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造成龐統英年早逝的三大性格弱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

略知《三國》者,自然知道此人,所謂「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孔明,鳳雛就是龐統。

世外高人水鏡先生曾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龐士元之才可窺。

當然,你也應該知道,水鏡先生是在什麼境況下講出這樣的話來的。

水鏡先生,何人也?即司馬徽,字德操,正是二人的老師。

作為水鏡先生門下最傑出的兩位弟子(另有一弟子是徐庶;民間也有傳說司馬懿同樣是其弟子),諸葛亮當時高臥隆中村野,「待價而沽」;龐統避亂寓居江東,尚未得志。

作為江湖中也有名有號的高士,自己的學生畢業也有些時日了,連份「外企國營」的好單位都找不到,心裡能不急嗎?故此,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講出了這樣一句話來。

高辭大言,都是此師徒三人的拿手好戲——如孔明遊說江東時所言:我視曹操百萬之眾,如群蟻耳!但我一舉手,則皆為齏粉矣!龐統也有「我觀天下,如掌上觀紋」的話。

自然,就算是水鏡先生的吹捧,龐士元也確實是有大才的。

其在《三國演義》中初次亮相,就頗為不凡,有分教——龐統巧授連環計。

當時曹操新破袁紹,正式成為三國群雄中的老大,名震天下。

於是趁時乘勢,大軍南下,直指江吳。

周瑜定下「火燒曹軍」的戰略,但戰船分散,並不相連,極難燒得起來。

所以龐統一出,向曹操貢獻了「連環計」,說服曹操將大大小小的戰船都用鐵鏈連起來。

這可謂是為青史留名的「赤壁之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此是體現其「大才」,「小智」也有之。

曾花名「單福」為早期落魄的劉備出謀劃策、確立下劉備的江湖字號的徐庶,他料算出曹軍此次必敗,但身在軍中,苦不得脫,所以就向龐統求「脫難之術」。

龐統眉頭也不皺,笑著在他耳邊略說幾句,徐庶便大喜拜謝,依計而行,果然得脫。

徐庶是弱化版的「諸葛亮」,仍需向他求計,證明龐統即使無諸葛之多智,也不遑多讓。

料想這足智多謀、能言善辯之士,既是名校高材生,又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就算暫不得志,終有發跡之日吧。

但是,他千好萬好,卻有一個致命缺陷:長得丑。

周瑜死後,魯肅便向孫權推薦,在赤壁之戰中立下大功的龐統。

孫權曰「孤亦聞其名久矣,快快請來相見。

孰料一見,心頭不喜——這可得長得多醜啊!

「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而且他的「讀心術」也不甚精,在孫權面前說了一句「某之所學,和公瑾大不相同」,輕視周瑜的話,讓一直最喜周瑜的孫權「愈不樂」。

不受重用也是理所當然。

接著他又往荊州去見劉備,「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於是大手一揮,安排他去了耒陽縣當了個小小縣令。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他之前去見曹操時,「操聞鳳雛先生來,親自出帳迎入」,沒見曹操嫌棄他「貌陋」;其後又置酒共飲,同說軍機。

龐統高談闊論,對答如流。

「操深敬服,殷勤相待」。

由此可知,曹操遠勝孫劉二人甚矣!

當然,鳳雛先生非百里之才,終將「一遇風雲便化龍」,在諸葛亮的推薦,張飛親眼看到他半日之間料理了百日之事後,劉備即刻下階請罪,拜為副軍事中郎將,地位雖比諸葛低,但做的事也差之不遠了。

在隨劉備直入蜀中,謀取劉璋的地盤的過程中,孔明因為要留守荊州,自己成為劉備身邊的唯一軍師,功名事功也達到了人生巔峰。

不過人生,就是充滿了大起大落,飛得越高,也意味著可能跌得越重,而這一跌,龐士元再也爬不起來,最終身殞落風坡,「死於亂矢之下」。

在這一次事件中,暴露出龐統的三大弱點:

第一:辦事不夠漂亮。

當時,劉璋背腹受敵,所以修書一封請劉備過來,一起「以御外敵」。

劉備攜猛將黃忠、魏延,軍師龐統,步馬兵五萬,西行入蜀。

為什麼帶這麼多兵馬?表面上,是助自己的同宗「老表」抵禦外敵,其實是虎視眈眈劉璋的領地,謀劃如何取而代之。

不過劉備素來善於樹立「仁」名,劉璋和自己同個宗族,也算親戚,不好下手——這就是「既要做婊子,又要樹牌坊」。

龐統應該也是知道自己的主公是有這樣的顧慮的,不過既沒有巧言妙語說服劉備,又拿不出好的法子,最後祭出了「鴻門宴項莊舞劍」的老招式,在二劉宴飲之時,讓魏延上前「舞劍為戲」,最後事情沒有辦成,不歡而散。

第二、心胸不夠開闊。

二劉之爭白熱化,即將大決戰之時,孔明夜卜星象,算得龐統此戰恐怕「有妨」,即刻修書給劉備,勸大軍先駐紮下來,待黑道凶日過了,再擇日再戰。

龐統看了信後,卻認為是諸葛亮不想自己「取了西川。

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

執意要進軍,劉備也勸不住啊,而且還硬要劉備大軍走大路,自己從小路襲擊,最後遇到伏軍,葬身亂箭之下。

先來看看,諸葛是不是確實有「不想龐統立功」的心思?

