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憶王陽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生苦短,一定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之集大成者。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王陽明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陽明五事

之一

弘治元年,王守仁十七歲時,他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來這天他閒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裡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回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之二

弘治二年,王守仁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特別喜歡。

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之三

二十歲時,王守仁第一次參加浙江鄉試便考中舉人。

然而,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內閣首輔李東陽對其笑道:「你這次雖然不中狀元,下一次科舉必定會中狀元。

王守仁二十五歲再次參考科舉,再次落第。

他的狀元父親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之四

當時江西地區數十年來匪患猖獗,無人能平,前任巡撫因此託病去職。

王陽明被任命為巡撫後,知道官府中隱藏有許多土匪的「間諜」,到任第一時間就策反了這些間諜,玩起了無間道,僅用了1年時間就徹底蕩平了草寇,成為了當地人心目中神一樣的男人。

之五

明武宗時期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造反,形式岌岌可危。

當時王陽明在江西南昌和吉安之間的豐城。

他深知如果寧王順長江東下,那麼南京肯定保不住,叛軍在政治上就會占有一定的主動,平叛就會有困難。

於是他先做了一件事:造謠。

王守仁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寧王,聲稱朝廷派了8萬精兵,會同自己的部隊(實際上他一個兵也沒有),一共16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

為了給自己爭取時間募集軍隊,寫信給寧王謀士讓他們勸寧王攻打南京,又故意把這件事泄露給寧王,使寧王起疑心,按兵不動。

十幾天後,寧王得知朝廷根本沒有派出兵馬後就順江而下準備攻打南京,王陽明利用已經募集好的8萬大軍直搗叛軍老巢南昌,只用了3天時間就平定叛亂,生擒寧王。

從這些事可以看出王陽明的才能。

很多人認為中國歷史上能夠達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人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半個指曾國藩。

由此可見王陽明的歷史評價有多高。

心學傳世

王陽明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立言,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還要感謝大太監劉瑾,當時王陽明仗義執言得罪了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驛棧當驛丞(相當於快遞小哥老大),在龍場三年里潛心研究,終於參透心學,史稱龍場悟道。

心學主張喚醒人的自我認識,提倡個性解放,其核心思想就是「知行合一」。

關於「知行合一」有很多的理解,這裡向大家簡單的介紹兩種常見的理解。

第一種理解方式比較常見,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就是說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

認為內心的道理都懂得,但是就是不去行動和實踐,就是只是「知」而沒有「行」,這無異於紙上談兵。

如果行動了,實踐了,卻力不從心沒有做好,說明「知」不夠,還需要繼續學習,再思考。

還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知行合一」並不是上文所說的那樣簡單,它揭示的是人們在生活中知和行必然是合二為一的,因為有一種東西統領著我們的知和行,決定著我們日常的一舉一動,這種東西王陽明稱之為心。

王陽明所謂的心,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先天存在的本性。

本性固然會受到後天的實踐例如環境或者知識例如他人的教說,發生改變,但與其說這是一種改變,不如說是一種包裝或者整容整形,這種改變很難改變你對事物最根本的反應。

當你探求自身性格以後,就能針對外界的一切事物做精準的回應。

如何探求本性,因為我們無法觀察我們自身的思維,所以只能觀察自身的行為,而且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告訴我們,觀察行為是可以推斷出我們的真知,了解到我們的本性。

但是必須看到本性並不是一個行動就可以體會到的,必須通過很多行動,而且需要不同程度的行動才能抵達真正的本性,也就是真正的知。

當我們真正能夠了解我們的本性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進一步達到控制自己的思想的地步。

這樣是不是很炫。

當然這些都是各家之言,大家可以多讀讀王陽明的著作《王陽明全集》、《傳習錄》和《大學問》得出自己的感悟,指導自己的人生。

「 每日一圖 」

茼蒿

—End—

推薦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

歷史上關於王守仁的歷史成就都有什麼?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後世學者稱其為陽明先生,因此又有別稱王陽明。他是明朝著名的軍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既然能獲得這幾種頭銜,那麼也就意味著王陽明在這幾方面應該都是極有成就的。

明朝一哥王陽明:我就是不一樣的煙火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這是古今聖賢的最高理想。縱觀歷史長河,能達到這「三不朽」境界的也不過才兩個半...

備受日本推崇的王陽明是個什麼人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全能大儒——明朝第一牛人

前一段時間去浙江餘姚,發現「陽明"兩個字出現的比較多,比如:當地有一個陽明街道,餘姚市第一人民醫院又叫陽明醫院等等。隨即就想到了歷史上的明朝第一牛人——王陽明。

君心若有雜蕪生,何不讀讀王陽明

1926年,梁啓超向青年學生髮表演講時說:「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個字,可謂「心學奧義」。說起來容易,理解透徹並付諸...

一生俯首拜陽明---心學大師王守仁概述

人世的哲理長久地隱藏在玄冥之中,宇宙不知疲倦地演繹著爆炸,膨脹的輪迴,直到上天也厭倦了這周而復始的一幕,打了哈欠,眨了眨眼睛說:「讓王陽明去吧!」於是一道天光劃亮了沉寂幽遠的萬古長夜,墜入神洲大...

明代的聖賢-王陽明

中國有很多聖賢,可唯獨一個明代的聖賢震撼了我。「一生俯首拜陽明」 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氣質。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