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孫吳的政權如何實現江東本土化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昨天我們說了曹操和是加大組織間的愛恨情仇,但其實三國時期面對世家大族挑戰的並非曹操一人,在江東的孫權,也與曹操面臨著類似的問題,而且東吳政權也和曹魏政權一樣,對世家大族經歷著由對抗到合作的轉變過程。
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三個話題:孫吳政權如何實現江東本土化?
我們知道東吳政權是由孫權的哥哥孫策建立的,但是孫策並不是在江東起家的,他起初是袁術的部下。
袁術我們知道,三國時候第一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的人就是他,所以袁術在天下人看來就是頭號逆臣賊子。
也因此孫策剛到江東時,很不受歡迎,他們都把孫策當成袁術派來的入侵者。
而孫策在江東的起步和曹操在兗州時候也有點像,我們剛才講到曹操殺了兗州名士邊讓,引得整個兗州造反,孫策剛來江東時,也有一個很重要的人因他而死,這個人叫陸康。
孫策奉袁術的命令進攻廬江城,陸康帥陸家子弟堅守。
陸氏宗族一百多人在戰爭中犧牲,陸康也在廬江陷落後病逝。
陸氏在江東可是舉足輕重的世家大族,孫策殺了陸氏子弟,也就意味著他將站在整個江東大族的對立面。
所以孫策政權建立之初,絲毫沒有得到本地大族的支持,孫策也因為他殺了另一位名士許貢,引來了殺身之鍋。
孫權繼位後,開始對江東大族採取籠絡政策,但是因為有了孫策的黑歷史,所以這些大族對孫權並不買帳。
既然得不到江東大族的支持,孫權就將目光投向了另一股政治力量,那就是為了躲避戰亂,從北方遷徙過來的北方士人集團。
北方士人在江東本就沒有根基,屬於流亡士人,現在孫權擺出求賢若渴的姿態,他們也就紛紛進入了孫權的將軍幕府,日後活躍在東吳政壇的魯肅、諸葛瑾、嚴畯,這些人都是這個時候進入孫權陣營的。
而就在孫權吸收北方流亡士人的時候,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那就是江東豪族也開始為了提高自己的名譽,收留這些流亡過來的賓客。
這不但稍微緩解了孫吳政權和江東大族的矛盾,也擴大了孫權的執政基礎。
但是不要以為有了北方士人的支持孫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表面的安穩並不能掩蓋孫吳政權是一個外來政權,在江東並無根基的事實。
我們從東吳上游軍事統帥更替就能發現孫吳政權的困境在哪了。
魯肅死後,我們知道孫權任命呂蒙為統帥,其實孫權起初要立的人並不是呂蒙,而是嚴畯。
嚴畯是淮泗人,淮泗是孫策來江東之前起家的地方。
但是嚴畯是個書生,根本沒什麼軍事才能。
孫權要用他就是看中了他的淮泗背景,但是這麼重要的位置根本不可能交給一介書生,權衡再三這才選中的呂蒙。
呂蒙是生在淮泗,長在江東,是個兼具淮泗和江東背景的人。
但是呂蒙也有問題,那就是他沒有文化基礎。
不過好在在孫權的開導下,呂蒙開始發奮讀書,並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才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書生嚴畯,沒文化基礎的呂蒙,可見魯肅死後想要找一個有淮泗背景的統帥,已經很困難了。
這也給孫權敲響了警鐘,政權的江東化已經刻不容緩了。
但是孫策是有屠殺江東士族的黑歷史的,要讓江東士人全心全意支持自己並不容易。
起初加入孫權集團的江東士人都與孫權貌合神離,他們經常批判孫權的統治方針,當面頂撞孫權,絲毫不給孫權留顏面。
出身會稽郡大族的虞翻,在孫權稱王的慶功宴上當眾耍酒瘋,搞得孫權非常難看,孫權拔劍要殺他,被人攔了下來。
當時孫權氣憤的說:「曹操能殺孔融,我連殺個虞翻都不行麼?」孔融是孔子的後人,是名滿天下的士人,他因為批判曹操被殺了。
虞翻也頂撞孫權,孫權卻不能像曹操那樣殺了他,因為孫權知道他必須要團結江東士族,不能重蹈孫策的覆轍。
但是從虞翻的例子我們也能看出,江東士人是不情願和孫權合作的,孫權必須想辦法打開一個突破口才行,而這個突破口就是陸遜。
陸遜和開始我們提到的那個陸康是同族,但是陸遜並不是陸家的嫡嗣,只是旁支。
他可以登上政壇,並不是依託家族背景,而是憑藉自己的軍功一步一步爬上去的。
因此陸遜既有江東大族的背景,又不像其他出身大族的士人那樣桀驁不馴,再加上陸遜本人又是一個將帥之才,這也就給了孫權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於是呂蒙死後,孫權任命陸遜為上游軍隊統帥,這不但緩解了東吳淮泗集團缺乏將帥的困境,也讓江東大族看到了孫權要與他們合作的決心。
武官最高統帥已經江東化,接下來就該文官了。
孫權稱王后就要立丞相,滿朝文武毫無懸念的都推舉張昭為相,張昭是北方流亡士人的代表,在東吳的政治地位與周瑜一樣。
