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柴榮不早死,燕雲十六州能收回嗎?後周能做到比北宋好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世宗柴榮,出生卑微,但因為姑母嫁給為後漢樞密使郭威,自幼就追隨郭威左右,十五歲即上戰場,身經百戰。

後郭威稱帝,立柴榮為太子。

在郭威病死後即位,即位當年,北方的割據勢力北漢馬上聯合契丹前來進犯,柴榮力排眾議,自任主帥親征,大捷而歸。

戰後,他對戰爭中所暴露出來的軍隊中的種種問題毫不姑息,對軍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使軍隊戰鬥力大大加強,後周也越來越強大。

柴榮是個很有軍事才能的帝王。

先後征討了西蜀,南唐,北漢和契丹。

幾乎每次征戰周世宗無不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

但在第五次親征燕雲十六州的時候,開戰後,僅僅42日便占領了燕南各州。

然而,在攻取幽州時,柴榮猝然重病,英年早逝,周軍被迫還師。

年紀親親的柴榮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剛要輝煌的人生。

這個時候,軍士在陳橋驛站發生了兵變,把黃袍加到了柴榮義弟趙匡胤的身上。

趙匡胤率軍隊回朝,迫使幼帝柴宗訓讓位,遂稱帝,改元乾德。

趙匡胤建立大宋,但燕雲十六州再也沒有收回來。

倘若柴榮不死燕雲十六州可以收回嗎?契丹會不會沒有崛起的機會?中國的歷史會改寫嗎?柴榮才識過人,氣魄出眾,五代諸帝無與倫匹。

他的才識,尤其是戰略思想,也遠非宋太祖兄弟能及。

可以說自唐太宗之後,迄於兩宋,帝王中無出周世宗之右者。

自唐玄宗時期安史之亂以來200年的紛亂局面的扭轉,世宗確有撥亂反正的巨大歷史功勳,這是不可磨滅的。

如果他的壽命延長,則「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圖是可能實現的,統一的局面也許會比北宋的局面好些。

五代後期的歷史必然趨勢是統一。

由誰來統一、怎樣統一?這卻是偶然性。

每個時代都要有執行和完成歷史任務的代表人物,世宗壯年而喪,遂有趙氏兄弟完成統一,這是歷史必然性的表現。

但由於他們的才識、氣魄的差異,戰略思想和開國政策也有差異,宋統一所積留的弊端、國防形勢的被動等等,都遠遠遜於周世宗。

但是不是周世宗北伐勝利,完成統一,就能重現漢唐盛世,乃至此後就不致出現金滅北宋、元並全國的局面,歷史會要改變呢?柴榮不死,周世宗可能有能力收復幽薊,改變被動的戰略地位,但絕不會有漢武匈奴、唐宗制突厥那樣的威武場面。

如果後周統一,也許不致像宋朝那樣一直被動,卻絕無漢、唐那樣風行海內、威動殊俗的盛況。

試看兩次北伐都被諸將抵制而不果,代遇宿臣、禮遇降官而保其富貴;嚴密地方機構、招撫起義農民以弭除農民起義,與宋代相差無幾。

這些都是當時形勢下的產物,傑出人物是不能脫離歷史條件為的欲為。

或許柴榮不死也難改歷史。

燕雲十六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最大的不幸——周世宗柴榮早瘍

周世宗柴榮(921-959), 出生卑微,僅僅因為他的姑母嫁給了後來成了樞密使的郭威,才步入了權力中心。他15歲加入軍隊,24歲拜將,33歲稱帝,然而在位僅僅七年便病逝。在其在位期間,他的英明遠...

北宋真的弱嗎?

近日小編看見很多關於北宋軟弱可欺的文章,有點不服。大唐軍攻強盛,安史之亂後也經常被異族打敗,首都附近都不得安寧。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宋開始就誰都可以捏著玩怎麼可以撐一百多年?小編為大家還原一...

雄安故事之周世宗柴榮與雄州

雄縣縣城南關舊有瓦橋關,始置於唐朝末年。這裡地當南北交通要衝,水陸咽喉。自從五代時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瓦橋關所在的歸義縣便隨涿州歸入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