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為什麼不像諸葛亮一樣北伐,東吳國力超過蜀國兩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明知「益州疲敝」也要北伐,利用「天下奇才」級別的軍事才能,把司馬懿打得躲在營寨里,高掛免戰牌不敢動彈。
甚至魏國士兵都嘲笑說,司馬懿害怕蜀兵就像見了老虎。
儘管諸葛亮時運不濟,在五丈原犧牲,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被後人銘記了一千多年。
蜀國很弱小,但吳國很強大。
吳國占據江東、荊州,有軍隊20多萬,而且孫權在位威望極高,大將軍陸遜天下知名年富力強。
為什麼吳國方面不出兵轟轟烈烈地北伐呢?
首要原因是陸遜太忙了。
當時東吳只占據荊州的三分之二,荊州的大城市襄樊還在曹魏手中。
東吳方面是大都督陸遜鎮守荊州,而曹魏方面的守將則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的司馬懿和諸葛亮戰鬥了六次,現實卻是《三國志》里記載的兩次。
荊州沒有蜀漢的地形防守優勢,陸遜為了防守司馬懿偷襲荊州不敢有一天鬆懈,並沒有諸葛亮出入漢中的從容。
還有吳國的內政也不穩定。
孫權稱帝之後有了一些驕傲心裡,對政務非常懈怠,為此張昭總是勸諫也無濟於事。
而且孫權正在進行江東政權本土化運動,對江東本地大家族的代表陸越看越不順眼,陸遜想帶兵出征根本不被允許。
除了內外部條件不允許陸遜出兵,在制度上陸遜也沒有優勢,根本不能和諸葛亮相比。
諸葛亮出兵的的優勢有三個。
第一是大權獨攬。
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諸葛亮之所以能調動蜀國主力部隊作戰,主要憑藉著劉備的「託孤」,讓皇帝劉禪以對父親的態度對待諸葛亮,所以諸葛亮能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要知道蜀國的總兵力也就十萬人,而諸葛亮每次都能調動十分之九的兵力,這是姜維都比不了的。
再看陸遜的權力就明顯不如諸葛亮了,儘管陸遜被孫權任命鎮守荊州,是真正的重用,但也限制了陸遜的發揮空間,陸遜離開荊州一天都不被允許。
其次是孫權一直大權在握,陸遜名義上是丞相,其實是一個地方官。
第二是派系分明。
諸葛亮的蜀漢內部也有矛盾,甚至還比東吳更加嚴重。
因為蜀漢的政權鬥爭是外來士族對抗本土士族,需要諸葛亮一直壓著才不會出事。
而東吳政權則是幾個派系的鬥爭,沒有把孫權趕跑的意思。
可惜凡事都是有利弊,諸葛亮手下派系分明,所以用起來得心應手,比如趙雲、張苞、關興、魏延等人對諸葛亮都非常忠誠,諸葛亮指揮沒有任何壓力。
也就是說,諸葛亮北伐用的都是自己人。
而陸遜就差多了,首先他自己就是江東的陸姓大族,屬於孫權防備的豪強。
陸遜手下的將軍派系很亂,有很多人都不服他,還不能將他們都趕走。
這也就是孫權在劉備大軍壓境時候,把自己的天子劍賜給陸遜的原因。
第三是進退自如。
從地形上看,東吳卻是不如蜀漢好的。
首先是防守問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漢地形險峻,如同一個保險箱,可以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而東吳卻沒有這種天險,整個長江防線幾千里,只能靠陸遜不停地經營荊州防線,能自由調動的兵力其實很緊張。
從進攻的角度看,東吳地形更吃虧。
諸葛亮的戰略目標一直是拿下涼州,戰領長安,獲取曹魏的戰馬供應地,這樣蜀漢就有騎兵了,總兵力也不需要超過十萬。
但孫權如果想進一步,必須拿下徐州,而徐州是四戰之地,沒有十萬人守不住,戰爭規模太大孫權打不起。
三國史上5位功高蓋主之人,一個架空劉禪11年,一個被孫權逼死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天下大亂,諸侯亂戰,在爭霸戰爭之中,不斷湧現名將,他們所建立的功勞,甚至遠遠超越主公,成為功高蓋主之人。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三國歷史上5位功高蓋主之人,一個架空劉禪11年,一個...
三國時的荊州到底有多重要?至於劉備拼上家底去爭奪?
