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國國力偏弱,為什麼還要進攻魏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蜀吳三國之中,曹魏的勢力就三國來說是最強大的,蜀漢的力量顯得要弱些,特別是關於在大意失掉了荊州之後,和後來劉備領兵敗於夷陵之戰,這兩場戰役令蜀國得兵力大減,然而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還能進攻勢力強大的曹魏呢?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從蜀漢得角度來理解是:蜀漢的戰略思想就是「北伐中原,復興漢室」,加上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益州疲弊」,後師表中說「王業不偏安」,從這可以看的出蜀漢的政治其實就是一個益州加漢中的政治,益州疲敝只會導致蜀漢越來越弱,所以北伐是必行的,加上內部又一直是荊州派系統治益州派系,所以內部不是很穩定,進行北伐是轉嫁國內矛盾最好的突破口。
其次,蜀漢在政治上還有盟友東吳,能夠互相呼應,同時進攻曹魏。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與孫權聯手進攻,只是孫權準備時間過長,而諸葛亮敗得太快才沒對上時間。
234年,孫權最後一次響應諸葛亮出兵,領軍十萬攻合肥,滿寵和田豫兩大名將防守。
自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執政期間都沒有大規模主動攻擊,反而是曹爽伐蜀被王平大敗。
其實,蜀漢的國力雖然說相對偏弱了一點,但是進行北伐還是具有很大優勢的,所以諸葛亮謹慎的進行每一步時必有計劃。
就算不能直取關中,割據涼州還是可以的。
但是遺憾的是,諸葛亮在北伐戰役當中,犯了用錯人的問題,導致最終無法獲得實質性的結果。
蜀漢以9萬戰曹魏40萬軍隊,勝率極微,諸葛亮為何還要堅持北伐?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
諸葛亮不能一統三國,是否因為天意?毛主席兩句評語揭露謎底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對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宰相諸葛亮的評價。他讚揚了諸葛亮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的功績。眾所周知,劉備死後,蜀國只剩下益州一塊地盤,國力衰弱。後主劉禪昏庸懦弱,整個...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魏蜀吳中蜀國實力最弱,諸葛亮為什麼還堅持北伐?
每次讀《三國演義》,都會被諸葛亮扶大廈於將傾的情懷感染。明知劉禪非明主,仍殫精竭慮盡力輔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概括了諸葛武侯的一生。身處魏蜀吳三國中實力最弱的蜀漢,仍堅持王室不偏安,明知...
三國蜀國的戰鬥力第一!
好像大部分人都說蜀國是最差的,其實是最強大的!開始諸葛亮和關羽鎮荊州,龐統輔助劉備進攻,這都是按照隆中對的計劃而行,如果龐統不意外死,諸葛亮也不用入川,到劉備取得漢中,那就牛逼了,隆中對說的就能...
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而師勞無功?
諸葛亮在中國民間一直被視為智慧的象徵,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歷來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千百年來民間和官方對諸葛亮的讚譽可以說是車載斗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更是將諸葛亮加以神化,成為三國智...
蜀國全國只剩下90萬人口,諸葛亮為何一再北伐曹魏,空損國力?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而即便是在關羽尚在,多擁有大半個...
魏蜀吳三國的滅亡,標準寒門士子的失敗,五胡亂華的傷痛無可避免
現在社會上「娘炮」橫行。男孩越來越缺乏血氣和風骨,顯得軟弱。在各大影視媒體上「娘炮」小鮮肉形象霸占熒幕,再也看不見一點男子漢的氣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娘,則民族娘。五胡亂華的血淚還在歷史的深處...
東吳給人的存在感很低,但東吳憑什麼能抗到最後?
魏有勢統,蜀有道統,吳國屬於閏位政權,標新立異,清新脫俗~~~吳稱帝最晚,最為淡定,始終堅定不移地打著襄助漢室的騙小孩大旗,先後有鄭泉、馮熙等「偉大」的外交官維護吳國光偉正的形象,其中鄭泉使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