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18—周世宗壯志未酬幼子繼位 宋太祖黃袍加身盛世來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郭威把後漢老劉家的幾個子嗣軟禁的軟禁,殺的殺,搞得後漢都沒有直系繼承的人了,或者說沒有人敢站出來去爭這個皇位了。
於是郭威顧盼四周,馬上就有一大票狐朋狗友一擁而上,請他登上大位做了皇帝,國號大周。
平心而論,郭威是個很不錯的皇帝,他節儉不奢,又勵精圖治,大周朝在他手下,很有點中興氣象。
然而他登基的時候年紀就已經很大了,因此在位四年就死了。
他的養子郭榮(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
後周新皇即位,有一個人十分高興。
這個人就是劉崇,大家還記得那個被郭威忽悠了的劉贇麼?劉崇是他爸爸,劉贇這個倒霉孩子在郭威繼位之後就被幹掉了,得到消息的劉崇頓足捶胸大罵郭威,然後再山西搞起了獨立,國號依然是後漢,不過因為所處地理位置太偏僻,大家也叫他北漢。
劉崇知道郭威死掉的消息之後覺得,郭榮肯定沒他爸的統御力,手下的將領桀驁難馴,一時間多少會有點人心浮動,我趁這個機會打過去,光復大漢基業指日可待啊!
然而北漢此時實力不足,正面硬剛後周的話多少有些心虛。
劉崇冥思苦想,忽然有了主意——有困難,找契丹啊!我去求契丹人和我一起出兵不就完了麼!
打定主意的劉崇開始和契丹人聯繫——石敬瑭當年叫你爸爸,我退一步,叫你叔行不?叔,咱們一起出兵打後周唄,打下來了我許你金銀財寶,工匠美女,難道你們就忘了當年開封城畔的打草谷了麼?
契丹人心動了,尼瑪,上次進中原大肆搶劫了一番,那個滋味啊!簡直exciting!於是兩家一拍即合,氣勢洶洶的向著後周過來了。
後周朝廷得知此事後大驚失色,大家趕緊到一起商量對策。
商量來商量去,小老虎郭榮力排眾議,拍板決定:朕御駕親征,和他們一決勝負!
於是史書上的高平之戰爆發了。
結果怎麼樣呢?後周一開始前軍與後軍脫節,搞得形勢岌岌可危,小老虎柴榮無奈之下領軍親臨矢石,霸氣側漏。
這一衝鋒可不得了,居然把一心準備光復大漢的劉崇打得找不著北,契丹大軍見無機可趁,也只好撤兵另尋機會。
郭榮同學就這樣搞定了自己登基之後的最大一場危機。
班師回朝之後,郭榮痛定思痛,先收拾了戰鬥中表現很渣的幾個將領,又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禁軍大練兵行動,總體原則就是清退掉不能打的,從地方上選拔能打的進來,成績斐然。
在高平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趙匡胤,順利的升職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成為了禁軍的高級將領。
郭榮整軍備武努力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總要找個目標開開刀看看成效怎麼樣。
看來看去,北面的北漢和契丹還是有點凶,上次能打贏有僥倖的成分,貿然動武太危險,不划算。
而南面的幾個國家像南唐後蜀之類的水到不行,正好拿來練兵。
於是連續發動了幾次戰爭,打的南唐後蜀叫苦連天,南唐皇帝最後主動放棄皇帝尊號,稱臣認慫。
郭榮這下心裡有底了——朕這禁軍,行!
郭榮在南邊轉了一圈之後決定:朕先留你們幾個二五仔一陣,先集中精力解決掉北面的對手吧!
顯德六年(959年),農曆4月, 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
至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
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
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
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
農曆5月,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
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
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無奈身體有恙只好南返。
郭榮回京之後纏綿於病榻之上,不久就一命嗚呼。
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
繼位後不久,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又發生了:契丹人又在大冬天打過來啦!!
為什麼說又呢?大家或許還記得,就在十年前,契丹人也曾如此反人類的在大冬天發動過一次侵略戰爭……
於是趙匡胤毅然挺身而出,領著大軍準備去好好教訓一下這些不顧自然規律,肆意出兵的契丹人。
這一次士兵們沒走出去多遠,到離開封城僅二十多里的陳橋就譁變了,大家把趙匡胤從帳篷里拉出來,沒什麼說的,又一次黃袍加身。
許多士兵激動的流下了熱淚:還是原來的劇本,還是熟悉的味道……
大家開開心心的殺回京城,契丹人一如既往的感應到了趙匡胤的王霸之氣,悄悄的退了兵。
而開封城裡掌管禁軍的一系列軍官「恰好」都是趙匡胤的拜把子兄弟,趙匡胤跑到小皇帝和太后那裡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道,不是為臣想造反,實在是民意難違啊!來,我這有封禪讓的詔書,您趕緊簽了……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節度使的藩鎮是宋州,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按理來說,這次兵變只是五代百年戰亂中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政權交替,趙匡胤登基的時候,誰也沒法保證大宋不會是又一個後周,或者是後漢,抑或是後唐。
然而趙匡胤不僅忽悠人是把好手,而且治起國來也是槓槓的。
大家來總結總結。
文以治國,武以安邦。
趙匡胤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野蠻政治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稱譽。
採取「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將軍權、行政權、司法權、財政權牢牢控制。
一舉剷平了藩鎮割據武夫亂政的歷史狀況。
發奮圖強,勵精圖治,使社會經濟迅速呈現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
減輕徭役,賦稅專收,以法治國,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澄清吏治,勸獎農桑,移風易俗等一系列英明決策,不僅儘快醫治了200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趙匡胤通過一些列的方法和手段,使得新生的大宋不僅立穩了腳跟,更是茁壯的成長了起來。
之後的三十多年裡,宋朝一次次不斷南征北戰,終於在979年基本統一了全國,徹底終結了五代亂世。
「五代十國」後周往事
各位朋友們,好久不見了。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小編在忙碌著歷史劇《武安君之殤》,功不負有心人,得了一等獎。小編心裡還是暖暖的。不過很久都沒有來更新五代十國專題了,心裡還是放不下,五代處於亂世,可以...
