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影響力最大的能臣!他文武全才,甚至能和孔孟比肩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明朝是一個政治比較黑暗的朝代,但是總有這麼幾個人,可以撥亂反正,濟世安民。


而陽明先生王守仁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思想、學術理念影響眾生,包括東南亞各國。

王陽明的弟子徐階則是用《心學》最終鬥倒了奸臣嚴嵩。

從古至今許多大家都對王陽明推崇至極。

在日本,心學被稱為「顯學」,明治維新的成功也是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陽明。

被稱為「軍神」的東鄉平八郎對王陽明佩服得五體投地,自稱「一生低首拜陽明」。

在中國,曾國潘,陳獨秀,蔣介石和毛主席也是王陽明的推崇者,連蔣中正的「中正」也是出自王陽明的《傳習錄》。

《明朝那些事》里對王陽明的描寫真的很讓人感概,在那之前,他在我心中只是一個有思想的哲學家而已,這本書真的完全顛覆我對他的看法。

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天生就有一股不凡的特殊氣質。

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奶奶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於是爺爺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

出生後,都五歲了還不會說話,但非常懂事,已經默記爺爺所讀過的書。

有一天,一位高僧路過王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他爺爺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神奇的是,他很快就開口說話了。

他的父親王華喜愛紹興的山水,才舉家離開餘姚,移居紹興。

幼年的王守仁,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18歲時,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事實上,他也算不上那種天才神童,因為他25歲參加科考都落地了。

他的父親還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當然,以他的才華和心態,步入仕途那是早晚的事兒。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那時的宦官劉瑾擅政,35歲的王守仁觸怒了劉瑾,被杖四十,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龍場驛棧驛丞。

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路途中,王守仁還被劉瑾派人追殺,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

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見父親王華,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委命於你,就有責任在身,你還是上任去吧。

」隨後他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

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

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就是在這之後,提出了那句經典名言:「知行合一」

不僅如此,王守仁的用兵之道也非比尋常呢!

當時寧王朱宸濠擁兵作亂,自己準備了多年,朝中有了無數黨羽,許多大臣都投靠他(但好像不少是因為畏懼寧王勢力,才投靠的),自己身邊還有謀士李士實劉養正唐伯虎,加上正德皇帝整天荒唐胡鬧,總想著南巡,內閣楊廷和被架空,有精兵,護衛,還有許多水賊。

天下簡直唾手可及。

然而在朱宸濠率兵六萬自九江沿江而下、窺伺南京的時候,王守仁已經率領倉促組建的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

當時有人建議王守仁往救安慶,他不肯,分析說:如果救安慶,與寧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敵人就會乘虛攻我後背,我們腹背受敵;而我們直搗南昌,南昌守備空虛,我們的軍隊銳氣正足,必可一舉而下;寧王必定回救,到時我們迎頭痛擊,肯定會取勝。

後來的事實果如王守仁所料。

此時守仁大軍已集結完畢。

朱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

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三十五天後宣告結束。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余縣境內)的船上。

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喪過江西境內時,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守仁。

先前因平定寧王叛亂封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

隆慶時追贈新建侯,諡文成。

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明代的聖賢-王陽明

中國有很多聖賢,可唯獨一個明代的聖賢震撼了我。「一生俯首拜陽明」 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氣質。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

王守仁,曾力挽狂瀾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明朝歷史

王守仁何許人也?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稱明陽先生,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從《明朝那些事兒》 了解到王明陽這個...

王陽明:心學大師「單槍匹馬」平定戰亂!

明朝時期,要論既有文官的心機又能夠上陣主持打仗的,除了于謙,就是王陽明了。王陽明即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

君心若有雜蕪生,何不讀讀王陽明

1926年,梁啓超向青年學生髮表演講時說:「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個字,可謂「心學奧義」。說起來容易,理解透徹並付諸...

明朝第一人——王陽明

王陽明(又名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漢族,王陽明生於明朝中期,此時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學術頹敗,陽明子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弘揚「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

都說王陽明是明朝一哥,那王陽明到底幹了啥?

1、生而不凡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氣質。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