劉備稱帝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東征孫權,除了給魏延留了3萬兵力守漢中,諸葛亮2萬兵力守益州,自己則帶了約10萬主力部隊千里迢迢殺向荊州,名義上是關羽報仇,其實是為了奪回戰略要地荊州。其實當時陸遜手底下...
蜀漢被嚴重神化了600多年,東吳才是與曹魏正面對抗的主力
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被嚴重神化,在小說後半段利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諸葛亮、姜維與曹魏政權的戰鬥。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從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虧輸之後,蜀漢政權就已經喪失了與曹魏政權正面抗...
吳蜀同盟為何消滅不了曹魏?名為同盟,實則各懷鬼胎
司馬歷史觀: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成為群雄割據最後的勝利者,三人建立的國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從此以後中國歷史上便多了一段三國時代的記載。三國之中,魏國占據半壁江山,實力最強;蜀國和吳國結成同...
陸遜深陷八陣圖不得出時,為何卻被諸葛亮的岳父救出?
陸遜是東吳孫權的」社稷之臣「,他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他與呂蒙襲荊州,致使關羽潰敗逃亡被殺。又親自指揮抵禦劉備前來報仇的傾國之軍,最終火燒連營七百里,大勝劉備使蜀...
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孫吳,為何當時曹魏不偷襲蜀漢?
關羽在公元219年,遭呂蒙和陸遜偷襲,敗走麥城,被斬於臨沮,可謂是英雄末路,令人肝腸寸斷。而作為關羽義兄的劉備聽到此消息,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劉備聽到關羽被殺昏厥過去,然後痛哭流涕,誓要奪回荊州...
短短4年之內,劉備如何敗光了家底,以至於諸葛亮如履薄冰
公元219年,在經過漢中之戰以後,劉備的事業達到了頂峰。就在這一年,劉備正式稱王,這也宣告著與曹操的分庭抗禮。但是劉備的事業並沒有持續多久,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劉備敗光了自己的家底。以至於其子劉...
三國中孫權為什麼看起來是個配角,偏安一方,沒有統一三國心思
三國中,吳國可以說最沒有存在感了,孫權沒有統一天下的心思,選擇偏安一方,而曹操劉備兩個統治者都是以漢朝自居,為了恢復漢朝的統治而奮鬥一生。孫權沒有統一三國的心思,主要有兩個原因: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
蜀漢被神化的2000年,吳國才具有與曹魏正面對抗的實力
在文學作品中,特別是《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被嚴重的美化,文章用了很長的篇幅來介紹蜀漢政權的強大,以及蜀漢政權如何取得對曹魏戰爭勝利,其實這都是文學作品的美化,蜀漢政權真有這樣的實力嗎?
東吳給人的存在感很低,但東吳憑什麼能抗到最後?
魏有勢統,蜀有道統,吳國屬於閏位政權,標新立異,清新脫俗~~~吳稱帝最晚,最為淡定,始終堅定不移地打著襄助漢室的騙小孩大旗,先後有鄭泉、馮熙等「偉大」的外交官維護吳國光偉正的形象,其中鄭泉使劉備...
蜀漢末年,諸葛亮若投孫吳,大一統能實現嗎?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亮感玄德知遇之恩助其三分天下有其二。蜀漢末年,後主無道,國力衰微,如若此時諸葛孔明棄劉投孫,大一統能實現嗎?答案是肯定的,大一統能夠實現。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他是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名臣,竟這樣被曹操父子錯過了
公元221年,也就是黃初二年,劉備親征,進攻東吳,發動夷陵之戰。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有一個人卻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他就是三名臣,毛...
劉備東征時,為何沒有帶上諸葛亮,以至於6萬人全軍覆沒
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之後,率領國內6萬多精銳進攻東吳。但是此時的劉備當真成了孤家寡人,身邊既沒有文臣也沒有武將,自己孤零零的東征。雖然軍隊不少,但是這隻軍隊沒有大腦。最終劉備被陸遜擊敗,6...
中國一地方,戰略位置很重要,孫權搶奪後,緣何諸葛亮不敢再奪?
三國之後民間有一句諺語,這句諺語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一開始荊州便不屬於劉備,而是屬於吳國,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吳國絕對不能放棄的一環,於是劉備才會用借這個字來占領這片地盤,否則他們時...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