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三國的絕佳機會,可惜曹丕太蠢錯過了,若曹操能再活五年多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之戰後劉備借荊州而奪益州,東吳占長江天險無敵水師割據東南,曹魏一統中原天下九州得其六,三國鼎立勢不可擋。

蜀吳聯合成為盟友,軍事互助方能抗魏。

可在這過程中蜀吳聯盟曾破裂了一次,本是曹魏一統三國的絕佳機會,可惜曹丕太蠢錯過了。


關羽一直是義薄雲天代名詞,曹操因他茶不思飯不想,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一心帶著嫂子回到哥哥劉備身邊。

使一手青龍偃月刀,座下嘶風赤兔馬,是中國的武聖。

奈何關羽敗走麥城,身死他鄉,首級還被人砍下送到洛陽觀賞。

其實關羽的結局早已註定,張飛亦是如此。

陳壽在《三國志》寫到「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惜人。

」意思就是:關羽對待士卒很友善對士大夫卻很傲慢,張飛敬重有才德的人卻不體恤愛護普通士兵。

可以說是對兩人一生的蓋棺定論,後來身死也是這個原因。


蜀漢占荊州不還,東吳看著實在過意不去,便聯合強大的魏國攻打蜀國,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

孫權幹了曹丕最想他幹的事,在關羽勢力最盛的時候背後捅刀,一舉獲得勝利。

打了就打了,放關羽回去也是行的,武力取回荊州,再和好抗蜀也不是不行。

可孫權偏偏不肯,偏要殺這蜀漢皇帝劉備的結義兄弟,還獻殷勤,將其首級送給曹操。

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嚴重後果,吳蜀聯盟就此破裂,張飛被部下所殺,劉備盡起全國之兵攻吳。

這也就是曹魏一統三國的絕佳機會,魏國軍事實力及經濟實力都遠超吳蜀之和。


當時曹操剛病逝不久,魏國皇帝偏偏是曹丕,這麼好的機會就這樣錯失了。

夷陵之戰爆發到結束,魏國都沒什麼大動作,孫權蹦躂多年活到71歲,壽終正寢。

如果曹操多活5年,孫權恐怕就涼了,三國一統,步入新時代,沒有兩晉之亂。

《傅子》一書中記載,孫權因殺關羽惹怒蜀漢,外部憂患巨大,請求稱臣魏國自號吳王。

劉曄努力勸諫,用一針見血的理論想說服曹丕拒絕這糖衣炮彈,可曹丕不聽。

劉曄說:孫權靠長江天險反覆無常,聯蜀抗魏。

而現在劉備因為關羽張飛被殺一事怒火攻心不冷靜。

若是我們能出兵和劉備一起合作攻吳,孫權首尾不能相顧,必定可以滅吳。

吳國滅亡蜀國也就獨木難支,我們可以很快滅了他們,一統天下。


多好的想法,可曹丕就是不聽,這又有什麼辦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2):時機的選擇

在上篇文章中分析了劉備出師伐吳的動機,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則意在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在公元219年,劉備舉兵伐吳的時間是公元221年,這期間有兩年的時間,劉備在幹什麼呢,他在等待合適的出兵時機。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看了這才知道,為什麼東吳最不可能統一天下?

蜀國和吳國雖然因為荊州雙方撕破了臉,但唇亡齒寒,兩國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所以兩國心照不宣,都將矛頭對準曹魏。蜀國不斷北伐,吳國也沒閒著時不時就攻打江淮騷擾曹魏,吳國和蜀國配合的還是比較默契的。...

三國最牛謀士,差點讓曹操父子一統江山!

三國期間最牛叉的謀士是誰?你可能會舉出一大堆,比如諸葛亮、郭嘉、龐統等。可是有一個人,你可能不太注意。他是曹操這一派系的謀士,曾侍奉曹魏三代君主,他的目光十分獨到。如果曹魏父子可以完全聽從他的話...

三國孫權為什麼會向曹丕投降?

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卻沒有遠大的眼光。他所想的,不過是保住江東,把荊 州吞併進來。至於一統天下,恐怕想都不敢想。赤壁之役,若非孔明和周瑜聯合在一起,孫權可能早已向曹操投降。

曹丕為何在夷陵之戰伐吳不伐蜀

坐山觀虎鬥,錯失伐吳機遇襄陽之戰,關公敗走麥城,四面楚歌,急迫下,往西川突圍,不果,被擒,不屈,以身殉國。劉備張飛聽聞關羽死訊,茶飯不思,張飛急於報仇,身死小人之手,劉備傾半個國家的精銳,東向伐...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什麼不替代劉禪,自己稱帝

三國里的蜀國,滅亡在劉禪手裡。劉禪的形象,被認定為「扶不起的阿斗」,還有樂不思蜀。有的人就假想,如果諸葛亮替代劉禪,自己坐上王位,說不定就統一中原,中興漢室了。這只是假象,諸葛亮絕頂聰明,為什麼...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