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龐統下場很慘,究竟是時運不濟,還是徒有虛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龐統徒有虛名也不盡然,因為他確實曾經露過一手,那就是他被劉備任命為耒(lěi )陽縣令時,他終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劉備知道後派張飛前去問責,龐統說,量百里小縣,些小公事,何難決斷!將軍少坐,待我發落。
隨即雷厲風行地一下子便將成年積案全部分毫不差地了斷了。
張飛當即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是如司馬徽所說的「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我則覺得是話說得太大了,很有些像現在的各種廣告一樣有吹噓的嫌疑。
我想龐統能夠叫人多聞其名,可能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龐統的自我吹噓,比如他就跟張飛說,曹操孫權,吾觀之若掌上觀文。
比如他和陸績、顧劭等說,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馬能負重致遠也。
通過貶低別人來顯示自己,是自我吹噓者的一種最通常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或伎倆。
二是別人替他吹噓。
司馬徽就是一個大吹鼓手。
龐統這個人可能確實有些真才實學,說出來的一套一套也還真能唬住一些人。
司馬徽之所以稱道他,當然是曾經和龐統有過交流,他們曾在一棵桑樹的樹上樹下整整聊了一天。
我相信這樣的一天,無論是情投意合的交流還是針鋒相對的交鋒,對於兩個人都是愉快的。
司馬徽也許稍稍遜色些,他也許扮演更多的是個傾聽者的角色。
司馬徽是個什麼樣的人,史籍上沒有他的多少記載,但是此人自視甚高,自然將與他能夠對得上話的龐統視為王佐之才了,這一方面能夠對龐統做了一種很有力度的宣傳,另一方面也顯出自己非同一般。
龐統最早出現在我們視野中,是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司馬徽便將諸葛亮比作臥龍,龐統比作鳳雛,而且說得到他們其中一人便可安天下。
天下不是誰都能夠「安」下來的,即令臥龍,因為雖遇其人而不遇天時,也只能三分天下,而終不能匡復漢室。
龐統會有什麼出色的能耐,因為他過於早死,而不能充分表現,但是就他跟了劉備之後的表現,雖然也可圈可點,但是還是不能跟司馬徽誇說的那般,神乎其神。
我們看他自從作為劉備入蜀的軍師之後,在取西川的戰略戰術上的表現,就知道他並不怎麼讓人恭維。
一是勸劉備設鴻門宴,事不宜遲地將劉璋筵上擊殺,唾手可得西川。
劉備不同意。
劉備以初來乍到,恩信未立為由堅拒,這裡表明龐統太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這裡我更欣賞劉備的頭腦,他看得更遠些。
作為一個軍師,龐統是不怎麼冷靜的,我想這與他的胸襟有很大關係。
劉備之所以屢屢不對劉璋下手,除了劉璋是同宗,是實誠人,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初來乍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根基不穩,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一下子就反客為主,既容易受到輿論的譴責、民意的反對,而且劉璋雖然暗弱,但是到底善良,也有相當的民望,他手下也有很多的智謀之士願意為之肝腦塗地,還有,如果師出無名,也容易被人視為忘恩負義,龐統則不管不顧,只想儘快得到西川,哪怕使出下三濫的手段也在所不辭。
這就顯得很為不智。
如果換做諸葛,我想他也不會這樣冒失。
劉璋的確暗弱,當劉備廣施恩惠,以收民心而且甚得民心之後,劉璋才有所警覺,在部屬很多人的諫議下,不按要求地給劉備軍馬錢糧,劉備立即露出兇惡的嘴臉,毀書大罵,前情盡棄,與劉璋撕破溫情脈脈的面紗。
當張松的書信落到手上時,方才知道劉備根本就不是什麼好人,當龐統獻擒殺楊懷高沛,奪關隘,取城之計後,我想劉璋一定是氣歪了鼻子。
二是龐統不明地理,雖然有張松之圖,可是並未深加研究,要不是彭羕來救,則劉備集結於前寨的黃忠魏延大軍數萬人性命就會被泠苞決培江之水淹沒了。
作為軍師的龐統是應該考慮的。
而他偏偏沒有考慮這一出,要不是有人挺身而出,劉備大軍就要陷入被動。
三是龐統心理上有嫉妒的巨大弱點,這是他不能成就大功業的最大因素。
孔明來信,勸劉備謹慎進取,他反而認為是怕他去西川成功,以書相阻,再三催促引軍前進,怕被人搶了功勞,便不會不聽勸阻而去了落鳳坡,最後被張任之軍亂箭射死在落鳳坡,草草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龐統雖然同與諸葛亮為劉備軍師,可是他到底還是不如諸葛那麼被劉備看重,他是被人推薦自己找上門來的,而諸葛是再三請來的,所以一個是送上門來的貨,一個則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他自然與諸葛不能同日而語。
龐統長相太差,與諸葛的風度翩翩相比,他打心裡有些自慚形穢。
所以難免在行事上要受到影響。
比如,見孫權時,孫權就不用,就是有重量級的人推薦,也被小瞧,這讓他肯定憋氣。
我們理智上會說不能以貌取人,可是實際操作上,卻多多少少都會把相貌作為一個標準,特別是相貌太對不起觀眾時,就難免會輕賤一番,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實也適用於用人,這不僅是孫權的局限,也是劉備的局限,可見人有共性。
劉備也是先不把龐統放在眼裡的,因為他沒有看到他的能力有什麼突出的表現。
不過劉備有個好處,當他真正知道這個人非同小可的時候,他能一下子就轉過彎來,不會固執己見,不會認死理,一條道走到黑地將錯就錯,這與他手下人才奇缺有關,也和司馬徽的推薦有關。
也許因為劉備這個人會進行反思,所以當龐統一日之內就將積案如山的案件三下兩除二的處理得乾淨利落時,馬上便另眼相看。
龐統不只是百里之才,他被一下子提拔到可以和諸葛相提並論的地位,成為劉備又一個軍師。
這是劉備的幸運,也是龐統的福氣。
剛好,諸葛與關羽守荊州,龐統可以隨軍出征西川。
而又有張松給來的天賜良機,可惜他逞個人英雄主義,不顧大局,以致身死。
如果他不死,諸葛必在荊州,就不會改變與東吳和平的大局,關羽也絕不會有走麥城之敗,也當然就不會有劉備的琥亭之敗。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看龐統之輔佐劉備入川,和意氣用事而身死,又是一個很突出的佐證。
*作者:張獻黨,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三國演義:龐統臨終遺言,細思極恐,居然有驚天深意?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士,三國時期劉備的軍師,名氣在當時的三國時期可以說是無人望其項背,雖說當時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一再強調龐統和諸葛亮的才能不相上下。但從後主貴的思想...
