的或許不是趙匡胤
在中國歷史上,自唐朝滅亡以後,中國就陷入長達九十多年的藩鎮之間的混戰的五代十國時期。政權的不斷交替,但是中國始終沒有統一的跡象。直到後周世宗柴榮繼位,中國才出現了一絲統一的苗頭。柴榮是後周太祖郭...
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如果不死,恐怕後周元朝漢唐
說到柴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被史學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要不是英年早逝,留下年紀很小的皇子,導致了趙匡胤黃袍加身,不然的話,後周很可能成為遠超漢唐的王朝。
倘若柴榮不早死,燕雲十六州能收回嗎?後周能做到比北宋好嗎?
周世宗柴榮,出生卑微,但因為姑母嫁給為後漢樞密使郭威,自幼就追隨郭威左右,十五歲即上戰場,身經百戰。 後郭威稱帝,立柴榮為太子。在郭威病死後即位,即位當年,北方的割據勢力北漢馬上聯合契丹前來進犯...
為什麼趙匡胤的北宋能夠終結五代十國的亂局?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這個大割據時代被後世史學家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
天妒英才——向天再借二十年,五代之後無弱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極為混亂的時期。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這五國雖然實...
古代最好皇帝,僅僅當了五年,卻被無數人敬仰,千年來無一人指責批評
在中國歷史上,有的帝王功績巨大但是也有很大的爭議,比如秦始皇和隋煬帝,有的帝王雖然人品極佳,但是功績實在是不夠顯赫,比如宋仁宗和明孝宗,雖有治世之名,但是沒有征伐之功相匹配,但是有這樣一位君主,...
五代十國少有的強勢皇帝 只有他敢北伐契丹
在五代十國這個混亂時空,各種奇葩皇帝層出不窮,好色的,殘暴的,懶惰的,好詩詞的。但是有一個人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五代第一明君,他就是周世宗柴榮,只可惜英年早逝,在北伐契丹的路上病死了。他也是五代中唯...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史上最可惜皇帝,使天假之年,其功可比漢高祖
人最痛苦的不是失敗,也不是死亡,而是差一點點就成功,卻就是無法達成最後那一步。而最最痛苦的就是,即將成功卻無法達到,而這成果又必須拱手讓人。就比如周世宗柴榮。
中國歷史最大的不幸——周世宗柴榮早瘍
周世宗柴榮(921-959), 出生卑微,僅僅因為他的姑母嫁給了後來成了樞密使的郭威,才步入了權力中心。他15歲加入軍隊,24歲拜將,33歲稱帝,然而在位僅僅七年便病逝。在其在位期間,他的英明遠...
他從從軍到坐上龍椅只用了十二年
表面上看,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輕而易舉,事實上,他通向權力之峰的路絕非一蹴而就。我們且來看看趙匡胤早年的奮鬥史。公元927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當時是五代中的後唐時代。他的曾祖父、祖父...
他被稱為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如果他沒死,就不會有宋朝出現
說起柴世宗柴榮,可能大部分讀者都不清楚這個人。柴榮,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邢台隆堯),是我國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