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奇才王朴:一個比諸葛亮還牛的大戰略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們對三國時的劉備和諸葛亮都很熟悉,特別是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隆中對》,更是奠定了劉備角逐三分天下的基礎,此二人也成為史上最有名的和諧君臣組合。

其實,在另一個天下大亂的時代,也曾出現過這樣一對君臣,就是唐朝之後五代十國的後周皇帝柴榮和他最信任的大臣王朴。

王朴的名氣雖然沒有諸葛亮大,但他對當時天下大勢的判斷和應對策略卻是超過《隆中對》的影響的。

史載,王朴(905—959),字文伯,東平(今屬山東)人。

王朴幼年時聰慧機警,刻苦好學,寫得一手好文章。

然而他卻屬於大器晚成的人,直到後漢乾佑年間(948—950),40多歲的他才考取進士,接著通過釋褐試,開始步入仕途,被任命為校書郎,依附於後漢樞密使楊邠。

他在楊邠手下幹了不久,就發現後漢政局不穩,恐怕會發生混亂,影響自身安危,於是便藉故離開楊邠東歸鄉里。

後漢局勢的發展果然不出其所料,後來後漢隱帝劉承佑的舅舅李業等,唆使皇帝誅殺權臣,楊邠、王章、史弘肇三家均被族滅,與三家有交往的人也大多受到牽連,只有王朴因先期離去得以倖免。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建立了後周,命養子柴榮鎮守澶州,在此期間,柴榮請王朴出來做官,並封王朴為節度掌書記。

兩年後,即公元953年,柴榮入朝任開封府尹,封晉王,隨著柴榮的遷升,王朴也跟著升官,先後擔任右拾遺和開封府推官等職。

僅一年後,郭威病死,柴榮即位為帝,他又升王朴為比部郎中。

顯德二年(955)夏,後周世宗柴榮為了選拔可用的人才。

他專門命令在朝的20多名文學之士每人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各一篇,以試其才。

才子們完成皇帝的命題後,柴榮仔細審閱了這些策論,他忽然被其中一篇吸引,仔細一看,正是王朴遞交的《平邊策》。

在這篇著名的時務策論中,王朴提出「攻取之道,從易者始」,即先易後難的原則,主張先攻南唐,「從少備處先撓之,備東則撓西,備西則撓東,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間可以知彼之虛實、眾之強弱,攻虛擊弱」,在奪取南唐的江北之地後,「用彼之民,揚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難而平之也」。

他認為:「得吳,則桂、廣皆為內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

如不至,則四面並進,席捲而蜀平矣。

吳、蜀平,幽可望風而至。

唯並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誘,必須以強兵攻之,但亦不足以為邊患,可為後圖,候其便則一削以平之。

王朴的計劃是先平定南方,用江南雄厚的財賦,養北方強大的兵力,然後攻取幽燕,最後取得河東,完成統一大業。

此策柴榮雖然並未完全採用,在取得南唐江淮之間14州之地後就移師北伐,由於中途得病死去而未見其下一步用兵意圖。

但後來趙匡胤則大體按照王朴的方案,削平了南北割據勢力。

由此可見王朴的《平邊策》影響確實不小,他也因此名留青史。

王朴的《平邊策》大受到柴榮的賞識,柴榮常與他商議天下大事。

不久,就升遷其為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

旋即又升為左散騎常侍,充端明殿學士,成為柴榮身邊重要的謀士。

他與柴榮計議天下大事,所見多不謀而合。

顯德三年柴榮南征江淮,以王朴為東京副留守。

班師後,任命他為戶部侍郎、樞密副使,不久又升任樞密使、檢校太保。

第二年,柴榮再次南征,又以王朴留守京師,授以「便宜從事」之權,在此期間,都城秩序井然。

王朴在任開封知府和東京留守期間,為擴建京城匠心獨運,雷厲風行,連有權勢的大臣和藩鎮都怕他三分。

故宋人說:「朴留京師,廣新城,通道路,壯偉宏濶。

今京師之制,多其所規為。

」不過王朴也有一大弱點,就是處事太剛,鋒芒太露。

他於「稠人廣座之中,正色高談,無敢觸其鋒者,故時人雖服其機變而無恭懿之譽」。

顯德六年(959年),王朴奉旨視察汴口,歸朝時拜訪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兩人正交談間,突然王朴昏倒猝逝,時為顯德六年三月初三 (959年4月13日)。

下葬之日,柴榮親臨祭奠,以王鉞叩地,多次大哭,賞賜大量財物以助治喪,並召見王朴的幾個兒子,授予其官職 。

王朴憑藉高超的才能和認真的處事風格,不但得到柴榮的賞識,就連同僚趙匡胤對他也是敬畏有加。

據說,趙匡胤登基後,對王朴也是很敬畏的。

一天他路過功臣閣,風突然吹開半邊門, 趙匡胤正好面對殿內王朴的畫像,他竟肅立不動,整理御袍,肅然鞠躬。

左右侍從問道:「陛下貴為天子,他是前朝的大臣,您對他的禮遇何必如此重呢?」趙匡胤指了指身上的龍袍說:「如果這個人還活著,朕恐怕是不能穿上這件皇袍的。

王朴在《平邊策》中,對當時天下大勢進行了比較清楚地分析,並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被趙匡胤採納實施,使其順利完成了統一中原的歷史使命,單從這點上看,王朴的《平邊策》似乎更勝諸葛亮的《隆中對》一籌!(文/講史論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十國」後周往事

各位朋友們,好久不見了。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小編在忙碌著歷史劇《武安君之殤》,功不負有心人,得了一等獎。小編心裡還是暖暖的。不過很久都沒有來更新五代十國專題了,心裡還是放不下,五代處於亂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