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雜談:分析《三國演義》之藏在落鳳坡事件背後的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請記住:我今天談的是《三國演義》,不涉及各種正史、民間評話、江湖傳說。

俗話說:「艄公多了打翻船」,《三國演義》中,龐統身死落鳳坡,正是此話的最好驗證。

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

水鏡先生司馬徽曾對劉備言:「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牢記在心,先是新野碰見徐庶,然後通過徐庶的渠道得到了臥龍、鳳雛的真實姓名和住址,並厚著臉皮三顧茅廬請來了臥龍。

這時候司馬徽又說:「臥龍得其主而未得其時。

」意思很明顯:諸葛亮找對了老闆,但是這個老闆統一天下的時候已經錯過了。

不得不說司馬徽是神評小能手,劉備能得到的地盤確實不多了,頂多就是目前厚著臉皮占著荊州的一部分和益州等西南、西北邊陲的窮地方,要想統一天下,劉備的對手太過強大,只能慢慢的收攏一大堆的能臣、猛將、謀士、循吏之後再圖天下。

龐統的出場要說也挺拉風的,作為『美周郎』周瑜的間諜身份出現在曹操軍中,不僅獻出了「連環計」還自己親自實施,鳳雛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然後曹操就在赤壁被燒的體無完膚了。

龐統這一出場不遜色於007邦德,孫劉抗曹本來就是一場好戲,龐士元給這場好戲增加了不少的更加高潮的戲份,按理說晉升一線明星沒什麼大問題。

可惜的是:在赤壁鏊兵後的兩年時間裡,鳳雛整天把自己就當成小雞在江東窩著,什麼事都沒幹。

龐統真把自己當小鳳凰了,等著孫權屁顛屁顛來找自己出山,不去公關一下有實權的周瑜等人,殊不知孫權不是劉備,劉備缺的就是軍師,孫權不缺這方面的人才。

魯肅作為江東的長者,極為看重人才,周瑜的遺書里極力推薦他任江東的大都督,他卻自認為能力不足以擔任江東大都督,主動讓出自己的帥位,由此向孫權推薦龐統。

可惜孫權這個紫髯碧眼的混血兒也有以貌取人的缺點,書中寫道:「魯肅曰:『肅碌碌庸才,誤蒙公瑾重薦,其實不稱所職,願舉一人以助主公。

此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於管、樂,樞機可並於孫、吳。

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現在江南,何不重用!』權聞言大喜,便問此人姓名。

肅曰:『此人乃襄陽人,姓龐,名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

』權曰:『孤亦聞其名久矣。

今既在此,可即請來相見。

』於是魯肅邀請龐統入見孫權。

施禮畢。

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乃問曰:『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統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

』權曰:『公之才學,比公瑾如何?』統笑曰:『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

』權平生最喜周瑜,見統輕之,心中愈不樂,乃謂統曰:『公且退。

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

』統長嘆一聲而出。

魯肅曰:『主公何不用龐士元?』權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肅曰:『赤壁鏖兵之時,此人曾獻連環策,成第一功。

主公想必知之。

』權曰:『此時乃曹操自欲釘船,未必此從之功也,吾誓不用之。

』」

從後面的歷任大都督來看,孫權在以貌取人這點上做的十分的到家,堅決貫徹執行不是帥哥不能當大都督的光榮傳統:魯肅的長者之風,呂蒙的虎將之威,陸遜的俊傑之姿。

從書中這些話來看,龐統並不是輕視周瑜的能力才學,只是告訴孫權:「天下武功無非就是拳打腳踢,我跟周瑜不是同一個門派罷了」。

孫權可能是誤會了龐統的意思,覺得龐統是看不起自己的大都督,所以才隨口說一句:回去等通知吧。

就這一句話就把龐統打發了。

英才惜英才,欣賞龐統的英才還是有的,比如:諸葛亮和魯肅就先後寫了舉薦信,推薦他到劉備那去任職。

這時候的劉備已經不是到處跑路的賣草鞋的大耳賊了,已經變成荊州名譽領導人劉皇叔了,由於身份實質上的提升,劉備也開始露出狐狸尾巴了,看龐統長得丑,把龐統打發到耒陽縣當縣令。

劉皇叔身邊的帥哥比孫權還多出幾倍,要不是龐統胸口掛著「鳳雛先生」四個字,劉備估計連耒陽都不會叫龐統去。

是金子就會發光,是鑽石就會通過各種發光來吸引人,龐統這會兒懂得炒作了,通過「耒陽醉酒」和「日斷百案」讓三將軍張飛重新推薦了自己,也使劉備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且及時的跟在錯誤,請龐統任「副軍師中郎將」,是當時荊州劉備勢力中的第三把手。

