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諸葛亮的短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六月說古今,小編今天給大家講一講諸葛亮的短板,這些短板或許能改變歷史。
一、隆中對三分天下戰略的短板
諸葛在隆中對中的戰略布局我理解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站穩腳跟建立根據地,二是進攻統一天下。
建根據地這方面諸葛分析的完全正確,只剩下巴蜀可以作為根據地了。
但統一天下這麼說就不十分靠譜。
他大意說的是待天下有變,派一上將出荊州以圖天下。
問題就在這裡,這裡的不可行性完全被前面的高可行性掩蓋了。
出荊州以圖天下,在戰略上基本上不可行,所以諸葛加了個前提「待天下有變」,那沒有變呢?所以,這個戰略是完全建立在主管假設條件下的。
不管後來的關羽出兵,還是再後來的岳飛、武昌起義等等,從地理上看,從這裡出兵變數太大,漏洞太多,即:穩紮穩打需要更多的兵力,長驅直入則容易孤軍深入補給線成為短板。
本人曾經說過』穩守荊州,覬覦關中『戰略,得關中後由西向東才能席捲天下。
這個戰略構想在理論上似乎比隆中對兵出荊州更可行,但一些專家和有識之士認為也有短板,否定了這個思路。
但我仍然認為這是劉備集團的最佳選擇。
試想一下這樣的狀態:關羽在荊州按兵不動,最多做一些佯動,牢牢吸引住曹操集團的一部分重兵,也吸引住東吳的兵力。
然後儘早經營圖謀關中的準備工作,不用心急,必須積攢出兩路出兵的力量,曹魏的關中地區便必然吃緊,然後幹什麼?不要著急曹魏防守的密不透風,就像關羽打樊城南面防孫權,看似密不透風,實則總會找到機會。
這就像獵豹捕獵,要躡足潛蹤耐得住煎熬,然後才能一擊而中。
二、用人上的短板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馬謖的例子太典型了,魏延也使用不當,馬超就更是使用不當,甚至諸葛瑾的兒子過繼給諸葛亮後,與關興張苞等的使用也是不當。
三、內政上的短板
諸葛亮治蜀,以嚴苛為名,似乎蠻有道理,但後世的評價卻是這副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好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記得鄧艾為什麼敢帥2000人就穿插入蜀?因為他得到的情報是蜀民』皆有菜色『,連年的秋兵黷武,再加上內政不審勢,政策法令不知調整。
就像偌大的明朝,清兵怎麼算都是少數,但民眾與當政者不能』同欲『,社會的力量組織不起來,別說2000人,鄧艾就是帶1000人都可能成功。
四、戰略上進攻思想與戰術上的行動策略不能一致
一是諸葛用兵不能深入敵後,魏延的建議應當基於高度重視,但諸葛卻否定了,否定的也有道理,因為魏延的建議只是戰術層面的,5000人深入敵後如果沒有社會環境的支持和後續大軍的保障,基本上不靠譜,但作為戰略思想,這是必須的策略。
必須做好這方面的經營和準備,可惜諸葛在這方面實在太保守。
你比如失街亭,當時街亭的後面天水已經表示可能反水曹魏,但諸葛卻以天水不可靠而不用,如果有天水接應,街亭怎麼會失守?就算天水不可靠又何妨?如果加以聯絡,正可以分裂瓦解曹魏,找到一個突破口,曹魏就覺得天水可靠嗎?看來諸葛不懂統戰,以後不可靠以後再說,是不是。
再有就是馬超的使用上,馬是一條蛟龍,放回西北發動邊民已成掎角之勢就不敢用,但我覺得馬超用好了完全可以限制住馬超魚入大海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如下:一是馬超已經是二次反曹,西北的精英和馬超的勢力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這個人就是個將才,完全靠祖上的陰德和個人形象積累的聲望,個人的政治水平有限,只要不讓馬超形成自己獨立的班底就成。
這事我看這麼辦,可先期派人與馬超的手下引領進入西部,了解第一手資料,回來後制定一個政治策略,這個策略必須即發揮馬超的優勢,又制約彌補馬超的短板,然後排出一組班子過去,這樣馬超只是精神上的領袖。
剩下的事我看好辦。
二是自我封閉。
比如諸葛撤兵時,把山中的百姓盡遷漢中,這是怎樣的保守之策?與兵出祁山的進攻型戰略背道而馳,你杜絕了敵人的眼線情報土壤,同時也就封死了自己的眼線情報土壤。
五、諸葛同志過於操心了,適得其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的成語激勵著無數的後人,也令後人無限的敬仰諸葛,但在他的當時確實盡瘁到了事物的反面。
看後期的蜀國軍事行動,完全出自諸葛一人的謀劃和調動,離開宰相的指示,諸將都不知如何行動了,這哪行?一場戰鬥,一個戰役可以,但兩個國家的全方位的軍爭,情況複雜,沒有幾條線路大將挂帥根本不行,我認為不是蜀中無大將,而是諸葛的個人風格壓制了其他人聰明才智的發揮,魏延就是典型的例子。
六、教育的失敗
最典型的有兩個事件,一是關興、張苞、諸葛瑾之子(過繼給諸葛亮的那個),這幾個人的死,有專家已考證出這幾個人是因為關羽之仇火併而死。
太可惜了,諸葛從政治的高度,為了吳蜀聯盟把諸葛瑾之子調入蜀國,可後續的教育沒有跟上,致使釀成悲劇。
二是諸葛之子諸葛瞻,就是個趙括型的人,甚至連趙括都不如,應該早點就把兒子帶在軍中鍛鍊,諸葛的確在識人、培養人、用人上存在短板。
倘若荊州丟了關羽逃回益州,劉備還會東征伐吳嗎
(加盟作者海無顏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兵發襄樊,不料卻被曹仁擋在孤城之外,曹操大軍陸續增援,關羽久攻不下。不久之後,孫權與曹操暗中結盟,偷襲關羽在荊州的大本營。關羽腹背受敵,倉皇...
