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立志做聖賢 最後他成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聖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身在紅塵俗世中,若是有人從小聲稱自己的志向是做聖賢,人們肯定當作童言無忌的笑話聽,而真正的偉人既然敢於立志,就不會因凡人的嘲笑和生活的坎坷忘卻成為聖賢的初心。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
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他向庸庸碌碌的活著的我們展示了如何通過永不放棄的學習成為一位聖賢,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偉大的成聖軌跡。
王守仁生於明朝中期,此時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學術頹敗,王陽明曾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並「弘揚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
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王守仁生於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餘姚市)。
出生後爺爺王倫給他取名王雲,出生的地方從此改名為「端雲樓」。
後5歲仍不會說話,一和尚說其名破道,家人改名為王守仁。
十二歲時,王陽明正式就讀師塾。
十三歲,母親鄭氏去世,幼年失怙,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挫折。
但他志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
一次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
當時國家朝政腐敗,義軍四起。
英宗正統年間,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賠款求和。
這件事情在王陽明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
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
十五歲時就屢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未果。
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志。
十七歲時,他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來這天他閒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裡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回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喚回去。
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歸餘姚,船過廣信,王陽明拜謁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陽明甚喜。
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陽明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二十歲時,王守仁第一次參加鄉試,中舉人,之後的他更加適才討論軍事,並且善於射箭。
然而,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內閣首輔李東陽對其笑道:「你這次不中,來科必中狀元,試作來科狀元賦。
」王陽明懸筆立就,朝中諸老驚為天才。
嫉妒者議論說,這個年輕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無人。
二十五歲再考時被忌者所壓,又未考中。
同學中有人以不中舉為恥者,他笑道:「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弘治十二年,二十八歲的他參加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
出使治葬前威寧伯王越,還朝後上奏談論西北邊疆防備等八件事情,隨後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決斷囚獄,隨後因病請求歸鄉。
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施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龍場驛驛丞。
他來到中國西南山區,龍場萬山叢勃,苗、僚雜居。
王守仁親自勸導當地民眾學習,受到民眾愛戴。
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王守仁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產物,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正德十三年,巡撫王守仁上任江西巡撫,迅速鎮壓了信豐等地的民變,七月王守仁念戰爭破壞巨大,上奏朝廷允許招安。
十一月叛亂結束。
次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王守仁舉兵勤王,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兵,先是用計迷惑朱宸濠,使朱宸濠以為朝廷早有防備,叛軍在南昌不敢行動,為集結兵力爭取了時間,朱宸濠發現中計後率兵攻打安慶,王守仁趁寧王后方空虛攻占了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43天後宣告結束。
王守仁於54歲時,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宣講「王學」。
嘉靖六年(1527)復被派總督兩廣軍事,臨行前,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平亂後,後因肺病加疾,上疏乞歸,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於肺炎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余縣境內)舟中。
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夫復何言!」卒後,朝廷予諡文成,贈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隆慶時追封侯爵,稱新建侯。
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王守仁留有三本傳世之作《傳習錄》、《陽明全書》(即《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門人所輯)、
《大學問》。
《大學問》被認為是王陽明最重要的哲學著作。
陽明學在現代中國仍有廣泛影響。
現代新儒學的開山祖師之一熊十力,及其弟子牟宗三都繼承並發展了陽明學。
著名學者徐梵澄經過幾十年對中國,印度,歐洲思想研究以後,在晚年也對陸王心學讚譽有加。
中國大陸的當代學者蔣慶也對陽明讚譽有加(見《政治儒學》一書)。
後陽明學通過餘姚老鄉朱舜水傳至日本,日本近代的著名軍事家東鄉平八郎,為王陽明學說所折服,隨身腰牌上刻有七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心學是日本近代快速崛起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指引。
王陽明的經歷告訴我們,聖人的境界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從百死千難中得來」的!
圖解明朝一哥王陽明心學的八點精髓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
王陽明系列—生平思想概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封爵至新建...
陽明先生的傳奇 主觀唯心主義的產生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別號陽明,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王守仁在學術界地位很高,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並且在文學、軍事上的造詣也堪稱登峰...
此人是大明王朝第一人,影響遠播國外
前段時間我評論一句「王守仁也算名臣?」引來不少人噴我。我想說的是我說的是事實!名臣,不說出不出名,你起碼得在朝廷上過朝吧,你得在皇帝跟前待著吧。可能會有人說我咬文嚼字,其實不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
明朝影響力最大的能臣!他文武全才,甚至能和孔孟比肩
明朝是一個政治比較黑暗的朝代,但是總有這麼幾個人,可以撥亂反正,濟世安民。而陽明先生王守仁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思想、學術理念影響眾生,包括東南亞各國。王陽明的弟子徐階則是用《心學》最終鬥倒了奸臣嚴...
此人文武雙全,比肩孔子、孟子,讓日本人欽佩不已!
在中國歷史上,要數影響最深的思想流派,孔子創立的儒學稱第二,恐怕無人敢稱第一。不過,對於孔子自己來說,儒家思想的發揚光大,歷經數千年而不衰,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在孔子之後,孟子、朱熹、王...
備受日本推崇的王陽明是個什麼人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
歷史上關於王守仁的歷史成就都有什麼?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後世學者稱其為陽明先生,因此又有別稱王陽明。他是明朝著名的軍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既然能獲得這幾種頭銜,那麼也就意味著王陽明在這幾方面應該都是極有成就的。
他出身豪門,五歲不會說話,卻被稱為明朝第一人
中國古代的聖賢屈指可數。「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儒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今天的主人公是影響了中國儒學歷史上的第四位聖賢,他不僅能吟誦詩文還能平定叛亂,這個人就是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