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龐統臨終遺言,細思極恐,居然有驚天深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士,三國時期劉備的軍師,名氣在當時的三國時期可以說是無人望其項背,雖說當時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一再強調龐統和諸葛亮的才能不相上下。

但從後主貴的思想來看,劉備手下的謀士最先出現的是徐庶,可是徐庶才能遠不及諸葛亮,而龐統又是諸葛亮專程跑到東吳給劉備找來的一個大賢,奈何劉備假仁假義,以貌取人才導致讓擁有治國安邦之才的龐士元僅僅當了一個縣令。

可見劉備從一開始是就沒有給龐統留下好印象。

其次,龐統陪同劉備入川時候,提出上、中、下三計攻取西川,又是劉備優柔寡斷多次錯失了奪取西川的大好時機。

即使,後來龐統用計讓劉璋斬殺張松,可是劉備不思為張松報仇,卻要執意退回荊州。

讓龐統第一次感覺劉備或許並不是自己要找的明主。

最後一次是,自己作為劉備的軍師,多次提醒劉備要抓住時機,一戰而勝。

可是劉備非但不聽從自己的勸阻,反而重視遠在荊州的諸葛亮的意見。

諸葛亮從荊州來的一封書信讓劉備疑神疑鬼,而恰恰此時龐統又提出了和諸葛亮完全相反的意見,就是要看看在劉備心中自己究竟有多少分量,然而結果卻令龐統再一次失望了。

於是,龐統徹底對劉備放棄了希望,決定殺身成仁,成就劉備的假仁假義,不願再為劉備效力。

就在龐統在落鳳坡被張任射殺之時,龐統終於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憤怒,又不好當著眾將士的面揭穿劉備的虛偽,只好喊出了:主公不是擔心師出無名嗎?現在主公師出有名了,劉璋恩將仇報,在主公退軍路上設伏並殺死了你的軍師,主公以此為名攻取西川,足以說服天下人了吧,足以說服主公自己了吧?劉璋殺死了你的軍師,這下主公終於有藉口了」意思就是:「都是你作的,不作會死呀,這下好了,我是不陪你玩了,你自己好自為之吧」。

其實想龐統這種大才,就那麼輕易的死掉了,而且還是死在了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手裡,細思極恐。

其實這也符合歷史的規律:「英雄總歸是要死在小人手裡」。

然而究竟龐統因何而死,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鳳雛才高臥龍,龐統實為自殺!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

揭秘:歷史上龐統是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

三國的龐統是怎麼死的?龐統的死因和被諸葛亮妒忌有關係?又有人說,龐統是故意死在益州的?龐統當然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歷史上龐統為施展自己的才華,先去投奔了孫吳,因貌丑恃才而驕不被接納,才投奔劉備,...

劉備兼得臥龍鳳雛,為何還是沒安天下?

《三國演義》里最霸氣的一句話出自水鏡先生:「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比較幸運,先是三顧茅廬得了臥龍孔明,後又得了鳳雛龐統。可三國中劉備實力還是最弱,也最先滅亡。離司馬徽那句流傳千古...

龐統和諸葛亮的才志比較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能...

《三國演義》中,誰該為龐統之死負責

《三國演義》小說中,劉備與劉璋翻臉,帶領軍隊攻打西川,身為副軍師的龐統帶領魏延從小路進軍,被劉璋大將張任伏擊與落鳳坡,龐統和劉備的的盧寶馬身中數箭而忘。當時有童謠曰:」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

龐統真的死在落鳳坡嗎?

【開欄語】成都,乃至整個巴蜀地區,是三國蜀漢文化非常濃郁的地方。成都武侯祠、閬中古城、重慶白帝城等,每年迎來送往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三國文化,成為巴蜀和中國,甚至全世界都知名的文化品牌。說起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