張昭得到推崇肯定與他的政治地位有關,但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淮泗集團並不希望自己被邊緣化,他們要藉助張昭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
但是孫權並沒有立張昭為相,而是立了孫邵。
孫邵也是北方士人,他早年跟隨劉繇來到江東,而劉繇曾經擔任過揚州牧,就是江東的最高行政長官,同時劉繇又是漢室宗親。
很明顯,孫權立孫邵有兩個方面用意:第一是看中他的北方士人身份,來安撫淮泗集團;第二他看中的是孫邵曾是劉繇的舊部,以此來表達孫吳政權是對劉繇政權甚至是東漢政權的繼承關係,這也有助於拉攏江東本地士人。
而孫邵死後,孫權就將丞相的位置交到了出身江東大族的顧雍手中。
顧氏在江東是與陸氏起名的世家大族,顧雍成為丞相則標誌著東吳政權江東化即將完成。
武有陸遜,文有顧雍,此後東吳政權的全面江東化自然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當孫吳政權江東本土化完成的時候,孫權也到了建號稱帝的時候了,這一年是公元229年。
三國之中,孫權稱帝最晚,也正因為孫權在做內部力量的調整,只有江東本土化完成,孫吳政權的根基才算真正穩固。
感謝你能看完我的這篇文字,你就是我在找的有識之士,點下關注對你來說是件小事,慶祝我們的緣分始於今日。
陸遜: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能哭······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赤壁大戰後,孫權為什麼沒有找主降的張昭秋後算帳?
張昭,東吳重臣,也是孫策孫權手下非常重要的一位謀士。孫策創業初期,寄居於袁術手下,而袁術對孫策處處防範,孫策大失所望,借討伐橫江之際,度過長江,自此,開始在江東四處征伐,最終創立了東吳大業。在平...
諸葛亮誇他聰明,曹操令子向他學習,後世竟將他諷為忘恩負義之人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三十七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三國之中,劉備曹操比之孫權都是父輩的人物,孫權憑藉自己的實力建立了一個能夠與兩人相抗衡的帝國,這做事著實不容易。孫權才能如何?諸葛亮曾夸...
《二十四孝》里的《陸績懷橘》,主人公改變三國,但結局悲慘!
《陸績懷橘》這個小故事,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陸績的父陸康,任廬江太守,跟袁術關係很好。陸績六歲時拜見袁術,袁術拿出很多橘子給陸績吃。陸績偷偷拿了三個,裝在袖子裡。走的時候,向袁術拜謝,袁術...
三國時不止諸葛亮握有「君可自取」的最高政治遺囑,還有他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79】三國時期的託孤,最著名的莫過於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亮的生死相托。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三月,被陸遜在夷陵一把火燒得大敗而歸的劉備,無顏回成都見蜀漢父老,最終在白帝...
三國殺不殺2:三國最牛謀士之一,為孫權解危,卻被主公罵死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討厭的人有兩個,都是東吳的,一是呂蒙,偷襲荊州,害關羽敗走麥城。二是陸遜,火燒連營,蜀國兵敗如山倒,劉備白帝城託孤,桃園結義的三人至此都命喪黃泉。讀到這裡,真有眼見他起高樓...
爺爺慘遭孫策毒手,他卻被孫權重用,乾死關羽劉備後又被孫權氣死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80】脫離袁術、南下江東、渡江創業,是小霸王孫策成就霸業的戰略性抉擇。但確定了正確的戰略方向,並不意味著戰術上就一帆風順。事實上,孫策在征討江東的時候,打得很不順手。
揭秘:東吳歷史上張昭為何一直當不上東吳丞相?
張昭加入孫吳集團的初衷應該是,以江東為漢室藩屏、保土護民,而非助孫權稱霸。所以投降曹操,孫氏消亡,但有助於國家統一,對天下有大功。在一定程度上,張昭的士人心態和曹操首席謀臣荀彧一樣,都打算曲線...
陸遜族人被孫策滅了一半,為何還能成為東吳大都督?孫權怎麼想的
陸遜族人被孫策滅了一半,為何還能成為東吳大都督?孫權怎麼想的 在三國歷史上有三大戰役。一個是官渡之戰,在這一戰中,曹操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強大的袁紹勢力從此走向了衰落。而曹操成為了新的北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