有了一部分荊州的劉備開始時來運轉,由於張松獻圖,劉備有了入川的機會。

在他猶豫不決時,是龐統進曰:「事當決而不決者,愚人也。

主公高明,何多疑耶?」玄德問曰:「以公之意,當復何如?」統曰:「荊州東孫權,北有曹操,難以得志。

益州戶口百萬,土廣財富,可資大業。

今幸張松、法正為內助,此天賜也。

何必疑哉?」玄德曰:「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

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吾不忍也。

」龐統笑曰:「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從權變。

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湯、武之道也。

若事定之後,報之以義,封為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

主公幸熟思焉。

」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當銘肺腑。

」於是遂請孔明,同議起兵西行。

也就是說,沒有龐統的這些話,劉備會被禮法和小「仁」而錯失進川的最佳時機。

在入川的這段時間裡,劉備眼裡鳳雛開始騰飛變成真正的鳳凰了,臥龍在劉備眼裡還是臥龍。

為什麼?因為曹兵南下時,諸葛亮是兩次這麼提議的,一次在火燒博望之後:孔明曰:「新野小縣,不可久居,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備受景升之恩,安忍圖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後悔何及!」玄德曰:「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

」孔明曰:「且再作商議。

」另一次在劉琮投降曹操而曹軍未曾接手荊州時:(伊)籍曰:「若如此,使君不如以弔喪為名,前赴襄陽,誘劉琮出迎,就便擒下,誅其黨類,則荊州屬使君矣。

」孔明曰:「機伯之言是也。

主公可從之。

」玄德垂淚曰:「吾兄臨危託孤於我,今若執其子而奪其地,異日死於九泉之下,何面目復見吾兄乎?」孔明曰:「如不行此事,今曹兵已至宛城,何以拒敵?」玄德曰:「不如走樊城以避之。

諸葛亮只強調形式卻不強調大義,所以劉備不忍取荊州。

畢竟與其讓荊州歸曹操,不如歸自己。

而且當時劉備在荊州頗有人望,占據荊州是不大會遭到反對的。

所以說龐統有高出諸葛亮的地方。

龐統

劉備入川基本上是攻守平衡的,而且帶的將領和謀士除了黃忠之外,多是年輕而且有實力的少壯將領。

劉備的這麼做的用意很明顯:一、使劉璋消除敵意,要是帶個關羽、張飛、趙雲這些威震華夏的將領過來,劉璋就是再暗弱也會有敵意和戒備的。

二、讓曹操和孫權對荊州有所忌憚,畢竟諸葛亮和關、張、趙都在荊州守著呢。

三、訓練這些年輕一輩的將領和謀士,畢竟關羽、張飛再怎麼厲害也會老的。

劉璋這時候沒什麼戒心,所以跟劉備還是蠻客氣的:「兩軍皆屯於涪江之上。

玄德入城,與劉璋相見,各敘兄弟之情。

禮畢,揮淚訴告衷情。

飲宴畢,各回寨中安歇。

可惜龐統這時犯了急躁的毛病,對張松的話信以為真,一進川就要實施暗殺的下策手段。

「卻說法正密謂龐統曰:『近張松有密書到此,言於涪城相會劉璋,便可圖之。

機會切不可失。

』統曰:『此意且勿言。

待二劉相見,乘便圖之。

若預走泄,於中有變。

』法正乃秘而不言。

……卻說玄德歸到寨中。

龐統入見曰:『……季玉雖善,其臣劉璝 、張任等皆有不平之色,其間吉凶未可保也。

以統之計,莫若來日設宴,請季玉赴席;於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擲杯為號,就筵上殺之;一擁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

』玄德曰:『季玉是吾同宗,誠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

公此謀,雖霸者亦不為也。

』統曰:『此非統之謀,是法孝直得張松密書,言事不宜遲,只在早晚當圖之。

』……玄德曰:『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決不可行。

』二人再三說之,玄德只是不從。

不管劉備出於什麼考慮,就是不聽他們的意見,既然領導不聽勸,你們做手下的就想其他的辦法嘛,要麼讓領導聽勸,要麼換個手段達到目的。

龐統對劉備進川的真實目的要麼是忽略了,要麼是沒想到:劉備是要以兩川為自己的戰略「大後方」,剛進川就用刺殺領導人的下策而導致「上天不容,下民亦怨」。

龐統自做主張,還是一意孤行的派人在酒宴上刺殺劉璋。

事情一出,劉璋君臣再傻也明白了:劉備只能在涪江邊上,葭萌關邊境呆著,不能讓他真正的進川。

劉備作為領導人在這時表現得比龐統要高明許多。

他心中不忘的是如何與曹操和孫權爭天下。

既然要取川,而川人必定要防範,最好的辦法莫過韜光養晦,先按老套路:拿出「仁義之君」的樣子來,使川人消除敵意,然後再行進兵取蜀地。

龐統

那麼,龐統的死和諸葛亮有什麼聯繫呢?

