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最坑,張飛最冤!若沒有桃園結義三國會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管怎麼說,劉備都是三國時期唯一一個雄才偉略有資格和曹操相提並論的,他擁有一個優秀帝王的很多優點,而且漢王朝是歷史上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王朝,最後被曹丕篡位還是讓人感到遺憾的,曾經的蜀漢集團還是那樣強大的~假如沒有這幾次失誤,也許漢王朝未必不能再興。

重大失誤TOP5——重用馬謖。

劉備臨終前曾告訴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不能不說,劉備各方面都不如諸葛亮,但看人和發現人才的能力確實比諸葛亮強得多!

街亭是諸葛亮一出祁山最重要的地方,守住街亭就意味著涼州唾手可得,得了涼州,才算是解決了後顧之憂,才有奪取雍州,占領長安的可能性,得了長安,就能夠得到天下懷念漢王朝的人的支持,這一點是諸葛亮比魏延有戰略眼光的地方,其實是沒錯的。

只是,不應該用一個參謀去做統帥。

馬謖其實就是三國版的趙括,本身有能力有天份,但必須得從基層做起,才能夠成大事,這樣重要的生死攸關的一仗,魏延或者王平才是最佳的人選。

非常可惜,失了街亭,喪失了蜀漢王朝占領半壁江山的最後一點可能性!

重大失誤TOP4——失徐庶。

徐庶是諸葛亮來之前劉備最重要的謀士和軍師,徐庶的到來第一次充分發揮了劉備手下的猛將的能力,能文能武,而且軍政全才,是一個簡配版的諸葛亮。

很可惜,最後分道揚鑣,明珠蒙塵,英雄再無用武之地。

曹操對徐庶也夠意思的,但都是強扭的瓜而已。

如果徐庶不離開,蜀漢集團兩線作戰的時候,至少不會那樣捉襟見肘,就算是守荊州,他也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重大失誤TOP3——法正早逝,張飛冤死。

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同時影響了一件大事,夷陵之戰!法正是蜀漢集團後期的主要軍師和謀士,深得劉備的信任,可惜才活了40+,估計和他睚眥必報的性格也有關,而張飛,幾乎是所有猛將里死得最冤枉的一個,一個和呂布能打平手的人,卻死於小人之手,比孫策還憋屈。

假如法正不死,夷陵之戰就不會發生,或者說,就算劉備東征,只要法正在,識破陸遜並非難事。

假如張飛不死,劉備的夷陵之戰也不會打得那麼艱苦,論摧城拔寨,三國中比得上他的也沒幾個 ~ 這二人的去世,直接影響了夷陵之戰的失敗,劉備辛辛苦苦一輩子攢下的家底喪失殆盡,年輕的將領也死了不少,導致蜀漢軍隊後繼無人,黃忠也死在這裡,而劉備自己也含恨而終!

重大失誤TOP2——鴻門宴。

龐統、法正二人,勸玄德就席間殺劉璋,西川唾手可得。

玄德曰:「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決不可行。

」二人再三說之,玄德只是不從。

有人懷疑過,如果殺了劉璋,劉璋的部將一定不會放過劉備的,那樣去西川只會更難,但後來才發現,龐統的選擇,其實真的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西川劉璋只是名義上的主公,有忠臣良將不假,但更多的還是騎牆派的貴族和士大夫,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是不會管誰做主公的,估計這也是後來劉璋獻城,劉禪獻城的原因,連張昭都勸孫權投降,何況別人。

劉備太好面子,導致最小成本得到西川的機會化為烏有,最大的損失,還是鳳雛落地。

龐統是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他的去世,對蜀漢集團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劉備的優柔寡斷讓他用最大的代價得到了西川,諸葛亮張飛趙雲紛紛入川,也就間接導致了最大的失誤。

重大失誤TOP1——關羽守荊州

關羽是五虎將中唯一的大將之才,看起來荊州交給關羽是合情合理的。

龐統死了,諸葛亮帶張飛趙雲入川,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漢中盡在掌握,兵鋒直指長安。

曹操身體每況愈下,對朝廷的控制力漸漸淡薄,忠於漢室的人必然會效忠皇帝,引起許昌的內亂,這個時候劉備出秦川,關羽出荊州,只要絕對實力在,孫權是不會輕舉妄動。

但錯就錯在關羽的盲目冒進和自作聰明,東和孫權,結果他罵別人的兒子是犬子,北拒曹操是叫你防守,看看魏延是怎麼防守漢中的,關羽會帶兵,防守的成本本來遠遠低於進攻,哪怕政治能力差一點,只要手裡有兵,守住地盤,就能夠穩定荊州!

如果這邊西出秦川,那邊出宛洛,則通過函谷關東西就連為一體,而且占領天下險關,直接威脅華北平原,確實是個非常好的戰略。

但是,沒收到命令,你關羽為什麼要行動?

一子錯,滿盤皆輸,大意失荊州,讓劉備一首好牌擺了個烏龍,失去了三國最重要的用武之地,王業只能偏安一隅,再難有虎視中原的霸氣了。

這也是讓人唏噓徐庶和龐統的原因了!

添加《策馬三國志》官方微信公眾號(xinlinegames),可獲超值禮包獎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三國:造成龐統英年早逝的三大性格弱點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略知《三國》者,自然知道此人,所謂「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孔明,鳳雛就是龐統。世外高人水鏡先生曾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龐士元之才可窺。當然,你也應該知道,...

如果關張不死,龐統健在,三國歷史一定將改寫

東漢末年,大小諸侯先後被滅,劉備占據荊州,並坐擁西川,曹操坐鎮中原,孫權割據江東,魏蜀吳最終形成鼎足之勢,在其後長達數十年的征戰中各有勝負,一時間形成僵持之態。只可惜在進軍益州途中龐統於落鳳坡遇...

看《大軍師司馬懿》,被高估千年的諸葛亮

從明清開始,就不斷有文化家在評論三國的故事,有的研讀陳壽老祖的《三國志》,有的在評論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隨著最近大火的《大軍事司馬懿》又把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搬上熒幕,從而讓我們再重溫...

劉備一生的四大失誤:夷陵之戰只是其一!

在三國歷史上,是人都會有失誤的,比如赤壁之戰,曹操的失誤就不用提了。而晚年的孫權,同樣因為加害陸遜等將領,從而破壞了東吳的內部團結。換而言之,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越是身居高位者,一個常人也會的...

只緣識人偏頗 英雄夢斷「三國」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是古代明君必備的領導素質,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如果不識人、不用人,那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不要說打天下、守天下,恐怕最終連性命都難保。三國亂世,豪強並起,群雄逐鹿,誰有識人之明,...

大意失荊州背後是諸葛亮的戰略失誤造成的

話說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時,提出了很多戰略目標和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取的荊州和益州的控制權,以此為基礎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最終達到復興漢室的目標。然而這些目標的基礎,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