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孫吳的政權如何實現江東本土化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我們說了曹操和是加大組織間的愛恨情仇,但其實三國時期面對世家大族挑戰的並非曹操一人,在江東的孫權,也與曹操面臨著類似的問題,而且東吳政權也和曹魏政權一樣,對世家大族經歷著由對抗到合作的轉變過程。

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三個話題:孫吳政權如何實現江東本土化?

我們知道東吳政權是由孫權的哥哥孫策建立的,但是孫策並不是在江東起家的,他起初是袁術的部下。

袁術我們知道,三國時候第一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的人就是他,所以袁術在天下人看來就是頭號逆臣賊子。

也因此孫策剛到江東時,很不受歡迎,他們都把孫策當成袁術派來的入侵者。

而孫策在江東的起步和曹操在兗州時候也有點像,我們剛才講到曹操殺了兗州名士邊讓,引得整個兗州造反,孫策剛來江東時,也有一個很重要的人因他而死,這個人叫陸康。

孫策奉袁術的命令進攻廬江城,陸康帥陸家子弟堅守。

陸氏宗族一百多人在戰爭中犧牲,陸康也在廬江陷落後病逝。

陸氏在江東可是舉足輕重的世家大族,孫策殺了陸氏子弟,也就意味著他將站在整個江東大族的對立面。

所以孫策政權建立之初,絲毫沒有得到本地大族的支持,孫策也因為他殺了另一位名士許貢,引來了殺身之鍋。

孫權繼位後,開始對江東大族採取籠絡政策,但是因為有了孫策的黑歷史,所以這些大族對孫權並不買帳。

既然得不到江東大族的支持,孫權就將目光投向了另一股政治力量,那就是為了躲避戰亂,從北方遷徙過來的北方士人集團。

北方士人在江東本就沒有根基,屬於流亡士人,現在孫權擺出求賢若渴的姿態,他們也就紛紛進入了孫權的將軍幕府,日後活躍在東吳政壇的魯肅、諸葛瑾、嚴畯,這些人都是這個時候進入孫權陣營的。

而就在孫權吸收北方流亡士人的時候,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那就是江東豪族也開始為了提高自己的名譽,收留這些流亡過來的賓客。

這不但稍微緩解了孫吳政權和江東大族的矛盾,也擴大了孫權的執政基礎。

但是不要以為有了北方士人的支持孫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表面的安穩並不能掩蓋孫吳政權是一個外來政權,在江東並無根基的事實。

我們從東吳上游軍事統帥更替就能發現孫吳政權的困境在哪了。

魯肅死後,我們知道孫權任命呂蒙為統帥,其實孫權起初要立的人並不是呂蒙,而是嚴畯。

嚴畯是淮泗人,淮泗是孫策來江東之前起家的地方。

但是嚴畯是個書生,根本沒什麼軍事才能。

孫權要用他就是看中了他的淮泗背景,但是這麼重要的位置根本不可能交給一介書生,權衡再三這才選中的呂蒙。

呂蒙是生在淮泗,長在江東,是個兼具淮泗和江東背景的人。

但是呂蒙也有問題,那就是他沒有文化基礎。

不過好在在孫權的開導下,呂蒙開始發奮讀書,並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才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書生嚴畯,沒文化基礎的呂蒙,可見魯肅死後想要找一個有淮泗背景的統帥,已經很困難了。

這也給孫權敲響了警鐘,政權的江東化已經刻不容緩了。

但是孫策是有屠殺江東士族的黑歷史的,要讓江東士人全心全意支持自己並不容易。

起初加入孫權集團的江東士人都與孫權貌合神離,他們經常批判孫權的統治方針,當面頂撞孫權,絲毫不給孫權留顏面。

出身會稽郡大族的虞翻,在孫權稱王的慶功宴上當眾耍酒瘋,搞得孫權非常難看,孫權拔劍要殺他,被人攔了下來。

當時孫權氣憤的說:「曹操能殺孔融,我連殺個虞翻都不行麼?」孔融是孔子的後人,是名滿天下的士人,他因為批判曹操被殺了。

虞翻也頂撞孫權,孫權卻不能像曹操那樣殺了他,因為孫權知道他必須要團結江東士族,不能重蹈孫策的覆轍。

但是從虞翻的例子我們也能看出,江東士人是不情願和孫權合作的,孫權必須想辦法打開一個突破口才行,而這個突破口就是陸遜。

陸遜和開始我們提到的那個陸康是同族,但是陸遜並不是陸家的嫡嗣,只是旁支。

他可以登上政壇,並不是依託家族背景,而是憑藉自己的軍功一步一步爬上去的。

因此陸遜既有江東大族的背景,又不像其他出身大族的士人那樣桀驁不馴,再加上陸遜本人又是一個將帥之才,這也就給了孫權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於是呂蒙死後,孫權任命陸遜為上游軍隊統帥,這不但緩解了東吳淮泗集團缺乏將帥的困境,也讓江東大族看到了孫權要與他們合作的決心。

武官最高統帥已經江東化,接下來就該文官了。

孫權稱王后就要立丞相,滿朝文武毫無懸念的都推舉張昭為相,張昭是北方流亡士人的代表,在東吳的政治地位與周瑜一樣。

張昭得到推崇肯定與他的政治地位有關,但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淮泗集團並不希望自己被邊緣化,他們要藉助張昭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

但是孫權並沒有立張昭為相,而是立了孫邵。

孫邵也是北方士人,他早年跟隨劉繇來到江東,而劉繇曾經擔任過揚州牧,就是江東的最高行政長官,同時劉繇又是漢室宗親。

很明顯,孫權立孫邵有兩個方面用意:第一是看中他的北方士人身份,來安撫淮泗集團;第二他看中的是孫邵曾是劉繇的舊部,以此來表達孫吳政權是對劉繇政權甚至是東漢政權的繼承關係,這也有助於拉攏江東本地士人。

而孫邵死後,孫權就將丞相的位置交到了出身江東大族的顧雍手中。

顧氏在江東是與陸氏起名的世家大族,顧雍成為丞相則標誌著東吳政權江東化即將完成。

武有陸遜,文有顧雍,此後東吳政權的全面江東化自然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當孫吳政權江東本土化完成的時候,孫權也到了建號稱帝的時候了,這一年是公元229年。

三國之中,孫權稱帝最晚,也正因為孫權在做內部力量的調整,只有江東本土化完成,孫吳政權的根基才算真正穩固。

感謝你能看完我的這篇文字,你就是我在找的有識之士,點下關注對你來說是件小事,慶祝我們的緣分始於今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陸遜: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能哭······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