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給人的存在感很低,但東吳憑什麼能抗到最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有勢統,蜀有道統,吳國屬於閏位政權,標新立異,清新脫俗~~~吳稱帝最晚,最為淡定,始終堅定不移地打著襄助漢室的騙小孩大旗,先後有鄭泉、馮熙等「偉大」的外交官維護吳國光偉正的形象,其中鄭泉使劉備慚愧,馮熙宣揚了蘇武的氣節

【壽命】雖然吳國稱帝最晚,但不妨礙活得最長啊,我家孫權再如何不好也活的長長的,嘲諷孫策周瑜郭嘉時說活得長才是硬道理,吳國確確實實在魏蜀吳這三國中堅持到了最後,不服憋著~~~~~

三國東吳軍事重樓

【貢獻】由於大清都亡了,所以談魏蜀吳的歷史貢獻有些。





額,這麼說吧,江東四分五裂的給統一了(相比起來劉備倒沒有這方面的貢獻,因為劉璋的地盤本來就是完整的),發展南方經濟這種幾乎可以無視(廢話,誰不發展經濟啊),吳的最最突出貢獻,是很大程度同化了山越,在後來五胡亂華呀神馬的時候,江南為漢文化提供了庇護場所,使得漢文化千年不倒~~這條純屬個人觀點,最重要的是,孫權腦子一閃光,派人去台灣晃悠一趟,現在居然成為了祖國統一的歷史依據了啊哈哈哈威武~~~

【年輕】少年氣質。

少年的才華,少年的果敢,少年的闖勁,少年的風流。

任情放達的通脫和積極開拓的朝氣,再加之生於亂世,禮樂蹦壞,異端突起,讓江東青年才俊天縱的才情得以釋放。

比如周瑜,比司馬懿年長4歲,比諸葛亮長6歲……可是我瑜馳騁縱橫的時候,他們要麼剛剛踏進歷史的舞台,有的還在家裡坐小板凳~~~試著把曹公的生命截止到36歲,他的成就?當然周瑜死的早的確是個硬傷,不過吳活得長,扳本了!一千掃眾橫江去,十七成功自古無。

孫策17歲以一校尉渡江(?記不清了),孫權19歲以一孝廉領郡,不服憋著。

三國地圖

【戰果】論白手起家,想說劉備編草鞋的可以去看看吧主的貼了,土匪(瓜農?)出生的孫堅才是勉強算白手起家好不好。





曹操三公之子,劉備帝室之胄,孫家夠勵志的吧?工農階級耶!再說乾貨,三國三大戰役,吳勝利倆, 蜀漢跟東吳三戰三敗、丟七郡、降數萬、被殲數萬,魏國肌肉發達卻只能對著長江垮著老臉~

【才俊】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自不必多說,前兩位陳壽稱「奇才」,呂蒙乾貨滿滿無需質疑,陸遜單獨立傳,陸抗獨頂江東一隅……自古將帥,大多矜能自賢、疾勝己者,而他們卻更相汲引,相互推薦,孫權也委心聽之,有那麼多英才賢士不惜以其身後數千年名節為代價,死命效忠這個「業非積德之基」的偏安政權,良有以也。

孫堅劇照

【理想】理學的出現,使中國人害怕完美或者唯美。

士階層更是更是飽經磨難身心俱苦,由此養成一種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自虐傾向,不但要戒驕戒躁樸實憨厚,還得要多吃苦多受累,要厚重沉鬱,要曲折艱難,要將自己的受虐做給主子看,做給歷史看。

而吳,在鍾靈毓秀的美麗江左,開創基業,造就傳奇,必然不符合腐儒們的內心期待,再加上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總而言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世人不待見吳是有原因滴。

俺們孫家三父子率真的簡直不象一個帝王。

古人沒有我們現在的人那麼理性,看到孫氏父子相貌出眾,性情開朗,士民肯定「一見傾心」,「一面而自托」,願意為之效命。

孫權大概是三國時期幾位君主中,唯一一位對幾乎每位重要臣子的去世都抱淚的人。

在封建時代,這種行為對活著的臣子是一種多麼大的激勵,是真正為手足之情而流的眼淚。

孫權會把重的名字貼在驢臉上,也會在稱帝登壇的時候,一句話把張昭老頭挖苦得「伏地流汗」,輕描淡寫化解了恩怨。

東吳英雄的姓名與事跡,經常出現在宋代豪放派詞人的傳世之作中。

為什麼?因為宋代地理位置偏南,軍事懦弱,能不懷念那個曾經尚武而豪邁的南方嗎?