如果採用他的策略,燕雲十六州早被收回,兩宋不再受三百年欺凌了
五代時期,石敬瑭為了和李從珂爭奪皇位,兵力不夠,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借兵5萬。耶律德光同意借兵,但獅子大開口,要求事成之後,石敬瑭得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最後石敬瑭如願取代李從珂,建立後晉。從此,...
趙匡胤黃袍加身就當了皇帝,這麼簡單?人家這是打出來的
960年,後周朝廷接到邊境報告說契丹和北漢聯合進犯,於是派禁軍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前往抵禦。大軍走到陳橋驛時發生兵變,部下將士們把一件黃袍披到趙匡胤身上,「逼他」當了皇帝,然後趙匡胤率軍...
他被稱為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如果他沒死,就不會有宋朝出現
說起柴世宗柴榮,可能大部分讀者都不清楚這個人。柴榮,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邢台隆堯),是我國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統帥。
宋太祖最不願聽的一段往事,徹底暴露了趙匡胤本性,誰說誰被砍頭
公元947年,石晉被契丹攻滅。契丹人撤出開封北還後,駐守太原的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中原無主,立刻領兵南下,兵不血刃地進入開封建立新朝,國號為漢,是為後漢高祖。劉知遠病死後,其子劉承祐繼位。但...
做開國皇帝指南:聊一聊趙匡胤的創業史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唐王朝在經歷了無比的繁榮之後,終於無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大唐滅亡之後,群雄崛起,逐鹿中原。一些握有雄兵的節度使,擁兵自重,割據不已。在中原地區,先後經歷了後梁、後...
他從從軍到坐上龍椅只用了十二年
表面上看,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輕而易舉,事實上,他通向權力之峰的路絕非一蹴而就。我們且來看看趙匡胤早年的奮鬥史。公元927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當時是五代中的後唐時代。他的曾祖父、祖父...
歷史上最可惜的皇帝,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定能成為千古一帝
五代十國是東晉之後的又一個亂世,朱溫弒君之後,大唐帝國分崩離析,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面。而後短短53年間,政權交替變換,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那個時代人命如草芥,誰拳頭大就聽誰的。野心家們為了權利...
以異姓子身份即位,意圖統一中原卻不料讓屬下大將功成名就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而在中原之外存在過的十餘個割據政權,統稱十國。
被後世稱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是誰,他的江山又是怎麼被別人奪走的
他被譽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可能沒有以後的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也就沒有了大宋朝,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柴榮,柴榮在位期間,整軍...
他若39歲未病死異鄉,此地就不會被割讓400年之久
唐中期以後,中國一直處在藩鎮割據的混亂時期。而自唐滅亡後近70年中,中華大地上先後建立了5個中原王朝和十多個地方割據政權,他們之間的兼并戰爭不斷爆發,平均一個政權只能存在短短十多年。在這個軍閥混...
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他不死統一中國的或許不是趙匡胤
在中國歷史上,自唐朝滅亡以後,中國就陷入長達九十多年的藩鎮之間的混戰的五代十國時期。政權的不斷交替,但是中國始終沒有統一的跡象。直到後周世宗柴榮繼位,中國才出現了一絲統一的苗頭。柴榮是後周太祖郭...
歷史上最讓人惋惜的皇帝,他若不死,將會再現唐朝盛世
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有很多的皇帝,但是很有名的只有那幾個,比如秦皇漢武,他們可以說都是流下了很大功績的帝皇了。當然還有一些不完美的皇帝 ,雖然做了很多有益後世的事情,但是他還有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比...
一位有作為皇帝,被篡改了姓氏,史書在遮掩一個不可告人故事
皇帝是中國古代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中國歷史5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先後出現了幾十個王朝,幾百個皇帝。姓氏幾千年傳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每個人都看重自己的姓氏。然而有一個...
21歲為生計走出家門,十四年後坐擁天下,我們能向他學什麼?
趙匡胤生在兵荒馬亂的五代時期,統一的唐王朝滅亡以後,天下大亂,整個中國陷入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的混亂境地。在那個時代,皇帝如同走馬觀花一樣換個不停,在短短54年時間裡,一共產生了14個皇帝。那時候...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卻英年早逝
五代十國,在歷史上是一個稍稍被遺忘的時代,這個時代更像是三國,它沒有三國那樣有名,但是其歷史之紛繁複雜,較三國有過之無不及,五代十國的英雄豪傑,封王稱帝,如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但論起誰是天下第一...
五代第一明君,若他不死,中國歷史將會改變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因謹慎篤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後周...
歷史奇妙編劇:柴榮種樹趙匡胤乘涼
歷史往往沒有如果,不過古代史學家也會在一些充滿遺憾的帝王中著墨慨嘆,好像五代十國的後周世宗柴榮。北宋《舊五代史》中指,柴榮是當時最英明的君主:「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一個生於亂世的頑劣公子,看起來無所作為,卻成為統一河山的君王
宋朝,無疑是中國漢人最為糾結的一個王朝。說他糾結,是因為這樣兩個原因,一方面,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氛圍寬鬆,經濟文化發達的王朝;而另一方面,宋朝又是中華漢族王朝中武功最弱的朝代。從立國始,就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