關羽死的地方,離益州只有20里,劉備為啥見死不救?
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最後關羽死的地...
關羽、張飛、馬超、魏延、諸葛亮、趙雲、黃忠誰守荊州勝算最大?
關羽、張飛、馬超、魏延、諸葛亮、趙雲、黃忠誰守荊州勝算最大? 劉備藉助赤壁之戰,從孫權手中賺得荊州,藉以立足,從此得根基,迅速發展。之後,劉備率軍如川蜀,留關羽鎮守荊州。後來在劉備在川蜀之地取得...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什麼再也沒有在軍事上有大的勝利?
劉備病死五丈原後,諸葛亮再沒有在軍事上有大的作為和極為突出的勝利,這一點確實是真的。如果非要說有勝利,那就是「七擒孟獲」了,但是七擒孟獲的故事是虛構的,不過諸葛亮與西南少數民族關係好卻是真的。為...
如何看待三國龐統的統一之策,他和諸葛亮比誰更厲害?
諸葛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但是並不精通軍事,那龐統呢?是怎麼樣一個人,他和諸葛亮比誰更厲害?如果他不死是不是能改變歷史?【龐統的計劃比諸葛亮的對策正確,攻打西蜀鳳雛殞命。】
夷陵大敗諸葛亮難辭其咎!
夷陵大戰,讓蜀漢政權元氣大傷,從此再也無力逐鹿中原,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役了。可是說到這次戰敗,中興蜀漢的功臣諸葛亮,可以說是難辭其咎的。發動夷陵大戰的原因,也許是劉備的一時之氣...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關羽這個失誤給他造成了麻煩
劉備死後,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手握大權。為了完成劉備「復興漢室」的宏偉夙願,諸葛亮從228年到234年,連續五次出兵北伐中原,再加上還有一次防禦了魏國進攻的戰役,民間往往稱為「六出祁山」。不過諸...
蜀漢失敗的標誌——關羽大意失荊州
2013-09-19 10:12:42 未知 共有301人圍觀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
三國時期的千古之謎:關羽之死
三國時期的蜀國,是劉備一手創建,劉備依靠的就是「劉關張三結義」及趙雲等的兄弟伙核心集團,再加上所謂「仁義布四海」策略收買人心,最終吸引的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建立的。
智慧「男神」臥龍先生 諸葛亮也有人性的弱點
諸葛亮,三國時期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大師。蜀相諸葛亮可以稱得上是知名度最高歷史人物之一了。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只能仰視其人峻拔偉岸、瀟洒飄逸的身影,暗恨老天無眼,將自己與這位智商奇高之超人...
如果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那蜀漢的命運會逆襲嗎?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君主,早年以賣鞋織鞋為生,喜歡結交豪俠,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後相繼投奔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雄主,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地盤,前半生可為是顛沛流離,三顧茅廬後劉備...
三國蜀漢,滅亡於這些人自身極大的缺點,這個缺點現在很多人都有
三國時期的蜀國,論軍事實力和領土面積,是弱於吳國的,而吳國又弱於魏國。但蜀國強在有一流的武將,如關張趙,有一個以「神的化身」著稱的諸葛亮,有一個「漢室正統」的領導者劉備。那麼如此強大的陣容怎麼就...
三國大猜想:關羽如果不行,那誰可以鎮守住荊州呢?
這是小明三國大猜想的第二集,喜歡的朋友記得訂閱哦。三國迷都應該知道,蜀國最遺憾的一件事就是丟失荊州。諸葛亮在隆中對當中明確提出蜀國如果垮有荊州益州,待天下有變,則可以兩路出擊,夾擊曹魏。關於隆中...
劉備沒有統一天下的失誤在於——誤聽諸葛亮隆中對,而沒有聽龐統的戰略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之計,即以荊、益二州作為根據地,與孫權聯合起來,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被稱為隆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