諸葛亮這時在荊州比龐統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可愛的小阿斗差點被東吳擄去做人質,要不是張飛和趙雲,就沒有後來的劉後主這個安樂公了。

諸葛亮深感有愧,「自申文書往葭萌關,報知玄德」。

雖然《三國演義》沒有寫,但劉備不可能沒有回信說明涪關發生過的「鴻門宴」。

而這一舉動,正觸動了事事謹慎的諸葛亮,他感到龐統這時候的用兵用計有「當局者迷」的情況,不管是作為正軍師,還是作為親戚,都有必要提醒一下龐統。

壞就壞在這裡:龐統是劉備取川的總參謀長,諸葛亮只是荊州的留守者,儘管諸葛亮的位置比龐統高,不是有句話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諸葛亮一向光明磊落,他只會公開寫書並派馬良給龐統送去,馬良是誰?馬良也是劉備集團中的重要的成員,諸葛亮派馬良去送信是出於信件的安全考量,可是在龐統看來,諸葛亮,你不在荊州好好呆著,好端端的派個人過來指手畫腳的,幾個意思咯?!

諸葛亮

這時候,龐統已經正式進兵伐川並攻下了涪關,這是個開門紅。

哪怕這時候劉璋已經砍了張松的猴腦袋,並且「差人告報各處關隘,添兵把守,不許放荊州一人一騎入關。

」 以龐統的軍事才能,加上劉備的一貫的安撫手段,拿下成都是遲早的事。

這時,諸葛亮的書信到來,就讓龐統犯了嘀咕了。

書中寫到:「玄德拆書觀之,略曰:『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

切宜謹慎。

』玄德看了書,便教馬良先回。

玄德曰:『吾將回荊州,去論此事。

』龐統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

』乃對玄德曰:『統亦算太乙數,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別不主凶事。

統亦占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斬蜀將泠苞,已應凶兆矣。

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

』」

因為這封信,反而讓龐統變急躁冒進了,按常理的他肯定是會想到如果貿然走小路,敵人設伏的可能,如果不是這封信,張任在落鳳坡的伏兵亂箭的陣勢,能不能殺龐統還兩說了,其實張任想殺的是劉備,只是殺了龐統,張任說不定還不怎麼開心呢。

從龐統的表現看來,龐統不是那種『一言堂』獨斷專行的人,比如彭羕就曾經戲耍龐統,龐統非但沒有用自己手中的權利來懲罰他;而是好好招待彭羕並聽從他的意見活捉了川將,從而避免了黃忠和魏延可能餵魚的下場。

諸葛亮的信,對龐統來說,就是一封催命信, 諸葛亮如果認為龐統有急躁的情緒,完全可以私下派人與龐統說明,而不是派要員馬良大張旗鼓的去送信,因為他這封信讓劉備都有要「將回荊州」的想法了,這可是『兩軍陣前擾亂軍心』的事情。

落鳳坡

所以說,龐統的死,諸葛亮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他的那封信導致龐統變得急於求成,最終落鳳坡中箭身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龐統怎麼死的

[導讀]龐統是劉備門下能文能武的將能之士,深受劉備的重視。劉備得到東吳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之後,任用了龐統。龐統接受劉備的任職後,一心為劉備四處征戰。三國演義中龐統怎麼死的龐統是劉備門下能文能武的...

龐統之死,一個拼顏值社會的犧牲品

1、提到三國時期的謀士,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被稱為臥龍先生的諸葛孔明。但是同期還有一個與臥龍並稱的「鳳雛」,這個人就是今天的主角:龐統。龐統在歷史上註定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原因竟是他醜陋的容貌。

三國演義中鳳雛龐統怎麼死的:鳳雛活到了幾歲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徽老先生早已明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眾所周知,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那麼,鳳雛是誰?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詳細介紹了鳳雛是誰。鳳雛就是三國謀士龐統。了解龐統簡介得...

蜀道上被藏起來的三國遺蹟

成都是蜀漢政權的首都,在三國時期有著重要的地位,三國文化的積澱在成都及其周邊地區特別豐厚。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成都住些時日,有意無意間總會發現很多和三國有關的地名和景點:從大名鼎鼎的武侯祠...

解密三國著名謀士龐統究竟是哪國的人

相信很多朋友對龐統這個名字不熟悉,但是一旦有人說到臥龍與鳳雛時,大家都會知道這兩個人的威名。這裡面的臥龍就是諸葛亮,而鳳雛則是龐統。徐庶曾經對劉備說過這樣一句話,臥龍與鳳雛得一可得天下。足以看出...

劉備兼得臥龍鳳雛,為何還是沒安天下?

《三國演義》里最霸氣的一句話出自水鏡先生:「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比較幸運,先是三顧茅廬得了臥龍孔明,後又得了鳳雛龐統。可三國中劉備實力還是最弱,也最先滅亡。離司馬徽那句流傳千古...

和諸葛亮齊名的龐統,真的很牛嗎,有多牛?

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在《三國志》,或是民間傳說,臥龍、鳳雛都是當時並列的兩個智謀的扛把子。臥龍就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水鏡先生司馬徽更是大力舉薦臥龍、鳳雛。諸葛亮的內政外交和軍事謀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