很多人會說:這次進發西川的將領,關羽、張飛、趙雲等大將都不隨行,手下只有老將黃忠,愣頭青魏延,「諸葛亮之心」難道這不是赤裸裸的麼?

其實不然。

要知道,當時的荊州,「東有孫權,常懷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鯨吞」,最是危險不過,而且,這是劉備的唯一地盤,一家老小全副身家都在這裡。

所以孔明總守荊州,關羽鎮守歷史有名的要塞襄陽,張飛巡守江邊,而趙雲屯江陵、鎮公安。

而劉璋,生性懦弱、處事不明,可謂無能之輩,如不是龐統最後料算失誤,以黃、魏、龐三人的配置,是足以戰而勝之的。

然後,再來分析下龐統是不是非死不可?

有人說:諸葛、龐統二人能力相仿,功能重疊,即使龐統稍弱,也相差不遠。

假使龐並不身死,劉備大軍順利入駐蜀中,一山不容二虎,當他們有了不同意見,劉備必定為難,所以龐統是非死不可。

我們看看蜀國成立之後的情況,劉備、孔明領一票將軍坐鎮蜀中,五虎將之首關羽鎮守荊州,說得好聽點,叫做兩者互為犄角,遙相呼應。

說得難聽點,就像毛澤東所點評的: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關羽勇冠三軍,雖然愛讀春秋,但謀略還是稍嫌不足,如果能安排龐統充當其軍師、參謀,一文一武,或許就不會發生後來「關雲長敗走麥城」之事了。

當然,關羽為人高傲,剛愎自用,能不能聽龐統之言,這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學術不夠精通。

要做一軍之師,一國之師,無論天文地理、人心鬼域,都要無一不精,才能行之無礙。

前面有講過他「讀心術不精」,在孫權面前講錯了話。

或許他是故意這樣講的,但是不被重用,可以視為失敗。

在自己帶兵走小路襲擊成都時,料算不足,以致兵敗,可以看作他對地理方面的知識學得不夠通透。

劉備拿出諸葛亮的書信,說孔明卜算到此戰不利於龐統,規勸龐統萬勿進軍的時候,龐統說道:「龐亦算太乙數,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

統亦占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斬蜀將泠苞,已應凶兆矣。

」這證明龐統也是學過天文的,不過沒有算出自己的命運吉凶,也可說是「天文」沒有精通。

這幾個吹毛求疵的弱點一齊暴露,最終落得了「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的結局。

縱觀龐統一生,有大智,有小謀,能言善辯,胸懷錦繡,既有名師保駕護航,又有良友推薦奉承,雖然略有缺陷,但以此才華建功立業、闢土封疆也是易如反掌,只是,因為形容醜陋,時機不合,久不得志,自視又是甚高,被壓抑得久了,有點急功近利、心胸略顯狹隘,也是理所當然。

環顧我們身邊或是身材矮小、或是相貌醜陋、或是手足缺陷等,而又心懷大志之人,都容易有這樣的心態,犯這樣的錯誤。

或許是命數使然吧,與最後諸葛孔明一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龐統之死,不勝嗟嘆!

---------------------------

閱讀三國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閱讀三國》的疑問,可以聯繫小編

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更多精彩的國學知識,不一樣的風水八字常識,歡迎關注微信號:sh1991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得了龍鳳都不能平天下,劉備是有多廢柴?

諸葛亮和龐統,是《三國演義》中評價最高的兩位謀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而鳳雛就是龐統。當時的劉備聽到臥龍、鳳雛的大名,應...

三國竟是他下的一盤棋!他是誰?

今天就先來扒一扒三國大隱士司馬徽和他的朋友圈。當今社會局勢比起春秋戰國與三國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要想預判東方巨龍的崛起與騰飛,必定要把握歷史的脈搏。我們相信:大道至簡,殊途同歸,歷史總是有驚人...

揭秘,鳳雛才高臥龍,龐統實為自殺!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

為什麼說龐統實際上是被劉備所殺?

當年的劉備劉皇叔求賢似渴,沒辦法卻只有兩個武將弟弟卻沒有可以替他出謀劃策的軍事,最終在賢人的點撥下認識到軍事的重要性。為了有個賢明的謀士而不惜四處尋訪,後來經過三國第一隱秘人水鏡先生的介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