龐統能與諸葛亮齊名,可是表現卻一般,是他的能力不行嗎?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是指諸葛亮,鳳雛即龐統。劉備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可惜龐統在隨劉備攻打西川雒城時,貪功大意,被張任射死在落鳳坡...
「野史雜談」你所不知道的三國,腦洞大開看完就上癮「全」
【野史雜談】你所不知道的三國,腦洞大開!三國的故事大家相信都聽過不少,除了最強軍師之爭就是如果某某還活著會不會同意,會不會造反等。。 今天呢,我就給大家說下神秘的三國人物之前世今生。咱們先從我最...
他曾與諸葛亮齊名,為何會英年早逝?原因竟如此簡單!
講到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他的隆中對、前後出師表以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早已給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在大家心中他是忠誠與智慧的化身,是一個神話的存在。以至於我們只知道...
此人與諸葛亮齊名,本事在周瑜之上卻屈尊為下,投奔劉備更是鬧心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二十一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讀者朋友們,因為今天家裡沒有什麼事,陳老師第一次在這個時間給大家講述三國故事。在上一講中,陳老師說到武將張遼的故事,大家對於張遼這個人物...
閒侃三國之二:諸葛亮的機心
諸葛亮自我標榜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世把他當作千秋萬載的表率。《三國演義》對諸葛亮推崇備至,不吝溢美之詞,但是書中有幾處疑問,不知是作者的敗筆還是伏筆。1、徐母之死徐庶被曹操騙到許昌,見了母親...
龐統和諸葛亮究竟誰厲害
《三國演義》里龐統是個悲劇的人物。論能力,他與諸葛亮齊名;論操守,同樣也是難分伯仲。但是為什麼諸葛亮聲鳴四海,功成名就,留下來千古佳話。而龐統則命途多舛,最終命隕落鳳坡,曇花一現的出現在歷史長河...
如果龐統不死,荊州就不會丟嗎,三國會歸蜀嗎?
公元214年,劉備包圍雒城,龐統率領軍隊攻城,戰鬥中被亂箭射中而死去,年紀輕輕就掛了。注意不是演義中寫的死在張任的手上!公元219年末,關羽兵敗,荊州被孫權所得。中間相隔五年之久,如果鳳雛龐統還...
盤點三國:造成龐統英年早逝的三大性格弱點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略知《三國》者,自然知道此人,所謂「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孔明,鳳雛就是龐統。世外高人水鏡先生曾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龐士元之才可窺。當然,你也應該知道,...
老白雜談:分析《三國演義》之藏在落鳳坡事件背後的諸葛亮
首先請記住:我今天談的是《三國演義》,不涉及各種正史、民間評話、江湖傳說。俗話說:「艄公多了打翻船」,《三國演義》中,龐統身死落鳳坡,正是此話的最好驗證。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
劉備入川,為什麼沒有帶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拿下荊州五郡之後,就開始籌劃西取益州的打算了,很快就迎來了機會,張魯進攻劉璋,劉璋聽從張松建議,派法正邀請劉備入川襄助自己對付張魯,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正式入川。但是劉備入川...
龐統真的死在落鳳坡嗎?
【開欄語】成都,乃至整個巴蜀地區,是三國蜀漢文化非常濃郁的地方。成都武侯祠、閬中古城、重慶白帝城等,每年迎來送往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三國文化,成為巴蜀和中國,甚至全世界都知名的文化品牌。說起三國...
關羽最坑,張飛最冤!若沒有桃園結義三國會如何?
不管怎麼說,劉備都是三國時期唯一一個雄才偉略有資格和曹操相提並論的,他擁有一個優秀帝王的很多優點,而且漢王朝是歷史上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王朝,最後被曹丕篡位還是讓人感到遺憾的,曾經的蜀漢集團還是那樣...
劉備入川,為什麼只帶龐統,而不帶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
公元211年,益州牧劉璋派人到荊州給劉備做思想工作。劉璋的本意是想要劉備幫助他平定漢中的張魯,一個叫做五斗米教的反政府武裝頭目,結果卻使劉備趁機占據了西川。這個結果是劉璋做夢都想不到的。劉備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