孫策劇照

【關於「背信棄義」】玩政治的還談道德?當年孫權請劉備一起伐蜀,劉備忽悠盟友後自己去。

曹操伐吳,孫權求援劉備怎麼就不幫?孫權幫劉備扛了多少年曹操?被打了才想起了孫權是朋友?說的吳國就非得給蜀國當配角,讓蜀國統一一樣。

東吳拿荊州是能者居之叢林法則。

好像劉備借地不還、關羽罵使搶糧不是背信棄義似的。

講道理的話,荊州是漢獻帝的;不講道理的話,誰拳頭大就是誰的!劉備都威脅到自家面門了,還談何大局?赤壁戰後,南郡對於劉備比孫權更重要。

所以孫家給了劉備。

後來劉備得到益州後,荊州對於江東更重要了,由於處於長江上游,所以對於江東來說相當於大門,而對於蜀國來說只是一條進攻中原路線。

所以對於東吳必須確定荊州,這一點劉備集團應該明白。

當初孫家用借南郡換取了兩方共存,聯合抗曹,不讓雙方有矛盾。

為何如今劉家,就不能還荊州以調和兩家矛盾呢?明知道孫家必須取得荊州,還這麼個架子。

蜀國短視,不會玩大手筆,這倒好,這裡捨不得,那裡捨不得,最後該丟的還是丟了,還折損很多人才,財務。

曹操都沒來,關羽已經被揍出樊城了,曹操真來了,估計江陵都是曹魏的了,吳國不奪,留著給曹操?聯盟以利相聚,而已。

孫權劇照

【其他問題】

1,關於國力,能夠扛曹魏十年,所以國力不是什麼藉口(國力弱怪我?),還得看乾貨。

2,武帝紀「與備戰不利」是個無聊的老話題,後漢書的赤壁之戰不提劉備也是事實,司馬光偏向東吳也不能怪我,只是有時候我很同情諸葛亮——右將軍張郃擊亮於街亭,大破之。

亮敗走,三郡平。

3,為什麼有人覺得質疑了習鑿齒的「甲首三千」就是歪曲抹黑、而質疑江表傳卻理直氣壯?裴松之既然把江表傳拿來,就請一視同仁。

4,為什麼諸葛亮和蜀漢不能質疑?他們是解放了全人類還是拯救了地球?以至於質疑一下就叫譁眾取寵鍵盤俠?古今評價諸葛的人多了,當代三位偉大軍事家taizu,zhude,suyu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評價都很低。

唐李問對是阮逸擬作和假託。

5,有人對吳蜀兩國的抗魏戰爭經常玩雙標,談東吳北伐就強調吳軍的兵力優勢,輪到蜀漢北伐就大談國力差距?難道孫權的國力就強於曹魏?難道諸葛亮的兵力就沒有優勢?談吳國北伐就提張遼合肥,一個出漢中旅遊,一個在合肥旅遊,不都是在送經驗?難道郝昭的一千人比張遼+樂進+李典七千人還難打?孫權也跟諸葛亮一樣,多次攻打魏國收穫甚微,但損失也都不大,基本上都以撤退為主,並且也有」拔皖城,獲廬江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男女數萬口「的功績。

6,有些人的偶像連三國三大戰役都沒參與,於是拚命踩赤壁 ,懷疑夷陵,反正把其他有點軍事戰績的都踩一踩,然後就宇宙無敵了。

7、赤壁之功歸於黃蓋,甲首三千卻不歸魏延等人。

社會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英年早逝的人物

人們對三國的理解大多數是來源於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成就不在於歷史的傳承,更多的在於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三十六計在三國演義運用到了極致,人們在看過三國演義之後,往往會後很多...

三國時代東吳有機會統一中國嗎?

三國時代魏蜀吳,在三國裡面,魏國代表北方中央政府,蜀漢代表漢朝正統,這倆政權存在感都比較高,大家都熱衷於討論他們的勝敗,比如曹操赤壁勝利,關羽北伐成功,諸葛亮北伐成功,防止司馬氏篡權等問題。而第...

看了這才知道,為什麼東吳最不可能統一天下?

蜀國和吳國雖然因為荊州雙方撕破了臉,但唇亡齒寒,兩國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所以兩國心照不宣,都將矛頭對準曹魏。蜀國不斷北伐,吳國也沒閒著時不時就攻打江淮騷擾曹魏,吳國和蜀國配合的還是比較默契的。...

從廟堂到江湖:周瑜的人設是如何走向崩壞的?

拜《三國演義》的普及和深入人心,東漢末年及其後的魏蜀吳三國時期,成為很多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作為江東孫氏集團的大都督周瑜,他先跟隨孫策建業江東,又在孫策死後,輔佐其弟孫權鞏固疆土,並經赤壁一戰...

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忠義、信義、仁義、恩義、俠義」之歌,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神往和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