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末年,諸葛亮若投孫吳,大一統能實現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亮感玄德知遇之恩助其三分天下有其二。

蜀漢末年,後主無道,國力衰微,如若此時諸葛孔明棄劉投孫,大一統能實現嗎?答案是肯定的,大一統能夠實現。

孫權在江東以歷三世國殷民富,禮賢下士,招攬江東英才,諸葛亮若投他,必然受孫權重視,此時曹魏是曹操之孫曹睿在位,曹睿雖然年少聰慧精力旺盛但年紀尚小治國理政之經驗不足,只能靠當年託孤之臣司馬懿,然而武皇帝曹操早有言在先,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之以兵權,魏國君臣必然相互猜忌,諸葛亮若用反間之計,必能使司馬懿下野,東吳北有長江天塹之險,北魏必然不敢貿然攻打。

西面一側的蜀國有諸葛亮在時,只能苟延殘喘,靜候天命,諸葛亮一旦離去,若魏吳兩國來攻,蜀國只能任人宰割,引頸就戮。

東吳占據荊襄之地且有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諸葛孔明深知國民養精蓄銳之道,在吳地重視農業漁業發展,改革稅收,調整國之中心,藉助有利的經濟之策大力發展東吳軍事,吳國軍民上下一心,國力必定興盛。

蜀漢比曹魏弱小,且曹魏,孫權對其虎視眈眈,南王孟獲也不定期騷擾,後主劉禪荒淫無道,蜀國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孔明必定向孫仲謀建議先攻蜀漢再逐鹿中原,唐代李白曾有詩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曹魏,孟獲不悉蜀中地理斷然不會貿然出兵,諸葛亮在蜀漢經營多年,兩川之地盡熟於心,對兩川百姓更是恩澤布施,亮在蜀中百姓之中恩威齊天。

《掃迷帚》第二十四回寫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突出了蜀國不僅國力衰微,而且缺賢少能,諸葛亮若向孫權請命為伐蜀先鋒必然獲權同意。

吳國來犯蜀中只能派遣孫乾譙周之輩阻擋孔明,而上述之人與一向用兵如神的諸葛亮相比猶如腐草之螢光比天空之皓月,吳國士兵訓練有素戰備精良,蜀國之兵軍紀散漫一觸即潰,若吳蜀交兵,不出一月,吳軍便能乘秋風掃落葉之勢攻克成都,劉禪若被擒,漢中必定望風而降。

昏庸無道的劉禪使國家風氣日下,百廢待興,素懷有雄才大略的孫權一到,兩川之地如久旱逢甘露,百姓必然擁戴。

諸葛亮幫孫權占領西蜀之後,長江以南盡歸東吳所有,益州之地沃野千里,使之為糧草基地東吳的大後方再好不過,然南王孟獲時常騷擾,若想出兵曹魏入主中原,必先解決心腹大患,孟獲乃化外蠻夷不悉用兵之韜略,孔明深知若保川南永久太平,降服南人,交兵為下,攻心為上,故有七擒孟獲的千古佳話。

西涼戰馬高大威猛,戰力十足,漢中與涼州近在咫尺,吳國可多派商販向西涼購買馬匹,以提高吳兵射騎能力。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諸葛亮此時向吳主進言舉全國之兵與曹魏一決高下比得吳主重託,諸葛亮自知祁山乃用武之地攜兩川之眾出祁山居高臨下,繞道隴右延大陸進軍,並派重兵防守糧道,既穩且直,定能一鼓作氣,直逼長安。

此時魏國必然重用司馬懿與諸葛亮周旋,諸葛亮再向孫權進言,使孫權自領中軍,以陸遜為軍師,甘寧在左,凌統在右,舉荊襄之眾,取襄陽,攻樊城合肥,大軍進而直逼許昌洛陽,魏國國力雖大,但是能統領兵馬作戰獨當一面的將領微乎其微,魏國受東吳東西夾擊,長安洛陽又幾乎淪陷,此時司馬懿縱然攜經天緯地之才,賦震古爍今之氣也無濟於事,曹魏必定滅亡。

諸葛亮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蜀漢末年,諸葛亮若投孫吳,天下可盡歸東吳所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三番五次北伐,是盡忠,還是另有玄機?

劉備死後,諸葛亮以相父的身份掌管著蜀國。諸葛亮南征之後,由於疆土擴展,而且錢糧富足(南征時候,由於戰勝,消耗由戰敗一方出)。諸葛亮在劉備臨死時說」一定輔佐劉禪,竭盡一生」。而此刻正是國富民強的時...

三國成語故事:共為唇齒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芝傳》,時間是蜀漢後主建興元年(公元223年),主人公為蜀漢尚書鄧芝和吳主孫權。原文如下: